“君看一葉舟”這句詩裡把什麼比作什麼?

向日葵沒了太陽如何微笑4


* 在“君看一葉舟”這句詩裡,詩人把顛簸在江河裡的打漁船比喻成一片飄浮在水上的樹葉,非常形象,可以說,這是整詩的點晴之筆,也就是“詩眼”。

* 此句詩出自北宋範忠淹的《江上漁者》: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整詩的大概意思就是:江岸上來來往往的人啊,都愛吃鱸魚的美味,但請看看那捕魚的小船,象一片葉子一樣漂浮在激流湍急的江水裡。

* 在這首詩裡,作者對生活在社會底層的普通勞動人民給於了深切的關懷和憐憫,體現了作者體恤窮苦百姓的悲憫情懷。這種思想感情,同他的散文名篇《岳陽樓記》中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憂國憂民的情懷是一致的。由此可見,範忠淹的確是一位關愛百姓、體恤民間疾苦的清明官吏。

* 真正的好詩都是明白如話,通俗易懂的,很少有詰屈聱牙之詞。當我們翻開唐詩,就會發現,凡是大家耳熟能詳、傳誦不衰的膾炙人口的名篇,語言都非常樸實自然,毫無矯揉造作之感。

* 正如範忠淹的這首《江上漁者》,語言通俗自然,明白如話,婦孺可知其意。但看似平淡無奇的語言裡,卻蘊含了豐富的意蘊和寫作技巧。

* 整首詩的詩眼,就妙在一個“葉”字上,正是這個“葉”字,才能使人很形象地聯想到江水中動盪不安的小漁船的樣子,非常有畫面感和動感。如果換成“一片舟”、“一扁舟”、“一條船”、“一隻船”、“一艘船”,都不能準確地表達出這種視覺效果,因為窄窄小小,兩頭尖尖的漁家小船,遠遠望去,的確象極了一片漂蕩在水中的葉子。

* 一個“葉”字,看似不經意和尋常,其實,作者是經過了用心推敲的,它體現了作者銳敏的觀察力和非凡的文學才能,一字用好,全詩皆活。







華藝詩書畫


“君看一葉舟”原意是:請您看看那小個小船在風浪中飄蕩。這個詩句出自我國宋朝著名的文學家范仲淹的《江上漁者》,這首詩體現了范仲淹替國替民憂慮的思想。

江上漁者

一一范仲淹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

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

詩的原意:行走在江岸上來來往往的行人,你們只喜歡鱸魚味道的鮮美。

可請您看那一葉小小打漁船,時隱時現在滔滔風浪裡,多麼驚險。

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祖籍邠州,後移居蘇州吳縣。北宋傑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在他有一句名言:“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這首《江上漁者》,所反映的思想,也是他憂國憂民的思想。我們通過這首詩,切實感受到了詩人的那種關心人民群眾疾苦的心聲。

那些在江上來來往往的人們啊,你們只知道鱸魚吃起來味道很鮮美,在你們飽口福的時候,你們是否注意到了那些駕著小漁船,出沒在驚濤駭浪中的捕魚人呢?

雖然這首小詩,寫的嗎平靜,並沒有直接描寫打漁人是如何辛苦。但通過這幾句淺淺的幾句話,讓讀者感受到了世上百姓的艱難,激起了人們內心的共鳴。


D東哥


范仲淹的這首詩貫徹了其“先天下之憂而憂”體察民生疾苦的中心思想,詩中“君看一葉舟”其實是透過滄海波濤裡的一葉孤舟,在看為了生計日日出海捕魚,在風浪中打滾的漁夫。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

詩中深切表達對勞動人民的同情

詩名《江上漁者》是寫給漁夫的,前後兩句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典型的欲抑先揚手法。先寫江上的人來來往往,因為喜愛鱸魚的新鮮美味;而後急轉直下,鏡頭切換遠處,浪潮洶湧處的一葉孤舟,在波濤裡若隱若現。

如同海明威筆下的《老人與海》,在海中奮戰了三天三夜,最後帶著一副大魚的骨架回歸,別人紛紛討論的是魚的價值,卻無人理會老人消失的三天裡經歷了什麼。

社會地位決定看待問題的角度,上位者在意享受美食,底層人民在意賺錢養家。當時范仲淹主政蘇州,治理水患,偶然見到小小漁船在風急浪高的水中浮浮沉沉,心生感慨,百姓生活艱苦,才會從事這危險的生計啊!

正是“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范仲淹把平常人、平常事寫進一首平凡的詩中,但凡看懂了必會稱讚非比尋常,意義深遠,其所作所為亦是憂國憂民。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把這一葉舟當是普通的勞動人民,那麼這片汪洋大海可以理解為朝廷或社會。漁夫江上打魚,農民下地種田,牧童山上放羊,商人奔波販賣,各行其事,都是在以勞動換取生活所需。

因為市場有需求,捕魚才不失為一條生計,從這方面看可理解為“水能載舟”,因為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當市場不再緊缺,或者竭澤而漁時,舟覆了,生計斷了,不知如何養家餬口?

“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這何嘗不是在讚揚,普通勞動人民吃苦耐勞的精神?

勞動過程固然是艱辛的,勞動果實更需要愛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