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东游记 34:来了就不想走的尼甘布

点击上方“超人的旅途分享”和我一起重走丝绸之路!

如果要问我在斯里兰卡的哪个地方停留得最久,答案既不是首都科伦坡,也不是旅游胜地加勒,而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渔村,甚至我都是到了斯里兰卡以后才知道它的名字——尼甘布(Negombo)。

丝路东游记 34:来了就不想走的尼甘布

尼甘布街头

初识尼甘布是因为相识却不曾相逢的旅行网红申俊,当时他刚好跟我同时在斯里兰卡,他在尼甘布,我在科伦坡。两个满世界飘的人能够凑巧遇上,也是一种缘分啊,于是就约着在他朋友在当地的青年旅社面基。

尼甘布距离科伦坡机场很近,属于打个Tuktuk都可以到的距离,所以往往成为了自由行游客抵达斯里兰卡的第一个落脚点。昔日的小渔村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靠近海边的民房渐渐改为旅舍,迎接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们。尼甘布很小,接待不了大型旅行团,来的大多数都是自助游的背包客,游客既可以带来不错的旅游收益,又不会对当地的人文环境造成太大影响,能够体验到原汁原味的当地人的生活。

Molly's House是在尼甘布的第一个中国人开的青旅,所以里面的房客绝大多数都是中国人。毕竟中国人英语水平都不咋地,住到同胞的青旅里面起码沟通起来方便,在整个斯里兰卡每个地方都有中国人开的青旅,它们不仅可以提供住宿、餐饮,也可以提供导游服务,所以想要走遍斯里兰卡全程说中文都不难。另外一个原因则是中国人的胃,走到哪里都要吃中餐,而青旅里面有厨房,想做点啥菜,自己动手便是。

丝路东游记 34:来了就不想走的尼甘布

尼甘布街头

2016年1月27日,我第一次骑行到尼甘布,小渔村到处的散发着一股浓厚的南亚乡土味,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当然,也正是因为太普通了,这里就不会像其他的被游客占领的旅游胜地一样,充满了商业色彩。

太阳火辣辣的晒着,人也变得慵懒,整个生活节奏都慢了下来。对面的大叔悠然自得的骑个自行车缓缓驶来,看着我这个风尘仆仆的“老外”报以礼貌的微笑,偶尔驶过的Tuktuk马达声才打破了这个小村庄的宁静。

我沿着街道寻找着一家名叫Molly's House的青年旅社。为了谨慎起见,每次我选择住宿前都会先询问可否停放自行车,毕竟我要回中国可都要靠着自行车呢,万一丢了可是不行的!当时青旅老板杨瑞泉骄傲的跟我说:“别说自行车了,我们院子里就算停飞机都没问题!”想必这Molly's House应该是这儿的地标性建筑了吧!于是我的视线一直往高处的广告牌望去。结果,兜了一圈竟然没找到!致电老板后才知道,原来要看着围墙上的广告牌找……

丝路东游记 34:来了就不想走的尼甘布

Molly's House

走进院子,里面是两栋小洋楼,其中的一栋即是Molly's House,这是一个刚营业不久的青年旅社。整个尼甘布的青旅差不多都一样,是用民房改造而成,虽然在设施上略差,但是却多了一分家的温馨。再看看院子四周,确实可以停飞机,只不过仅限小型直升机,但是起码停个自行车是绰绰有余了。

微风习习,传来一阵阵树叶的沙沙声,阳光穿过枝叶投射在墙壁上,婆娑斑驳的树影也跟着随风摇曳,霎时间,时光变得温柔而缓慢。站在院子里的树荫下,人凉快了,心也静了下来。这里虽比不上度假村的豪华,但却不失为一个放松心情的去处。想想这一路走来,地方走了不少,但却一天也没落着休息,是否也该停下脚步来放空几天?

由于自行车旅行这种特殊的交通方式,它使我能够深度广泛的去了解每一个国家的风土人情,但同时也在交通效率上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自行车一天只能骑个100公里左右,如果再加上游玩的时间,一个月下来能跑个2000公里就已经很不错了!出国又不比在国内一样,还要受到签证的限制,绝大多数的国家的签证停留期限都是一个月。一个月的时间,在小国家骑行是绰绰有余,而如果到了像沙特、印度这样的大国家来说,时间上就显得捉襟见肘了。

于是,我就像一个上紧了发条的机器一样,日复一日的骑行着,身体上早已习惯了这样的运动强度,但是精神上却有点累。不仅要为一路通行的签证和路线伤透脑筋,每天还得为第二天的骑行做个简单的计划,同时还得时常跟世界各地的朋友保持互动。对于大腿来说,只需要简单的做机械的圆周运动,而对于大脑,则需要八面玲珑的应对各种状况。是不是该给自己放个假了呢?

丝路东游记 34:来了就不想走的尼甘布

申俊的旅行足迹

走进大厅,里面静悄悄的,白天时间房客们应该都出去浪了,只有角落里坐着一个黑人。正当我要上前打招呼时,那个“黑人”突然转过头来,一脸不正经的笑容,飚出一句中文:“嗨,网红,你好呀~”

原来“黑人”就是要来面基的申俊呀!只是黑得超乎我的想象了,除了五官还是中国脸,肤色已经黑得跟斯里兰卡人一模一样了。很多环球旅行的达人都是这样,出发前还是个奶油小生,出来玩个几年以后就变得他亲妈都不认得了,长年累月的风吹日晒终究是会在身体上留下印记的。照理来说,我作为骑行者,每天晒太阳的时间要比一般旅行者来得多得多,应该也是要变成“黑人”的,只不过我都包得比较严实,但凡是暴露在外的皮肤也都是惨不忍睹呀!

“嗨,网红,终于见到真身了啊!”我也回应道。

虽然表面上我们总喜欢互相调侃,但背地里却是惺惺相惜,每个环球旅行者都不容易,虽然各自的旅行方式不同,但是家家都有本难练的经啊!话匣子一经打开,就停不下来了,我们相互分享交流着各自的经历。

申俊是个背包客,浪迹天涯的年份要远比我多的多,足迹遍布好几十个国家,受的苦更是数不胜数:他曾经在在马丘比丘被抢劫差点丢了性命,也曾经穷到吃了一个月泡面,把身体都吃垮了……这个世界远没我们想象的太平,而现实也远比想象的残酷。以年为时间单位的旅行,除了需要克服旅途上的困难,也要解决经济上的问题。如果只是省钱,钱也总有被花光的一天。如何在旅途中赚钱,也是一行门道。申俊此行到斯里兰卡来既是旅行,也是工作,他一方面给自助游旅行团当导游,另一方面也收罗些当地诸如红茶之类的特产销售给国内的朋友们。

丝路东游记 34:来了就不想走的尼甘布

我的骑行路线

我是个骑行者,自行车旅行的方式注定着交通效率就不高,走的国家也少。因为自行车只能每天一百公里慢悠悠的走着,不像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随便一天就可以走个好几百公里,这一下起码就是五倍以上的交通效率的差别。在经济上,骑行可以省下来许多交通费,但是因为消耗的是体力,所以在伙食费的开支上反而高了,如果以我的饭量来计算的话,骑行的开销远比背包要来得多。我非常享受骑行这种亲近自然的旅行方式,但是也带来了一定的局限性,每天有8-10个小时消耗在路上,如果还要再做代购之类的实在是有点力不从心。由于原本是预计用一年时间骑到家,我就直接用积蓄来旅行,省得一心二用,只要省吃俭用,再加上沿途还有许多朋友们的接待和帮助,其实一路下来花的钱并不多。

每个环球旅行者都以各自喜欢的旅行方式行走在世界的各个角落,骑行、徒步、摩托、汽车、帆船、飞机等多样化的旅行方式,从不同角度向大家呈现这个多元化的世界之美。或许,他们都有许多狂拽炫酷屌炸天的照片和经历跟大家分享,成为菜鸟们膜拜的对象。那是因为他们想以正能量的一面来展现给世人,其实他们背后的生活跟大家都一样,充满了酸甜苦辣,甚至大多数还过得比普通人还苦。

所谓的大神跟普通人并没有什么差别,无非就是多了环游世界的梦想和说走就走的勇气罢了。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丝路东游记 34:来了就不想走的尼甘布

自己动手做晚餐

又过了一会儿,青旅的老板杨瑞泉来了。正如绝大多数的青旅老板的故事一样,先前都是个浪迹天涯的主,直到哪一天遇上自己喜欢的地方了,也便留了下来,开始经营旅舍,过上逍遥自在的日子。

申俊转过头去跟老板说:“小确幸,我饿了,晚上煮点什么吃啊?”

“冰箱里有秋葵跟土豆,好像还有点虾,算上我一份,费用AA,用厨房记得给钱啊!”杨瑞泉笑嘻嘻的说。

“哎,你这个财迷!”随即,申俊就到冰箱里拿出菜来,我们几个人便忙活着准备晚饭。

其实,在写书之前,我都不知道老板的真名,只知道他外号“小确幸”,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他睁开和闭上一样大的眯眯眼,还有笑嘻嘻的跟客人收费的样子。青旅的客源主要来自中国,而中国人又普遍爱占点小便宜,诸如使用厨房之类的服务,也只能这么半开着玩笑的跟客人收费了。毕竟做生意不是做公益,青旅的一个床位才50元人民币,还管早饭,已经挺便宜了。而煮饭要用煤气和调味料,还需要清洁,这也都是需要成本和人工的,老是不收也不行的啊。但是,正因如此,他也落下了另一个“小财迷”的外号。

不消片刻,一桌热腾腾的饭菜便端上来了:白灼虾、炒秋葵、炒土豆,我们围坐在一起,一边聊天,一边吃饭。从出发到现在已经五个多月时间了,大多数时间我都是自己一个人吃饭,或者是一群朋友接待我一起吃饭,真正最轻松的当属这样没什么负担的聚餐,而青旅里面最不缺的就是爱玩的陌生人了。

美中不足的是,桌上的饭菜对我来说实在太素了,根本都吃不饱。才刚吃过没多久,肚子就咕噜咕噜的响了起来。杨瑞泉一本正经的说:“如果没去过鱼市场,就等于没到过尼甘布,我建议你明天早上去逛逛市场,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的!”

“不过……”他又露出了招牌笑容“用厨房记得要付钱哦!”

对哦!来渔村不吃吃海鲜怎么行呢?而且青旅里头还刚好有厨房可以使用。嗯!就这么定了!明早来去鱼市场探个究竟!

就这样,我踏上了与生猛海鲜搏斗的不归路……

丝路东游记 34:来了就不想走的尼甘布

尼甘布鱼市场

次日清晨,我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前往鱼市场。早上的尼甘布街道上冷冷清清,但是只要随着人们的脚步就可以来到鱼市场,而鱼市场里头则是另外一番热闹非凡的场面,好像整个村子里的人都在这里集合了似的。

都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生在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泉州的我自然是吃海鲜长大的主,在家的时候一日三餐都要吃海鲜。而且我对海鲜还格外的挑剔,凡是新鲜程度不够的,坚决不吃。上个月我曾在印度也逛过鱼市场,但是却没有自己加工的条件,只能望鱼兴叹,今天在尼甘布总算是可以让我圆了海鲜大餐的梦啦!

丝路东游记 34:来了就不想走的尼甘布

琳琅满目的海鲜

只见里面人头攒动,人声喧哗。那琳琅满目的海鲜,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那此起彼伏的叫卖声,不绝于耳;那扑鼻而来的鱼腥味,让我兴奋不已。

市场里面的海鲜都是当天新鲜打捞上来的,虽然没有活鲜,口感上稍逊些,但是超级便宜的价格让我几近疯狂:一公斤虾40元人民币,一公斤大鱿鱼45元人民币……如此亲民的价格,让我终于能够大快朵颐的吃海鲜啦!

丝路东游记 34:来了就不想走的尼甘布

尼甘布大青蟹

我继续在市场里面转悠着,生怕漏过了什么好东西。泡沫箱里面蠕动的小黑点吸引了我的注意,走近一看,原来是螃蟹啊!前些天在科伦坡吃的大螃蟹其实都是在尼甘布的泄湖里头出产的,如果不是非得冲着名气去那些知名餐厅打卡螃蟹宴,到尼甘布鱼市场来大采购才是解锁大青蟹的正确打开方式。

喜出望外的我连忙抓起一只有我脸那么大的青蟹来拍照,差点都把它买下来了,还好没有一时冲动,因为青旅的锅太小了,放不下这个螃蟹精!我转而挑选性价比最高的中等个头的螃蟹,像我拳头大小的螃蟹,一只仅约10元人民币而已。

丝路东游记 34:来了就不想走的尼甘布

渔获

当我完成了海鲜大采购之后,循着刺鼻的鱼腥味向海边走去。远处的渔民们正提着满载渔获的箩筐往岸上走来,岸边一幅热火朝天的景象,有的将渔获分类,有的把鱼开膛破肚去除内脏,有的把鱿鱼在地上铺开晒干……一大群贪吃的海鸟在空中不断盘旋,跟人们斗智斗勇,趁机偷吃。

鱼市场在于游客来说,是采购海鲜大餐的地方,也是了解尼甘布的一扇窗口;而对渔村的人们来说,则是他们日常生活的剪影。难怪说,不到鱼市场,就等于没到过尼甘布。

丝路东游记 34:来了就不想走的尼甘布

制作海鲜大餐

美好的一天,从一顿丰盛的早餐开始!我提着沉甸甸的海鲜回到青旅,便开始着手制作豪华版的早餐了!清点一下战果,一共有一只龙虾、四只螃蟹、一条鱿鱼和一斤虾,这么吃早餐实在是有点奢侈。

这时,青旅的其他住客也都起床了,好奇的围观着我处理海鲜。早在2002年在澳门留学的时候,我就练就了一身好厨艺。上大学的时候没什么钱,为了节省,经常跑到珠海来买菜,然后带回澳门自己做饭。久而久之,也就熟能生巧了,而且菜色花样也变得五花八门。如若不是生活所迫,谁愿意把自己弄得一身才华?

我一边麻利的将海鲜洗净、切块,一边跟住客们讲解海鲜的做法。正当一切准备就绪时,却发现问题来了:锅太小了,没法蒸;煤气炉火力也太小了,没法炒!因为斯里兰卡这边平时都是煮咖喱,用的是小火慢炖,所以煤气炉是跟中国不一样的。所以,在这儿也只能用水煮的方法了,还好海鲜只要新鲜,怎么做都好吃。

丝路东游记 34:来了就不想走的尼甘布

丰盛的早餐

随着锅里的水逐渐沸腾起来,螃蟹的香味飘满整个大厅,前来围观的房客也越来越多了,他们不仅对于海鲜的制作过程好奇,同样也对于我的饭量好奇,哪有人一顿早饭吃这么多海鲜的啊?

其实我一直都是个大胃王,只不过因为囊中羞涩而没办法吃饱罢了。好不容易终于让我在尼甘布遇上能够吃得起的海鲜,又怎能不敞开了吃呢?当我的胃遇到生猛海鲜时,就像是个黑洞一样,永无止境,一顿饭吃个十几斤海鲜都是小意思。就这样,我在众人惊讶的目光中,心满意足的消灭了满满两大锅的海鲜……而这样的量也只不过算是七分饱而已……

丝路东游记 34:来了就不想走的尼甘布

尼甘布菜市场

仅仅一个早饭秀,就奠定了我在青旅中的江湖地位,大家纷纷尊称我为“大哥”。在两大锅海鲜的诱惑下,他们早已口水流了一地,纷纷七嘴八舌的跟我聊起来:

“晚上咱们再来一起做饭好不?‘大哥’~费用AA!”

“鱼市场在哪里呀?我想去看看。”

“这个螃蟹贵吗?多少钱一斤啊?”

“‘大哥’~你教我做海鲜吧!”

房客里面大多都是90后,从小生活条件好,自然不懂得做饭是咋回事,要是丢一堆海鲜给他们,估计都手忙脚乱的不懂得处理。

老板杨瑞泉也适时地加入进来:“我家不仅可以炒菜,还可以做火锅和烧烤哦!搞不搞?要的话就算上我一份呗。”

“好啊,晚上我们一起做大餐吧!”我也就爽快的答应下来了。

“耶!”现场一片欢呼声。

接下来,我便开始张罗起来了:“一会儿咱们去鱼市场看看有啥好东西,然后去菜市场买点水果蔬菜,最后再去超市看看吧,有谁要一起的吗?”

“我!我!我!”报名声此起彼伏,看来小朋友们都是从来没去过市场的主。

丝路东游记 34:来了就不想走的尼甘布

火锅大餐

就这样,我带着一群人奔波于尼甘布的各个市场之间。市场是每个地方最具烟火味的地方,鱼市场里面有琳琅满目的海鲜,菜市场里有五颜六色的蔬菜瓜果,当地人在里面或者讨价还价,或者相互闲聊。市场是最接近于生活本质的地方,也是旅行中体验生活的重要一环。

我们提着大包小包的食物回到了青旅,大家一起分工着手准备晚餐,有的人洗菜,有的人切肉,有的人剥虾壳……不消片刻,一桌丰盛的火锅大餐就摆上桌来,虽然条件简陋,厨艺也有限,但是一帮热爱旅行的小伙伴聚在一起,总是充满了欢声笑语。大家一起分享的不仅是美食,同时也分享着各自的旅途趣事,这是一路以来最有人情味的一顿大餐。

丝路东游记 34:来了就不想走的尼甘布

尼甘布泄湖

原本我只打算在尼甘布停留个一两天就走的,可是却抵制不住大螃蟹的诱惑,没想到一下子就在这儿住了七天,住得都不想走了。每天跑两次鱼市场,吃上个十只螃蟹,再约上几个人晚上一起做个大餐,这样逍遥的生活实在是赛过活神仙啊!

青旅里面的房客每天不停地轮换着,天天跟不同的人在一起吃饭,一起交流,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通过观察,我发现,青旅里面的房客分两类。一类是游客,他们往往第二天就会离开,在斯里兰卡兜一圈,最终又回到尼甘布,饱餐一顿海鲜,跟大伙儿说说路上的趣事;另一类是各路旅行达人,比如申俊、蜗牛、马大象等。他们往往是常驻青旅,时不时地搞些代购,像申俊在卖红茶,蜗牛在卖宝石。有时也会出去带一些自助游的团队,申俊和马大象在这期间也都有出去带团。虽然旅行是美好的,但是有些时候也需要停下来赚点旅费,才可以继续上路,青年旅社就成了旅行达人们的集散地,经常可以在这儿遇上大咖。

有一天,正当我还在琢磨着晚上搞点什么新花样吃的时候,杨瑞泉神神秘秘的跑到我身边:“嘿,要不要出去浪?”

虽然不知道他搞什么飞机,既然也是闲着,也就答应了:“浪呗!”

他提议道:“我们几个人一起租个船出去抓蛤蜊吧!”

“好啊,抓了蛤蜊晚上回来煲汤喝!”我心里不禁窃喜,晚上总算有新菜了。

我们又在青旅里面召集了一下,一共集合了五个人,前往尼甘布泄湖的码头。

尼甘布泻湖是斯里兰卡著名的泻湖之一,泻湖内有大片红树林沼泽地,吸引了鸬鹚、苍鹭、白鹭、燕鸥等岸禽类在此栖息。它们在这里嬉戏玩水,成为湖边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随着小船缓缓驶入泄湖,各种各样的动物也渐渐映入眼帘。码头的木桩上,站着一排白鹭,就像入定似的一动不动的,哪怕有船经过都无动于衷。泻湖中有着一片片的红树林,树林里栖息着许多动物,远远地就可以看到枝干上站着密密麻麻的水鸟,驶近一看,有些树上甚至还有猴子。这里可真的是动物爱好者的天堂啊!

丝路东游记 34:来了就不想走的尼甘布

泻湖里的渔民

尼甘布泄湖良好的生态环境,也给当地人带来源源不断的经济收入,在航行途中,时不时可以看到有渔船在湖上捕鱼。这里的渔船造型别具一格,船身就像独木舟一样狭窄而细长,从船的一侧又伸出一块浮木来用以维持平衡。

跟加勒的已经转行为模特的高跷渔夫不一样,这里的渔民是纯粹的靠捕鱼为生的。当我们把船靠近拍摄时,他们反而会配合我们,更加卖力的展现劳作的风采,或者撒网,或者钓鱼。当然,他们也不会忘记向我们展示渔获,喜欢的话可以直接购买,比起在鱼市场里面便宜多了。当时我们买了一筐鲶鱼,折合下来一条连一元人民币都不到呢!如果自己有个小船,每天到湖里面买一圈海鲜再回去煮饭,既新鲜又便宜,也不失为一种省钱的方法。

丝路东游记 34:来了就不想走的尼甘布

抓蛤蜊

我们把船开到一个开阔地带,杨瑞泉不时地用木棍试探着水深:“嗯,就这里了!大家下船喽!”

我们把鞋子脱了,裤脚一卷,便跳入湖中。其实这泄湖的水本身就不深,而浅一点的地方水位还不及膝盖的高度呢。那么,问题来了,我们又不是来玩水的,传说中的蛤蜊在哪儿呢?

蛤蜊生活在浅海底,我们的脚底下就有许多蛤蜊,只是都被埋藏在沙子底下,没办法看见罢了。既然看不见,要找蛤蜊岂不是就像大海捞针一样?别急,这是有方法的!以脚底为中心,不停地摇摆身体,便可以把脚深入到沙层之中。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脚底碰到坚硬的异物,那么恭喜你!你找到蛤蜊啦!

这特殊的摇摆捕蛤法,让我们一起在泄湖里头尽情摇摆,在蜗牛的带动下,唱起了汪峰的《一起摇摆》:

让我们一起摇摆一起摇摆

忘记所有烦恼来一起摇摆

昨日的欢愉成明天的惆怅

不如此刻让我们尽情地一起摇摆

随着摇摆的节奏,船舱里的蛤蜊也逐渐堆成小山,我们迎着夕阳满载而归。快乐不在于结果,而在于做事情过程,和一同经历的人们。

丝路东游记 34:来了就不想走的尼甘布

挖海胆

我就这么在尼甘布过起了靠海吃海的小日子,相较温柔的抓蛤蜊,我更喜欢刺激一点的挖海胆。

在Molly's House虽然看不到海,但是离海边仅有5分钟的路程而已,到海边转转方便得很。尼甘布的海滩虽然算不上漂亮,但是却盛产海鲜,海胆便是其中的之一。

海胆的外形很奇特,就像是刺猬一样,长满了尖尖的长棘,让人感觉无从下口。然而对于吃货民族来说,没有什么是不能吃的!海胆里面的肉极其鲜甜,既可以直接生吃,也可以用来炖蛋。

海胆栖息于潮间带的海藻繁茂的岩礁间或沙砾底及石缝中,在水位不高的地方,肉眼就可以看到;而水位深一点的地方,就得靠手来摸了。海胆牢牢地附着在礁石上,它的刺是有毒的,手只能是小心翼翼的扶着,必须拿棍子才能把它撬起来。

丝路东游记 34:来了就不想走的尼甘布

和风平浪静的泄湖不同,波涛汹涌的大海时不时的会来个大浪,有几次专注于挖海胆的时候,突然整个人被浪给打翻过去。海浪的不可预测,也正跟我未来的旅途一样,充满了未知,这是旅行的困难之所在,也是魅力之所在。

夕阳西下,把天空映得火红,我提着收获满满的海胆,欣赏着尼甘布最美丽的日落。

究竟是什么魔力让我在这个毫不起眼的小渔村呆了那么久?什么才是我所追求的旅行呢?

是美食吗?不是的,虽然这儿的海鲜又好又便宜,但是就天天这么吃也会腻的。

是美景吗?不是的,虽然尼甘布的生态保护得不错,但如果要说有什么让人眼前一亮的风景,那还真没有。

丝路东游记 34:来了就不想走的尼甘布

我想,旅途中最重要的不是风景,而是一起看风景的人和发生的故事。我最初因朋友而来到尼甘布,而后也因每天结交的新的朋友留在尼甘布。在尼甘布的这段日子就是不断地相聚和离别的过程,每天都会认识新的朋友,也有老的朋友离开,犹如旋转木马一般,不停转动。倾听不同的人生经历,汲取其中的养分,从而丰富自己的人生,

旅行不应只是到知名景点打卡,也不应只是在网红餐厅品尝美食,拍上几张好看的照片发到朋友圈炫耀。旅行应该是身体与心灵的修行,去深入体验当地人的生活,去探究景点背后的故事,去探究是怎样的水土造就了这一方胜地。通过旅行给自己的身心放个假,完完全全体验一种迥然不同的人生。旅途的幸福感不需要朋友圈的点赞来衡量,它最终会内化于心,化为我们谈吐时的自信,化为我们面临困境时的自信洒脱,这才是旅行所带给我们的最好的礼物。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旅途中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和人与人之间发生的故事构成了旅行的美好回忆。每个人都有各自独特的故事,通过分享交流,我们可以发现不一样的精彩人生,开拓视野,从而不断充实自我,提升自我。所有最精采的旅行,都不是发生在外在,而是在每个人的灵魂之中,发掘内在的自己。

旅行能带领旅行者回归到真正的自然,通过旅行你能找回被自己忽略的东西,于是它也就是一种体验的人生之旅。出发,回归,然后又出发再回归。在此之间,每一轮起点和终点,你不断的审视自己,认清世界,丰满自己人生,懂得生命的真谛!

原创不易 欢迎赞赏

为了更好地撰写《丝路东游记》,

欢迎大家扫描以下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

进入《丝路东游记》交流群,

多提宝贵意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