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新强:《我的原野盛宴》是一部爱的文本

联合网讯 4月23日是第25个世界读书日,读书成为全社会的主题,好的书评更是能够架起图书跟读者的一个桥梁,给阅读者一个明确的指向。在不久前举办的中国作协副主席、原山东省作协主席张炜先生新作《我的原野盛宴》线上研讨会上,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丛新强,带来自己独特的阅读视角分享,以飨大家。

“张炜老师这部厚重之作展现了汉语言及其汉语言文化特色,包括汉语民族、民俗的一种魅力,尤其语言运用得纯粹和干净。”丛新强认为,在书中有这样一句话,说“我在追赶自己的心事”,因为“胸口装的心事太多了”,让人印象非常深刻,“作者在描述野物的时候特别细腻和生动,胡玉萍老师说这部书中有360多种动植物,我阅读的时候也在数,但是没数过来最后到底有多少种。多种多样,形态各异,形神兼备,这样一些野物,在阅读的过程之中如在眼前,身临其境。因为很久没有这样一种阅读的感受了,那种感觉就像行云流水一般,跟着作者的文字不断地向前流淌,真正让我们倾听到这种原野的声音。在今天这种非阅读时代,也是一个视听时代,还能通过文字有这样的感受,特别难得。”

“第二个方面是这部书的意义问题,海德格尔说世界是‘天、地、人、神’的四维结构,我在读这部书的时候就非常强烈地感觉到其中蕴含的‘天、地、人、野物’的四维结构。”从新强认为,其实作者笔下的野物,就是具有神性的,也是张炜老师笔下的“神”。就像外祖母所说的那样,敬畏生命,依着它们的本性。它们的本性是什么呢?就是野物的事要有野物来做主,而不是由人去做主。人和野物是两股道上跑的车,就是老广讲的“走的不是一条路”,人帮它,它就帮人。民俗学上也讲到类似的“野物”,黄鼬、狐狸、刺猬、蛇,所谓的北方四大门,本身具有神秘性。不管是有趣的野物,还是神秘的野物,甚至是令人恐惧的野物,其实都具有灵性和神性。这些灵性、神性的背后,又都有一种人性在里面。要依着野物的本性,那么什么是本性?其实这个本性就是和人类不一样的一种活法。和人类不一样的一种活法就是它的本性,人类的活法已经不是人类的本性了,人类其实已经在不断地丧失我们的本性。

“比如说,银狐菲菲不信任人类,不信任人类的原因是什么呢?只要有一个猎人,那么这种信任可能就会被打破。所以说我们需要重建这种信任。比如说,人和羊和兔子一样,都在吃草,又是为什么?比如说,爸爸作为一个耿直的人,结果在大山里打石头,因为不被人待见。这样一些反思的批判的意识,我觉得在这部作品中是不断闪现的。”丛新强认为,张炜老师的创作,总是在一种温柔的背后,隐藏着批判的力量。不仅仅是《我的原野盛宴》这样,他前期的那么多的作品都是如此。哪怕是像《独药师》,其实在复杂的关系背后,也有强烈的批判精神。

“第三个方面,我主要想谈一下这部书的主人公问题。主人公首先是自然万物,其次是外祖母。而且,自然万物和外祖母本身就是融为一体的。在自然万物之中,又涵盖自然的神性的问题。比如像采药人老广的故事,野物摆下的感恩盛宴,外祖母的香面豆和银狐菲菲的关系,老獾喜欢小孩的那种笑声,鸟儿的开会,不幸的老熊,最美的云雀的窝,包括老林子里的故事等等,那么多的野物,其实野物又是有情有义。这部书是野物的集大成,是自然神性的集大成。”丛新强说,除了野物及其神性之外,再就是外祖母的爱。如果说野物为代表的自然万物具有神性的话,那么外祖母本身就是一种爱,而且是一种博爱。外祖母陪伴我成长,也在陪伴野物成长。在这种陪伴的过程中,我认识世界,认识自我,接受自然的馈赠,接受社会的教育,最终也学会了爱。比如,我、壮壮、小北之间的关系,比如像那种“传书式”的阅读等等。总体来讲,在外祖母眼中,小动物们就和我,和壮壮一样,全都是孩子。外祖母是植物学家、动物学家、人类学家,是野物博学家,其中包含着对人性的一种理解和一种通透。这部书所闪现的灵性、灵气、灵光,让我们不得不去敬畏生命、感恩生命。

“人物同理,人和野物是同理的,表现形式不一样,都是构成这个世界的元素、要素、关键点。在人类有限的理性面前,我们必须承认奥秘存在的真实性,就像信仰一样。在阅读张炜老师这部书的时候,我强烈地感觉到有一种信仰在里面。所以也必须是信仰性的阅读,否则无法来理解这部书,如果总是通过理性来理解,我们无法面对这样一个复杂的世界。信仰也是,信仰是我信你信他信,而不是说我们大家一起来相信。它是一种个体的行为,是一个单数形式。”

“这部书是信仰的集大成,否则无法理解这样一个野物世界是怎么样存在的。我看到并感觉到,这部书最核心的关键词就是爱,就是一种博爱。没有这样一种爱,没有这样一种博爱,张炜老师也无法完成这样一部大书的创作。如果抛开了信仰和爱,我们就有可能会流于一种流水账的阅读,无非让我们感觉到生物植物动物的这样一些连缀而已。但是有这样一种爱的贯穿,有这样一种爱的链接,我们就把自己的生命和这个世界及其自然万物的生命联系在一起,实现了融为一体。所以我想,这部书的精神旨归既有自然万物的神性,更有以外祖母为代表的博爱之心。”

“最后我想借用基督教话语来作为结束语。虽然张炜老师在作品之中没有明确表达明显的宗教意识,但事实上已经隐藏了宗教精神的核心要素,就像外祖母表现的那样,坚韧,善良,忍耐,恒心,这些品质其实完全属于基督所讲的爱。《新约·哥林多前书》中的爱,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理解的那样一种世俗之爱。它是这样表达的:‘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丛新强说,所以从这个意义上,张炜的《我的原野盛宴》是一部爱的文本,是一部真善美的大书,也是一部灵性之书和性灵之书。 (记者 徐从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