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想不到,珠寶還能這樣設計!

珠寶首飾那麼多,看多了自然是眼花繚亂,但能讓我們念念不忘的必定是

那些經過歲月的打磨,抵禦歲月侵蝕的珠寶設計。

說到這些經典的珠寶設計,不得不向珠寶大師們致敬,是他們用各展所長為我們塑造了一個完美的珠寶世界。這些創作或許帶來了無數種經典設計,又或許成就了一種藝術風格。但唯一不變的是,這些經典的設計不但沒有在歷史的長河中被磨滅,時間反而把這些美得不可方物的珠寶保留了下來,甚至驚豔了一代代熱愛珠寶的我們。

真想不到,珠寶還能這樣設計!

陳世英

“希望人們買珠寶時不是看大小,而是背後的文化、品味和內涵”

——陳世英


真想不到,珠寶還能這樣設計!


真想不到,珠寶還能這樣設計!

Wallace Chan

陳世英(Wallace Chan),國際珠寶設計雕刻大師。1987年開創以自己名字命名的Wallace Cut 雕刻法。1988年,他以反傳統的雕刻技法,首創“三維反射鵰刻法”,這個雕刻法奠定了他雕刻大師的地位。我們常說,世界上最美的就是光,而在中國人心中,最浪漫的故事是莊周夢蝶,國際珠寶雕刻大師陳世英,就是一個既善於運用光線,又極富有浪漫色彩的藝術家!

真想不到,珠寶還能這樣設計!


真想不到,珠寶還能這樣設計!


Friedrich Becker

“我不希望做別人已經做過的東西,只想做一些新的東西。”

——Fredrich Becker


真想不到,珠寶還能這樣設計!


真想不到,珠寶還能這樣設計!


真想不到,珠寶還能這樣設計!


Fredrich Becker是德國Düsseldorf高等學院教授,英國皇家藝術學院榮譽博士。一個稱得上理工男中的戰鬥機,一位曾經的航空工程師。但後來大師覺得 “嗯,你珠寶整天閃來閃去也是個靜態的玩意兒,看多了也是審美疲勞”。既然這樣,不如就讓珠寶動起來吧~


真想不到,珠寶還能這樣設計!


直至1960年代末期,Friedrich Becker為德國Niessing珠寶公司開發出了一種新型鑲嵌方式。這是一種全新的,不需要任何鑲釘與鑲爪亦不需要寶石託,只用兩點接觸就可以讓寶石“懸浮”於戒指上,毫無遮掩地展示寶石璀璨的光華的鑲嵌方式,這種神奇的鑲嵌方式就是後來廣為人知的——張力鑲嵌。

真想不到,珠寶還能這樣設計!

Sakae


真想不到,珠寶還能這樣設計!

kanzashi saka


真想不到,珠寶還能這樣設計!

來自日本手工藝大師榮Sakae巧妙地用樹脂和金屬絲做出的簪子,看著這些簪子,感覺它們彷彿會呼吸,在它們面前總忍不住要放輕動作,怕一不小心就破壞了這脆弱的極致之美。


真想不到,珠寶還能這樣設計!

這些製作工藝高超的作品不僅在國內大受好評,在國外也有眾多追捧者,畢竟美麗的東西大家都愛。更何況是精緻得猶如一件手工藝藏品的呢?這些髮簪,往往一上市就被搶購一空,且每件都價格不菲。也許多年以後你會忘記它背後的工藝與創作人,但卻不會忘記它的玲瓏之美,依舊沉寂於中。

真想不到,珠寶還能這樣設計!

要說起讓人念念不忘且經典的當屬1937年,由品牌Mikimoto在巴黎萬國博覽會上展示一件名叫“矢車 Yaguruma”的多功能百變飾釦,這個飾釦一出,瞬時震驚四座。


真想不到,珠寶還能這樣設計!


真想不到,珠寶還能這樣設計!


真想不到,珠寶還能這樣設計!

矢車 Yaguruma


真想不到,珠寶還能這樣設計!

矢車 Yaguruma


這個名為“矢車 Yaguruma”的多功能百變飾釦,是歷史上的代表作。當溫潤的珍珠映著鑽石的閃耀與晶瑩剔透的藍寶石、綠寶石鑲嵌在一起,這是何等絢麗的美,拆卸組裝後還可分別組成髮簪、胸針、戒指、項鍊等12款珠寶佩戴。


真想不到,珠寶還能這樣設計!


這些是否已經足夠讓你大開眼界,感到驚豔?那接下來我們再來一個讓你驚豔到下巴都掉的藏品。來自法國珠寶商Maison Dusausoy由28種組合方式的小怪獸。

Maison Dusausoy流行於20-30年代,與 Mikimoto 的設計同屬於一種風格——裝飾藝術風格(Art Deco)。


真想不到,珠寶還能這樣設計!


而那時,可以稱得上是歷史上珠寶一物多用的頂峰。

真想不到,珠寶還能這樣設計!



我們一直說,每一個設計都是獨一無二的,沒有最好。所以,一件珠寶美與否,全因每個人的偏好以及欣賞的角度來辨別。但無論怎樣,只有自己喜歡的才是最好的~畢竟千金難買我開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