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三千弟子和七十二贤人区别在哪,他们是怎么解决生存问题的

孔子不光是一文人,他实际能力也很强,也就是说,他首先是一个务实者,我们通常所说的文人思想家圣人,基本上都是理论务虚者,而孔子不全是。

孔子的三千弟子和七十二贤人区别在哪,他们是怎么解决生存问题的

孔子的一生,青年求学,中年办学,壮年做官,直到晚年,周游列十三年,仍然想说服各国国君实现 他的政治抱负。直到六十八岁,已经相当苍老,才回到鲁国开始静心做学问,而到七十二三岁时就去世了。

我们知道孔子办学规模极大,号称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而且,这些弟子有大部分人是终生追随孔子的,他和老子带的弟子是流水弟子完全不同。老子的弟子不追随老子,有问题来问, 问完立即走人。

比如,孔子著名弟子颜渊也叫颜回,他的父亲叫颜路,两代人都追随孔子。再比如,孔子著名弟子曾子,他的父亲叫曾晳,也是两代人追随孔子。

大家想想,孔子庞大的弟子群,大家终生追随孔子,等于孔子办了一个巨大的学团。

孔子的三千弟子和七十二贤人区别在哪,他们是怎么解决生存问题的

那么,他们的经济来源怎么来的,或者说是如何平衡维持的?

也许有人说,收学费呗,可大家要知道,那时孔子的学费很低,叫“束修以上未尝无悔。

”古代的学费叫束修,什么叫 “束修”?就是一束干肉而已。

有一个成语叫“登堂入室”,我们今天说这个成语已经完全变味了。登堂入室这个词的原意是指孔子带弟子的方式,前面还有个字叫及门。什么意思?

最好的弟子才能入室,跟老师讨论,听老师讲课,这叫入室弟子。另外,还有大量的弟子站在门外,等入室弟子出去传达,这叫登堂弟子。还有一群更可怜的弟子在门外站着,不在庭堂站着,再由庭堂弟子出去转达,这叫及门弟子。

孔子如此大的一个学团,学费极低。鲁国当时不过百万人口,他居然弟子三千,相当于现在办了一个在校生数十万的大学。

孔子的三千弟子和七十二贤人区别在哪,他们是怎么解决生存问题的

那么,孔子收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什么叫弟子三千?什么叫贤人七十二?

其实,所谓弟子三千,就是普通老百姓的贫寒子弟;而所谓贤人七十二,就是指贵族子弟。

古代是世卿世禄制度,世袭制度,平民弟子读书再好,你也不可能做官。所谓“学而优则仕” 只对贵族子弟有效,这叫贤人七十二。

那么,问题来了,其余的三千平民弟子为什么也要跟着孔子学习?毕竟,他们学的再好也做不了官。他们到底图什么?

答案是学一门谋生手艺。

孔子的三千弟子和七十二贤人区别在哪,他们是怎么解决生存问题的

当年最大的谋生手艺是什么?

是丧葬文化!

孔子曾经给他的著名弟子子夏说过一句话,他说“女(通假字)为 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说你是君子儒不要干小人儒的事,可见孔子很清楚的把他的弟子分出两类,一类是贵族子弟——君子儒;一类是平民子弟,小人儒。

君子儒学而优则仕,小人儒学一门手艺谋生。

大家要知道,古代平均人类的寿命只有不到三十九岁,死人的事不断发生。而那个时候生育量很大,死亡量很大。


同时,古人又把丧葬文化做得非常复杂,孔子又把丧葬文化的复杂过程进一步理论化,甚至导致普通老百姓家里死了人不找孔子或其学生,死人都埋不到土里去。因此,孔子学团生意红火。

孔子的三千弟子和七十二贤人区别在哪,他们是怎么解决生存问题的

老子在他的《道德经》里用过一个词叫“出生入死”。

我们今天这个词汇的含义已经变成视死如归的意思。

其实,老子是说出生入死这个词的含义是人一生出来就朝死地里跑,这叫 出生入死。我们怎么知道它是这个含义?

因为,老子在后面随后就跟了一段话,他说“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 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他说人一出生就往死地里跑,真正生下来能活的十个只有三个。

然后,说“死之徒十有三”,就是刚一生下来,十个孩子就有三个孩子死掉了,古代没有消毒方式,一剪脐带破伤风感染,十个死掉三个。

还有三个应该能活,但他却“动之于死地”。什么意思?

文明人要在社会上争功名,比如参军打仗,这叫动之于死地。所以,古人寿命极短,死亡事故又极多,因此丧葬文化就非常兴盛。同时,丧丧葬过程又非常复杂, 于是孔门生意红火。

有例为证,孔子来到齐国时,曾经被齐国国君齐景公看好。齐景公认为孔子这个人很厉害,想重用孔子,结果被齐景公的宰相晏婴阻挡了。那么,晏婴为什么阻挡呢?

孔子的三千弟子和七十二贤人区别在哪,他们是怎么解决生存问题的

《史记》上记录了晏婴一段话说,“孔儒之流,崇丧遂哀,破产厚葬,不可以为俗。”

说孔子这个人特别爱把丧葬文化做得很复杂,以至于普通老百姓家里死了人,埋一个人把家都搞破产。说国君你想富国强兵,他给你把家都搞破产了,你怎么富国强兵?

这是后来齐景公最终没有重用孔子的原因。

我们再看一个证据,孔学当年的一个重要对立面,就是墨家。

墨子曾经提出儒家学说有四项足以丧天下。其中就有一项叫“厚葬久丧,重为棺椁,多为衣衾,送死若徙,三年哭泣,扶后起,杖后行,耳无闻,目无见,此 足以丧天下。”

意思是说,儒家学说厚葬文化,棺材都要两层,一层棺一层椁,衣服、使用品都要陪葬。送死就 像走到远方、远徙一样的复杂。

一个埋葬的过程光哭泣就要三年,年轻人不没有人扶都站不起来,不给个拐杖都 走不了路。

送葬三年期间“耳无闻,目无见”,什么事都干不成。

墨子讲“此足以丧天下”。可见墨子也认为孔子当年把丧葬文化搞得极复杂,而且通行鲁国、通行天下,是一个足以丧天下的劣迹。

孔子的三千弟子和七十二贤人区别在哪,他们是怎么解决生存问题的

说到这里,大家别误会孔子想发财,孔子绝不是个求利之徒。

可孔子办追随弟子大学团,他必须解决经济平衡问题,要不然孔子的学生中,绝大多数都是小人儒,读书是不可能做官的,凭什么追随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