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試卷中的閱讀題該如何分析?如何對文章進行剖析和深度理解?

大家好,我們今天討論的問題是:語文試卷中的閱讀題應該如何去分析,閱讀文章時如何對文章進行剖析和深度的理解。

語文試卷中的閱讀題該如何分析?如何對文章進行剖析和深度理解?

閱讀一直是語文考試當中的一個重難點,它的難度和深度甚至要超過作文。因為閱讀是踩點給分,如果踩不到點寫的再多都沒有用。想要閱讀答題踩到得分分,最關鍵的就是一定要抓住文章的主旨,知道作者想要表達什麼,想表達一個怎樣的感情。當我們抓住這個感情的時候,我們就可以更快的更準確的踩點得分。我認為有七個角度可以來幫我們解決這個問題。

語文試卷中的閱讀題該如何分析?如何對文章進行剖析和深度理解?

作者與背景

我們在做閱讀題的時候,一定不要忽略作者背景,如果閱讀材料中刻意的給了作者,那麼我們就不能浪費這個資源和信息,因為在考試當中沒有一句話是廢話。有些作者是帶有標籤的。他的出場一定帶有某種特別的感情。

比如說文章的作者魯迅,那麼見到魯迅,我們可以想到:愛國情懷,“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哀其不幸怒其不爭”這樣帶有魯迅特色的感情。如果這個文章的作者是季羨林,那麼我們我們可以想到的是什麼?——瀟灑豪邁,大家風範。如果這個文章作者是宗璞,經歷過文革的宗璞,帶有時代的傷痛,以及對於生命意義的深刻理解。

作者不一樣,情感一定是不一樣的,而背景不一樣,那更是會帶來情感的巨大變化。如果文章的背景是抗日戰爭,那麼我們會想到什麼?如果文章的背景是二戰,我們可以想到什麼?如果文章的背景是改革開放抗戰勝利,我們可以想到什麼?所以我們在做閱讀的時候,如果文章給出了作者,給出了背景就一定不要忽視它,要把它好好的利用起來,看看有沒有和別人不同的獨特之處。

語文試卷中的閱讀題該如何分析?如何對文章進行剖析和深度理解?

人物與人物的關係

我們拿到文章的時候,首先要找出其中的主人公,閱讀中的主人公一定不是一個路人甲,宋兵乙,土匪丁這樣的平面角色,它一定是帶有代表性的。文章的人物是一個教師,是一個醫生,是一個軍人,這三者一定是不一樣了。人物除了職業之外還可以是一種角色:母親,父親,爺爺,奶奶,那麼文章感情色彩必定是不一樣的。

語文試卷中的閱讀題該如何分析?如何對文章進行剖析和深度理解?

除了人物標籤之外,還有人物與人物的關係,也就是主人公與次要人物之間的關係。在小學階段有一篇特別有名的文章,就是孫子請爺爺吃麵條,不知道學生們讀沒讀過這篇文章。文章當中的感情確實是很難把握,但是如果我們注意到其中的人物關係,是孫子與爺爺就是祖孫之情的話,那麼這篇文章就有機會踩住得分點。

語文試卷中的閱讀題該如何分析?如何對文章進行剖析和深度理解?

我們就拿人與人間之間的幫助來說,孩子幫助母親,那是母子之愛;兩個陌生人之間幫助叫互幫互助;我為了幫助他,我犧牲了,這叫捨己為人;兩個人互幫互助抵抗困難,這叫團結一致。都是幫助可是人物關係的不同造就了用詞的不同,用詞的不同就會造成得分點的千差萬別。

語文試卷中的閱讀題該如何分析?如何對文章進行剖析和深度理解?

景物的描寫

景物能夠渲染氣氛,暗示結局和為人物的性格感情埋下伏筆。有的時候作者想要表達一個感情,他並不是直接寫出來,而是以主人公眼見的景色來暗示出來的。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小明考試考得不好,回家的時候感覺天都要塌下來了。”這句話當中沒有任何直接描寫感情的詞語,可是我們還是能夠明白小明這個時候的感情是什麼。換一下:“小明考完試之後,回家路上感覺陽光明媚,萬里無雲,惠風和暢。”那他考的怎麼樣?我想大家都能明白了吧。

語文試卷中的閱讀題該如何分析?如何對文章進行剖析和深度理解?

人物語言與作者感悟

人物的語言,表情,動作,神態,心理這五個要素是最能直接表達人物性格和作者感情的東西。還有一些作者喜歡在文章當中夾雜自己的感受與感悟,那麼我們需要格外注意。這一點現在很多學生經過系統的訓練都能夠準確把握,沒必要再贅述了。

語文試卷中的閱讀題該如何分析?如何對文章進行剖析和深度理解?

首段與尾段

這是一個常規的方法。孩子在三四年級學閱讀的時候老師都會教“一定要抓住首段和尾段,這兩個是最重要的,裡面一定有中心句,裡面一定有主旨句。”閱讀沒有這麼機械,但是這也從側面證明了首段與尾段的重要性。因為我們做的閱讀題中的文章一定都是經典之作,這種經典之作一定是結構嚴密的,作者不可能在第一段和最後一段這麼重要的位置說廢話,肯定是把他認為最重要的東西放在首尾,引起別人的注意,強化自己的觀點和感悟,。

語文試卷中的閱讀題該如何分析?如何對文章進行剖析和深度理解?

題目

題目是文章之眼,透過題目我們就可以一眼洞穿作者想要表達什麼。比如說在六年級有篇文章叫《聶將軍與日本小姑娘》。一看題目我們就知道文章寫的是中日之間的友好,具體的友好需要文章的內容,但是題目為我們指明瞭方向。還有水滸傳裡的經典段落《林沖棒打洪教頭》,一讀這個題目就明白這個文章要講什麼事兒了。所以對於題目的把握也很重要,但是因為現在閱讀越來越難,題目能給的提示也越來越多少。

語文試卷中的閱讀題該如何分析?如何對文章進行剖析和深度理解?

題幹

當我們完全沒有頭緒的時候,我們可以看一看文章都出了哪些題目。我們不知道文章的主旨是什麼,可是出題人知道啊。所以當我們真的手足無措的時候,不妨看一看出題人在哪些位置出了題,他找了哪些句子讓我們理解,他找出了哪些詞讓我們去感受,他讓我們去回答一個什麼樣的問題,這些都利於啟發我們去理解文章。

語文試卷中的閱讀題該如何分析?如何對文章進行剖析和深度理解?

不要自以為是

做課外閱讀最怕的就是自以為是,“我覺得他是這樣的”,那是你覺得不是出題人覺得不是作者覺得。閱讀的每一個答案,每一個感受一定要在文章當中找到依據,要自己能說服自己,千萬不要說“我覺得他應該是這樣想的”你覺得的一定是錯的。千萬不要自以為是,一定要找出作者的依據,作者是怎麼覺得的才是對的。

結束語:對於課外閱讀方法有很多,每個人有自己不同的方法,以上方法僅供參考,不當之處請批評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