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部:虛假信息建誠信檔案 12家環評公司被查處

生態環境部:虛假信息建誠信檔案 12家環評公司被查處
生態環境部:虛假信息建誠信檔案 12家環評公司被查處

“部分單位和人員在環評信用平臺提交的信息情況不真實、不準確、不完整。”

4月16日,生態環境部通報:“有的單位內部管理缺失,分支機構違反相關規定,以提交虛假信息為手段,在信用平臺建立誠信檔案;有的單位在提交信息時,不負責任,未落實承諾事項,提交信息不準確;還有一部分人員在提交信息時隨意性大,提交不符合要求的信息,甚至提交空白紙張,以假亂真。”

記者經梳理發現,這是繼3月31日,生態環境部公開通報一批環評公司的環評文件存在質量問題,以及4月15日對深圳灣航道疏浚工程(一期)環評文件涉嫌抄襲、造假問題後,又一次對環評隊伍誠信信息的抽查。

生態環境部對出現這問題的12家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編制單位和9名編制人員進行了通報,並予以失信記分和在環評信用平臺予以註銷。

失信者在信用平臺被註銷

通報稱,根據《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編制監督管理辦法》(以下簡稱《監管辦法》)及相關配套文件規定,對出現上述問題的12家單位分別失信記分2分至9分;7人分別失信記分2分至6分,兩人失信記分10分,直接列入重點監督檢查名單。

記者注意到,其中河北德源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吉林省師澤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江蘇新清源環保有限公司、江蘇綠源工程設計研究有限公司、重慶九天環境影響評價有限公司、四川盈卓環境評估有限公司、四川省國環環境工程諮詢有限公司、中聖環境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甘肅省建材科研設計院有限責任公司、甘肅宜潔環境工程科技有限公司10家單位的分公司以提交虛假信息為手段,在環評信用平臺建立誠信檔案。

值得一提的是,江蘇新清源環保有限公司、甘肅宜潔環境工程科技有限公司因編制的環境影響報告書(表)存在質量問題,已在3月31日被生態環境部公開通報,並失信記分5分。當時因環評文件質量問題被通報的一共有10家單位。

上述10家單位中,除了河北德源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有3家分公司(山東、廣州、佛山)存在以上問題被失信記分9分外,其餘9家公司均被失信記分3分,所有相關分公司及其人員在環評信用平臺予以註銷。

剩下的浙江綠融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河南拓豫環境科技有限公司,則是因在環評信用平臺提交的信息,分別存在與技術評估單位關聯情況信息不真實、不準確和統一社會信用代碼信息錯誤,被分別失信記分3分、2分,兩單位及其人員在環評信用平臺予以註銷。

其中陳習達、郭振斌、張欣蓓、毛戈平、熊夢輝、楊夏、朱劍釗7人在環評信用平臺提交本人基本情況信息和變更從業單位信息時,未按照《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編制單位和編制人員信息公開管理規定(試行)》提交本人全職情況材料信息。被失信記分2分至6分,並在環評信用平臺予以註銷。

陳開林、硃紅在環評信用平臺提交本人基本情況和兩次提交變更從業單位信息時,未按照《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編制單位和編制人員信息公開管理規定(試行)》提交本人全職情況材料和離職情況材料信息。被失信記分10分,並在環評信用平臺予以註銷。

“一處失信 全國公開”

環評信用平臺是生態環境領域首個全國統一的信用管理系統。該平臺自2019年11月1日在政府網站上線啟用以來,已有4300餘家環評單位、28000餘名環評專業技術人員在平臺建立誠信檔案。

環評信用平臺啟用後,報告書(表)編制單位和編制人員應當按照《監管辦法》和配套文件的相關要求,通過環評信用平臺如實提交本單位、本人以及編制完成的報告書(表)基本情況信息,在報告書(表)中附具由環評信用平臺導出的《編制單位和編制人員情況表》。各單位及其專業技術人員的基礎信息、信用記錄等誠信檔案情況在環評信用平臺公開並動態更新,方便建設單位查詢和選擇,並可供社會公眾查詢、監督。

生態環境部要求:各級生態環境部門在監督檢查過程中,發現報告書(表)編制單位和編制人員存在失信行為的,要對環評編制單位和編制人員採取失信記分措施,及時將記分情況上傳至環評信用平臺,並將失信行為記分決定向社會公開,落實“一處失信、全國公開”和“多處失信、全國受限”的環評失信懲戒機制。

通報稱,環評信用平臺中的基本情況信息提交,亦被納入環評信用監管範圍。信息提交中出現的問題,同樣屬於失信行為。為此,環評從業單位和從業人員要引以為戒,進一步提高相關工作的嚴肅性,自覺營造環評領域公平有序、守信自律的市場環境。

而此次通報涉及的從業單位和從業人員基本情況信息提交工作是建立誠信檔案的基礎性工作,也是環評文件編制過程中體現從業隊伍誠信意識的最前端環節,為推動報告書(表)編制信息公開和完善環評責任追究體系提供保障。在從業單位和從業人員自我審核、自我承諾、自行提交信息後,信用平臺將這些信息中的基礎信息向社會公開,後續再通過歸集和實時累計各級生態環境部門記錄的信用管理對象失信行為記分,實現環評從業單位和從業人員跨地區信用分類監管,形成環評行業完整的誠信檔案數據系統,從而提升環評領域“互聯網+”監管和服務水平。

生態環境部指出,各級生態環境部門將在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編制規範性檢查中,加大對相關單位和人員在信用平臺提交信息情況檢查力度,對發現的違規行為及時採取失信記分和補正信息等管理措施,確保環評信用管理的有效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