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生跟理科生之間的次元壁到底有多厚?

嶽祥聘


身為一個文科生我想說,這個次元壁挺厚的。以下所有文科都是高中文科的簡稱。

我看到有一個理科生回答說這塊次元壁像是單向閥,他們能大概懂我們的知識,但我們看不懂他們的各種術語,這個說法是挺準確的。文科門檻低是公認的,只要你會寫字讀書,你就能學文科,而且文科術語沒有理科術語那麼多且晦澀難懂,文科看詞彙本身你就能明白這個術語大概是什麼意思,理科不行。

但是,能理解並不一定等於可以運用,理科的公式你理解透徹了,考試時可以順理成章地運用出來,但文科的概念需要謹慎再謹慎。

這點歷史尤為明顯,出題人出給我一道題,題目裡講了一件事,我需要判斷年代地域,迅速回想起有關的史實,然後——判斷史實能不能用。歷史課本給你的是標準的典型的歷史事件和公認的具有那個時代代表性的價值觀念,但題目會讓你思考不同的甚至相反的存在。大家知道宦官掌權容易亂政,然後題目告訴你某一時期宦官專權有多nb有多權傾朝野,問你這反映了什麼?答案是這反映了當時王權的加強,因為宦官的權力究其根本還是皇帝給的,是不是沒毛病?然而歷史上對應的這個朝代,教科書會明確告訴你這是一個王權式微的朝代。

教科書是沒錯的,題目反映的史實也是沒錯的,這其中要求的其實是學生辯證思維的能力,就像都說唐朝貞觀年間自由開放,清朝閉關鎖國文字獄禁錮自由,但事實上清朝自由開放的方面也比唐朝要多,要的是跳出固定思維,要辯證思考不能非黑即白。

到了高三,我們學校每週日晚上自習最後會有半個小時放白巖松老師主持的焦點訪談。這段時間學校規定,文科生可以比理科生遲二十分鐘下晚自習,讓我們把節目看完。因為是高三一個月回家一趟,對要求時事敏感的文科很不友好,於是每屆高三文科組都有個潛規則,級組會默許文科班級自習課拿來放時事熱點視頻,而我們語文老師也會課前花個五分鐘左右給我們看最近的熱點新聞,歷史老師偶爾會放紀錄片,地理老師上課前放地理中國,政治老師更不用說,老師們統一時事熱點要做專題ppt,作業題目都是根據時事出的。回憶起來高三一整年政治光一帶一路就講了不下三回,每回都三節課左右,新政策出來又得緊急安排課件專題擠時間來講,買的輔導報紙九十版有一半是時事分析。目的是什麼,是為了培養我們對時事的敏感度和辯證思考方式。

理科生需要考慮這些嗎?焦點訪談那半個小時是他們拿來放鬆的時間,當然更多人會選擇繼續做題不看,因為沒影響。一個月回一次家,理科生對政策的變動有多少了解?對社會上的熱點有多少認知?他們可以完全沉浸在題海里不用理會,瞭解純當課餘放鬆,但我們不可以,我們必須要與外界有聯繫,而且還要把這些時事用自己的知識來嘗試解讀,最痛苦的是要拿來做題,做得多了看到新政策出臺,內心苦澀的滋味就瀰漫開來,收拾收拾飯卡下樓去小賣部買筆準備晚上的政治大題。

好像有點偏題了,但我想說,題目所講的次元壁這個東西理應只是區分文理的一個概念,不是用來表達對立的城牆。文科生揉完痠痛的手繼續提筆寫文綜大題時,會思考理科生把不知道抗體抗原核酸檢測的他們稱作文盲嗎?理科生扯著一張又一張草稿紙狠心鑽研理綜題目時,會想到“文科生都不懂這些他們跟文盲有什麼區別”嗎?反過來說,文科生“也沒想到”會有人不知道洋流走向和氣壓帶風帶原理,三次工業革命對世界的具體影響和侷限性,還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我國帶來的各大影響,文科生“認為”這些人都是沒有常識的傻子。

難道你就是那個傻子了嗎?




二八宋老師


文科:葉的離去是風的無情還是樹的不挽留?

理科:是脫落酸……


曉生嗶嗶


作為文科生,學過高一理化生,知道DNA,RNA只是有遺忘,作為日常的生活需要,我知道抗體,但是抗原是什麼,這個我不清楚。

同理,請問您知道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區別嗎?這可是我們認識世界最基本的問題。您知道我國的國體與政體嗎?您知道孔孟思想有什麼嗎?對如今人們生活的影響有多大?孔孟可是我們的聖人。您知道為什麼新疆早穿皮襖午穿紗嗎?為什麼以秦淮作為中國南北方的分界線嗎?

文理科次元壁很大,一個非常明顯的表現就是,理科生普遍看不起文科生。這也確實跟國家政策,歷史原因等各因素有關,我無法說出誰比誰一定高貴的話。

但是,術業有專攻,您知道抗體抗原,我知道太宗高祖。用“文盲”一詞,略顯過分。

最後,你們用理性的寶劍刺破眼前的黑暗,我們用感性的紗布包紮過去的創傷。

學文學理都沒有優越感,科研人員很厲害,可是文藝工作者也值得敬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