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河摸魚小腿被異物刺傷險截肢 這種特殊感染易造成膿毒敗血症

一名合併敗血症的右下肢氣味沙雷菌生物群Ⅱ(CRE)感染的患者,經過外科醫護人員的救治,被治癒了。

這是一例特殊的外科感染,又是一例疑難的外科病例。

救治經過

患者陳先生,男,50歲,農民,以“異物刺傷後右下肢紅腫疼痛5天餘”為主訴求治。患者於5天前下河摸魚,不慎右小腿被異物刺傷,後出現右下肢紅腫疼痛,先後就診於當地醫院兩家醫院及附近診所。曾給與口服藥物及輸液治療(具體藥物不詳),療效不佳。現患者右下肢疼痛、紅腫、皮膚髮熱,並出現高熱,體溫最高達40°C,白細胞20.60×10*9/L,患者神志清,精神差,渾身不適,夜間睡眠差,出現了敗血症的全身症狀。若救治不力,患者極有可能出現右小腿骨筋膜室綜合徵、感染性休克,有截肢及生命危險。

患者陳先生病情危重,求治心切,這次,他來到第三家醫院求治。當日,醫生細心評估、積極完善相關檢查,患者入院當天即給予抗生素及對症處理、血培養。第二日,患者病情未見好轉,體溫反覆,紅腫部位波動明顯。診斷:右下肢軟組織感染並膿腫形成。入院第三日,給予術前準備後,在腰硬聯合麻醉下,行右下肢膿腫切開引流術(擴創)。

術中,見膿腔約20cm×8cm,可見約300ml膿性液體流出,散發著一股特殊的惡臭,術者及助手擴創切口約至8cm,清除膿腔內壞死組織,雙氧水、生理鹽水反覆沖洗膿腔,放置引流條後包紮傷口。麻醉滿意,手術順利,術中出血約20ml,術後安返病房。

清創術結束了,患者術後的治療及護理並不輕鬆。及時更換傷口敷料,觀察患者傷口癒合情況。做好臨床觀察,注意做好引流管護理,確保引流管通暢。根據藥敏結果,給予敏感抗生素用藥,預防院內交叉感染……


下河摸魚小腿被異物刺傷險截肢  這種特殊感染易造成膿毒敗血症

術後換藥

患者傷口膿液經細菌培養為氣味沙雷菌生物群Ⅱ,屬於厭氧菌感染,醫生在做好換藥處理的同時,做好消毒隔離,嚴格感控管理,避免交叉感染。換藥都是應用一次性換藥包醫護人員接觸患者前後,做好手衛生。

患者使用後的敷料及醫療廢物,嚴格按照規定進行分類處理及管理。

氣味沙雷菌兼性厭氧,治療不當,延誤治療,患者會因一個小傷口演變、發展成為嚴重的膿毒性休克,甚至有截肢、DIC等死亡的風險。患者及家屬身心壓力很大,求治心情迫切,醫護人員在積極手術、對症治療護理的基礎上,為其跟進心理疏導,使其卸下思想包袱,積極配合醫護人員的治療及護理。

經過積極治療加上局部換藥,術後一週,患者血象已趨正常,體溫正常,刀口不再滲液,治療效果顯著。

患者很快痊癒。

潔白的白大衣下,掩蓋著醫者需要直面的腐爛、發臭、噁心、流膿。

這個氣味沙雷菌生物群Ⅱ(CRE)感染的病人,如不及時清創手術,聽任病情惡化,患者就有可能演變為右下肢骨筋膜室綜合症,甚至有可能截肢!

不要小看了一個小小的異物(有可能是水下的樹枝)刺傷,因為河水或池塘裡的水,裡面微生物、細菌之類的東西太豐富,汙染很嚴重,加之銳器刺傷的傷口小而深,給厭氧菌等條件致病菌的繁殖創造了繁衍的有利條件,一個小小的傷口造成的膿毒敗血症,能把一個彪形大漢撂倒,這絕不是危言聳聽,而是臨床的真實案例。

患者的前車之鑑,世人當引以為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