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力新材料新能源!濱化再融資24億元實施“第三次創業”

發力新材料新能源!濱化再融資24億元實施“第三次創業”

4月16日,濱化股份發行“可轉債”募集的24億元到賬,這對於該公司正在實施的濱華新材料碳三碳四綜合利用項目來說至關重要。“好鋼用到刀刃上”在濱化集團黨委書記張忠正看來,此次關鍵融資行動,可以說是濱化第三次創業的“資本加油站”。

濱化股份成為我國重要的環氧丙烷及燒鹼產品生產商和三氯乙烯、油田助劑供應商,是氯鹼和環氧丙烷行業的大象。近幾年,濱化確立了以現有主業為基礎,以技術研發為引領,打造核心創新競爭能力,全面向新材料、新能源轉型的戰略規劃。並立項上馬128億元的碳三碳四綜合利用項目,該項目被列入山東省《魯北高端石化產業基地發展規劃(2018-2025)》。

項目有了,建議資金從哪裡來?經過對各種資金募集方式的反覆比較,多方調研,和充分論證,濱化最終選擇了在證券市場發行可轉債。好處雖多,可“門檻”也高,考驗著上市企業多年來規範化的經營、潛力足的利潤曲線、厚實的企業信譽。

2010年濱化股份上市以來,十年聚焦主業不偏離,從不炒概念、玩噱頭、吹氣泡;每年堅持給股東分紅,累計12.46億元;與清華工研院合作,“化工大象”裝上了清華芯;“五連冠”,五次榮膺全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能效“領跑者”標杆企業稱號!

“很多上市企業只注重從市場上融資,不願給股東分紅,但我們堅持每年分紅回饋股東,十年共計分紅12.46億元。長遠地看,這12.46億真金白銀的分紅,是持續為信譽‘存款’,給企業‘增信’,讓企業和投資者特別是老股東之間有了極強的黏性,保證了這次可轉債最後的發行效果。”濱化股份董事會辦公室主任兼證券與投資部經理孫曉輝說。

正因如此,濱化股份制訂了非常細緻工作流程:2019年6月1日,濱化股份董事會通過了可轉債的發行預案;8月3日,召開股東大會審議發行預案;8月中旬,發行申報材料被中國證監會正式受理;12月13日,中國證監會發審委正式批覆,審核通過了濱化發行可轉債的申請;今年4月7號,濱化召開發行專題董事會審議通過了可轉債發行方案;4月9日,進行了投資者網上路演;4月10日,可轉債正式發行申購,可轉債發行順利完成;4月16日,24億元到賬。

“這筆資金成本低,利息第一年0.3%,第二年0.5%,第三年1.0%。如果轉成股份,還可以降低資產負債率,進一步提高公司融資能力。”孫曉輝說,有了這24億元,加上此前5個億的註冊資金,就達到了一期投資額的46%。這批可轉債,解決的不只是眼下的難題,是整個項目資金鍊強力運轉的重要一步。

發力新材料新能源!濱化再融資24億元實施“第三次創業”

孫曉輝介紹,濱化股份要完成由基礎化工行業向面向高增長的氫能源和新材料企業轉變,實施轉型升級戰略,碳三碳四綜合利用項目是基礎。這個項目的核心技術由濱化股份與北京清華工研院共同研發完成,突破國際技術封鎖,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符合國家最新產業政策要求。項目建成後將在北海經濟開發區集聚碳三碳四產業,形成共生共榮的產業生態,帶動濱州及周邊地區石化產業高質高效發展。

(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左豐岐 通訊員 王薇 蔣晶晶 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