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相關負責人解讀一季度主要經濟數據:我國經濟長期向好趨勢沒有改變-今日頭條-手機光明網

  一季度,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造成不小衝擊。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國人民眾志成城、頑強拼搏,疫情防控取得了階段性成效,經濟社會運行秩序加快恢復。儘管一季度主要經濟指標明顯下滑,但3月份主要經濟指標呈現回升勢頭,降幅明顯收窄,同時基本民生保障有力,社會大局保持穩定,我國經濟展現出了巨大韌性,復工復產正在逐步接近或達到正常水平。我國經濟發展潛力和空間較大,長期向好的發展趨勢未發生改變——

  經濟受到疫情衝擊 健康發展態勢不變

國家統計局相關負責人解讀一季度主要經濟數據:我國經濟長期向好趨勢沒有改變

  2020年一季度,經濟雖受疫情衝擊影響出現負增長,但部分民生保障領域和新動能領域仍保持增長甚至較快增長,而且整體經濟正呈現出恢復勢頭,顯示出我國經濟長期向好趨勢沒有發生改變。

  一、疫情衝擊影響顯現,經濟出現負增長

  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一季度我國GDP為206504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同期下降6.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0186億元,下降3.2%;第二產業增加值73638億元,下降9.6%;第三產業增加值122680億元,下降5.2%。經季節性因素調整後,一季度GDP環比下降9.8%。

  二、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部分民生保障領域穩定增長

  分產業看,一季度,三次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分別為4.9%、35.7%和59.4%。與上年同期相比,第一產業比重提高0.9個百分點,第二產業比重下降1.8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比重提高0.9個百分點。

  一季度,國家用於衛生防疫、醫院及基層醫療衛生組織等方面的支出達1372億元,同時,加大社會保障和應急管理、援助救助等支出,包括以上領域在內的其他服務業降幅有限。

  三、消費受到抑制,恢復態勢正逐步顯現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一季度三大需求均出現不同程度下降,帶動經濟出現負增長。其中,最終消費支出拉動GDP下降4.4個百分點。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實際下降12.5%,政府加大疫情防控支出,與政府消費支出相關的一般公共服務、國防、公共安全、教育以及衛生健康等財政支出同比僅略有下降。雖然疫情對居民消費衝擊較大,居民消費受到抑制,但國內消費市場需求潛力巨大,長期形勢穩定向好。

  四、創新驅動顯著,新動能領域逆勢增長

  新興產業表現活躍,新動能持續成長,顯示出強大的活力和動力。一季度,在工作日天數比上年同期下降7.1%的情況下,部分新興產業仍在有限的工作日中實現了超出預期的結果,甚至實現逆勢增長。一季度,網上零售增速加快,全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比上年同期增長5.9%,比同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高24.9個百分點,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為23.6%,比上年同期提高5.4個百分點。

  儘管新冠肺炎疫情對一季度經濟產生了較大沖擊,但我國具有完備的經濟體系,堅實的經濟基礎,巨大的國內市場,豐富的勞動力供給,經濟發展的韌性、潛力和空間較大,長期向好發展趨勢未發生改變。可以預期,我國經濟將繼續保持穩定健康發展,一定會實現兩個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本文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作者: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核算司司長 趙同錄)

  夏糧長勢總體較好 生豬產能持續恢復

國家統計局相關負責人解讀一季度主要經濟數據:我國經濟長期向好趨勢沒有改變

  一季度,各地區各部門持續抓好糧食生產,狠抓落實生豬穩產保供政策舉措,夏糧長勢總體較好,生豬存欄連續兩個季度恢復增長。

  一、夏糧長勢總體較好,早稻播種面積擴大

  夏收糧食作物主要是冬小麥,去年入冬以來,河北、江蘇、安徽、山東、河南等冬小麥主產區氣溫偏暖,光熱條件普遍較好,土壤墒情整體適宜,小麥越冬返青期苗情較好。目前,小麥生長由北向南陸續進入拔節、抽穗和揚花期,小麥生長髮育較快。

  早稻主產區強化落實各項獎補措施,鼓勵支持早稻生產,早稻播種面積明顯擴大,扭轉了連續7年下降的局面。

  二、畜牧業生產下降,生豬產能持續恢復

  受非洲豬瘟疫情和新冠肺炎疫情的疊加衝擊,一季度畜牧業生產下降。一季度全國豬牛羊禽肉產量1813萬噸,比上年同期減少439萬噸,下降19.5%,其中豬肉產量減少426萬噸,是影響畜牧業生產下降的主要因素。但是,禽蛋和牛奶產量有所增加。

  一季度全國生豬出欄13129萬頭,比上年同期減少5714萬頭,下降30.3%;豬肉產量1038萬噸,減少426萬噸,下降29.1%。

  生豬存欄連續兩個季度恢復增長。一季度末全國生豬存欄32120萬頭,比上年一季度末減少5405萬頭,同比下降14.4%;比上年末增加1080萬頭,環比增長3.5%。反映生豬生產能力的能繁殖母豬存欄3381萬頭,比上年末增加301萬頭,環比增長9.8%。自上年四季度生豬存欄環比止跌回升後,連續兩個季度環比增長,保持恢復勢頭。

  三、糧食價格基本穩定,生豬價格環比出現回落

  一季度全國農產品生產者價格比上年同期上漲39.0%。分類別看,農業產品生產者價格比上年同期上漲1.9%,飼養動物及其產品上漲88.6%,林業產品下降3.8%,漁業產品下降0.1%。

  分品種看,一季度穀物生產者價格比上年同期下降0.6%,其中小麥和稻穀庫存充裕,市場供應充足,生產者價格分別下降5.2%和3.6%,玉米略漲0.3%;蔬菜生產者價格上漲9.4%;水果生產者價格下降6.0%。從集貿市場月度價格看,隨著生豬產能的持續恢復,儲備凍豬肉投放增加,保障了市場供應,生豬價格環比出現了回落,3月份生豬價格比2月份下降4.1%。(本文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作者:國家統計局農村司司長 李鎖強)

  工業生產明顯恢復 復工復產加快推進

國家統計局相關負責人解讀一季度主要經濟數據:我國經濟長期向好趨勢沒有改變

  3月份以來,工業生產明顯恢復,一些地區、行業、產品增速由負轉正,工業經濟正在呈現積極向好變化。

  一、開工率明顯提高,3月份工業生產接近上年同期水平

  工業企業已接近全面開工。國家統計局相關調查顯示,截至4月9日,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開工率達到97.2%,比2月底提高18.9個百分點。

  工業生產降幅明顯收窄。一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8.4%,降幅較前兩個月收窄5.1個百分點。尤其是3月份,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1.1%,降幅較前兩個月收窄12.4個百分點,工業產出規模已接近上年同期水平。

  二、醫療防疫、生活必需品和基礎物資產品較快增長,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平穩運行得到有力保障

  醫藥和醫療器械等防疫物資快速增長。3月份,醫藥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4%;口罩產量同比增長超過6倍,酒精增長28.3%,醫療儀器設備及器械增長83.4%。

  生活必需品增速加快。3月份,食品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7%;農副食品加工業下降4.8%,降幅收窄10個百分點以上。其中,方便麵、凍肉同比分別增長30.1%、21.9%;速凍食品、冷凍水產品、冷凍蔬菜、焙烤鬆脆食品、大米等產品增速由負轉正,生產大幅好轉。

  三、高技術和裝備製造業生產回升明顯,新興產品持續較快增長

  高技術製造業和裝備製造業回升最快。3月份,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9%。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同比下降3.6%,降幅大幅收窄20.4個百分點。

  部分新興產品保持高速增長。3月份,智能手錶、3D打印設備、集成電路圓片、服務器、半導體分立器件等電子類產品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態勢,同比增速分別為112.8%、86%、79.7%、68.3%、66.9%。

  四、工業產品出口逆勢增長,抗疫相關物資出口加速

  企業出口交貨值實現增長。受搶抓前期積壓訂單生產以及部分國外訂單轉移影響,3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出口交貨值增長3.1%。在當前國際貿易大幅下降情況下,出口實現逆勢增長十分難得。

  抗疫相關物資出口加速。3月份醫藥行業出口交貨值同比增長17.4%。抗疫物資出口為緩解全球抗疫物資短缺、支持國際社會抗擊疫情提供了有力支撐。

  總體看,當前工業生產明顯恢復,工業經濟正在呈現積極向好的變化。(本文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作者:國家統計局工業司副司長張衛華)

  能源供應穩定充足 結構優化消費下降

國家統計局相關負責人解讀一季度主要經濟數據:我國經濟長期向好趨勢沒有改變

  一季度,我國能源領域戰“疫”情促生產,復產增產勢頭良好,能源進口增長較快,能源供應穩定充足;能源結構繼續優化,需求整體偏弱。

  一、能源生產恢復勢頭良好

  一季度,規模以上工業能源生產總體平穩。

  原煤生產快速恢復。各地積極推進復工復產,蒙、晉、陝、新等原煤主產區和主要原煤生產企業已基本復產達產,全力保障了原煤供應。一季度,原煤產量8.3億噸,同比下降0.5%,接近上年同期水平。

  油氣生產保持較快增長。油氣生產企業加大供應力度,積極釋放優質產能。一季度,原油產量4857萬噸,同比增長2.4%,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1.8個百分點。

  電力生產有所下降。受疫情和暖冬疊加影響,用電需求受到抑制。一季度,發電15822億千瓦時,同比下降6.8%。

  二、能源進口較快增長

  為保障疫情期間的能源需求,我國在積極推進國內能源企業復產增產的同時,繼續增加能源進口。根據海關總署快報數據,今年一季度煤炭進口高速增長,進口9578萬噸,同比增長28.4%,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30.2個百分點。

  三、能源結構繼續優化

  一季度,新能源發電保持快速增長,比重有所提高,電源結構繼續優化,核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等新能源發電佔規模以上工業發電量的比重為13.3%,比上年同期提高1.4個百分點。同時,能源消費繼續保持清潔低碳化趨勢。初步核算,一季度天然氣、水電、核電、風電等清潔能源消費佔能源消費總量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0.8個百分點,煤炭消費所佔比重下降0.5個百分點。

  四、能源消費有所下降

  一季度,受疫情影響能源需求整體偏弱,消費同比下降。佔全社會能源消費六成以上的規模以上工業能源消費量同比下降4.3%,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7.2個百分點。其中,電力、鋼鐵和化工等六個主要耗能行業(合計能源消費佔規模以上工業八成以上,合計增加值佔三成左右)能源消費量下降3.2%,回落6.5個百分點。

  在主要耗能行業中,由於一些高耗能企業生產事關民生穩定和疫情防控,部分生產技術上具有連續性,能源消費降幅明顯偏小,加之居民生活對能源消費的剛性需求等因素影響,一季度全社會能源消費降幅小於GDP降幅,單位GDP能耗同比出現上升。(本文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作者:國家統計局能源統計司司長 劉文華)

  服務業多項指標好轉 市場信心逐步提高

國家統計局相關負責人解讀一季度主要經濟數據:我國經濟長期向好趨勢沒有改變

  3月份服務業多項指標趨向好轉,新動能逆勢發力,市場信心逐步恢復。

  一、3月份服務業生產降幅收窄

  受疫情衝擊影響,一季度服務業實現增加值122680億元,同比下降5.2%。隨著復工復產復市穩步推進,3月份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下降9.1%,降幅較前兩個月收窄3.9個百分點。

  二、服務業新動能逆勢發力

  疫情發生以來,餐飲、購物、旅遊、線下娛樂等聚集性、接觸式服務行業受衝擊較大,但依託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服務業新動能加快湧現和發展,為保障人民基本生活需求,助力企業復工復產提供了有力支撐。

  現代服務業穩定增長。一季度,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金融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3.2%和6.0%,合計拉動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2個百分點。

  服務業在抗“疫”中加速數字化升級。生鮮配送、在線教育、遠程辦公、在線醫療等新經濟發展迅猛。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19%,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5.9%,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23.6%,比上年同期提高5.4個百分點。

  三、服務業投資、貿易結構繼續優化

  一季度,高技術服務業投資雖同比下降9.0%,但降幅低於全部服務業投資4.5個百分點。高技術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增長15.5%。其中,信息服務、電子商務服務、專業技術服務同比分別增長28.5%、62.4%和95%。

  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顯現較強抗衝擊能力。今年前2個月,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我國服務貿易總額下降,但貿易逆差延續了去年以來的縮小勢頭,貿易結構有所改善。1月份至2月份,服務進出口總額7403.1億元,同比下降11.6%。服務貿易逆差1901.6億元,同比減少620.9億元。

  四、服務業復工復產穩步推進,行業景氣逐步回升

  受新冠肺炎疫情嚴重衝擊,年初服務業經濟活動短期內大幅收縮,2月份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為30.1%,跌至歷史最低點。

  3月份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企業復工復產步伐加快,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1.8%,比2月份回升21.7個百分點,服務業新訂單指數為49.3%,比2月份回升22.3個百分點,表明3月份服務業企業生產經營狀況與2月份相比發生了積極變化。服務業業務活動預期指數為56.8%,比2月份回升17.1個百分點,其中郵政快遞、零售、電信等行業均高於總體,企業對市場發展信心有所恢復。(本文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作者:國家統計局服務業統計司司長 杜希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