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性上路,退休老男人的艱難徒步之旅,到底是為了什麼?

任性上路,退休老男人的艱難徒步之旅,到底是為了什麼?

這世上有許多人每天做的事就是不斷將一隻腳放到另一隻腳前面,日子久了,生活便顯得平淡無奇。 ----蕾秋·喬伊斯

生活會以怎樣的形式呈現,普通人柴米油鹽的日子裡,都會發生一些什麼事情呢?

當一個人到了六十多歲,退休在家。是保持以往一成不變的生活軌跡,還是會因為一件事,勇敢的在心裡樹立起信念,堅決的去執行呢?

有一位老人選擇了後者,堅定的去做了。他便是英國BBC資深劇作家蕾秋·喬伊斯在2012年出版的小說《一個人的朝聖》裡的主人公哈羅德·弗來。

蕾秋·喬伊斯憑藉這本小說入圍了布克文學獎,該書也成為歐洲首席暢銷小說,熱銷多年不衰,久久的打動著38個國家讀者的心。

這是一個老人千里跋涉的故事,蕾秋·喬伊斯用她深情細膩的筆觸告訴我們,即使一個人性格上有軟弱的缺點,但依然可以敞開那顆傷痕累累的心,重新去面對這個紛繁的世界,找到一份讓自己振奮起來的力量,實現自我救贖。跋涉的最終目的是愛的迴歸。

任性上路,退休老男人的艱難徒步之旅,到底是為了什麼?

65歲的哈羅德在啤酒廠幹了四十多年的銷售工作。退休後,他和妻子居住在英國的鄉間。生活平淡。

4月中旬,那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星期二的早晨。起床後哈羅德刮完了鬍子,穿著乾淨整潔的襯衣,繫好了領帶,坐在了飯桌前,手裡拿著一片吐司,準備開始早餐。

一頭銀髮身段苗條的妻子莫琳從外邊走過來,大聲的喊道:“哈羅德,信。”

這是一封神秘的信封,信封是雅緻的粉色,上邊兒用圓珠筆寫著從貝里克郡寄過來。“會不會弄錯了呢?我那裡沒有朋友啊。”哈羅德滿心疑惑的拆開了信件。

“親愛的哈羅德,這封信也許會讓你小吃一驚……”哈羅德接著讀下去,才發現寄信人是他在釀酒廠以前的老同事奎妮。

“我也記得他以前在你們財務部工作,他還記得你,寫信向你問好呢。”妻子莫琳微笑著說。

可讀著信的哈羅德突然間起身站了起來,他的嘴微微張著,臉色蒼白,過了一會兒,才說出話來。聲音微弱而遙遠,“她得了……癌症,寫信來向我告別。”

悲傷的氣氛籠罩著這個4月的清晨,哈羅德突然感覺到自己心口壓抑的喘不過氣來,他把奎妮的信裝進了口袋裡,走出門外。

等心情平復後,他回到了家寫回信,拿好回信,他再次走出家門決定郵寄過去。哈羅德一邊走一邊哭,他想起了以前上班的那些日子。想起了自己的兒子。

那個嬌小的黑髮女人奎妮,多年前曾和他一起工作過。

而且還有一件事,連他的妻子都不曾知道。哈羅德當年在兒子自殺以後,有一次喝醉了酒,闖進了釀酒廠,弄壞了廠長母親的遺物。是奎妮替他背了黑鍋,然後被解僱了。

哈羅德看著奎妮的信,想起當時事情發生後,他懦弱的連站出來澄清事實真相都不敢,甚至在奎妮走時連句謝謝也沒有來得及說。

哈羅德的心很亂,兒子為什麼會選擇自殺呢?他總是不明白兒子為什麼要那樣做,因為兒子的自殺妻子抱怨,夫妻之間的感情也越來越冷淡。

任性上路,退休老男人的艱難徒步之旅,到底是為了什麼?

哈羅德繼續漫無目的的走著,他錯過了郵筒,自己卻全然不知。在加油站遇到了一個女孩,很苦惱向女孩傾訴了自己收到信的事情。女孩聽完談起了信念。

那個年輕的小姑娘這樣告訴他,你一定要有信念,反正我是這樣想的,不能光靠吃藥什麼的,你一定要相信那個人能好起來,人的大腦裡有太多的東西說不明白,但是你想想如果有信念,你就一定能把事情做成。

女孩的話語就像一束光,一下照亮了哈羅德干涸的心。他突然間做了一個決定,給奎尼打了一個電話。接電話的是療養院的護士,哈羅德說請您轉告她,我會走路過去,現在就出發,只要我一天還在走,請她一定要堅強的活著等我。

打完電話,寄完信件的哈羅德有點不敢相信自己剛才下決心要做什麼事情,他低頭看了看腳上的帆布鞋,想起了病重的奎妮。決定上路。

一直等不到他回家的妻子給他打電話說:“哈羅德,你到哪裡去了。哈羅德鄭重的說:“我會走路過去看奎妮,她會活下去,我會給她信心。

妻子覺得丈夫瘋了,就這樣也沒有回家做準備,就衝動的走了。她自己在屋裡坐著,連燈都沒有打開,靜靜的坐了一晚上。

哈羅德憑藉著內心的信念,一步一步的往前走。他自己都難以置信,60多歲的他,居然決定走上一條朝聖之路,只是為了奎妮能夠繼續活下去。

這種持續的行走,剛開始他還吃得消,沒過多久,他便發現自己的身體明顯越來越糟糕。因為鞋子不合適,他腳上磨出了血泡。他把走路這件事想的太過簡單了。

在他繼續行走的旅途中,回憶不斷的湧來。那些讓他試圖忘記的痛苦的過去,越來越清晰。他想起了和妻子出遊的情景,想起了和兒子小時候玩耍的情景。

任性上路,退休老男人的艱難徒步之旅,到底是為了什麼?

那年兒子6歲時,他們全家一起去海邊度假。兒子越遊越遠,導致溺水的時候,妻子在岸上拼命的喊叫,哈羅德想起當時他卻突然停下來解鞋帶,當他正要把鞋脫下來的時候,從旁邊衝出一個海上巡邏員跳進海里,救出了兒子。

正因為這件事,他遭到了妻子莫琳的抱怨,導致以後二十年間夫妻關係冷淡。妻子始終不能原諒他,為什麼沒有在第一時間衝過去救兒子。

而哈羅德只是在內心不敢承認,其實他當時的確是害怕了。他害怕即使用光所有的藉口,最終還是沒法成功的把孩子救回來。當時兒子是救回來了,但最終兒子長大後還是得了抑鬱症,選擇自殺身亡了。

在不斷的回憶過往中,哈羅德繼續前行。那些曾經讓他逃避的往事,一件件浮現在眼前時,他終於從內心開始平靜的接受了,曾經那個懦弱的自己。

妻子莫琳一直都等待著哈羅德的半路折回。沒有丈夫在身邊的日子,她開始擔憂起來。只有在收到哈羅德定期寄回來的明信片時,她的心裡才稍微安穩一些。

一個人在家的日子,莫琳也陷入了回憶之中,她發現自己慢慢的原諒了哈羅德,回憶起來的都是那些美好的片段。她翻看到了相冊中哈羅德和兒子的合影,在心裡也默認著哈羅德也曾經很愛他們共同的兒子。

他的鞋子鞋面和鞋底連接的地方開了口,鞋底已經薄的像紙一樣了,腳趾隨時都會穿過破洞露出來。他用膠帶把腳纏了好幾圈,讓鞋子和腳連成一體,現在他心裡唯一的語言就是走,接著往下走。

任性上路,退休老男人的艱難徒步之旅,到底是為了什麼?

哈羅德還在路上行走,他遇到了好心人的幫助,換了專業的鞋子和揹包,受傷的腳得到了救治,有了地圖,也懂得了一些野外生存常識。

收到信的奎妮也一直在等待著哈羅德的到來,她回憶起往事,在她心裡哈羅德是一個正人君子,她不否認自己曾經悄悄的喜歡過他。但是當時他已經有了家庭,奎妮最後選擇了自己離開,心中的那份好感從來沒有告訴過哈羅德。

在哈羅德的眼裡,奎尼是誠實樸素的一個女人,幫助他過的同事。

哈羅德行走的事情被媒體曝光了,有一些人給他提供了幫助,有一些人加入到了行走的隊伍裡。哈羅德並不在意這些細節,他只在意奎尼是否還能活著等他。

在行走的過程中,他的態度也轉變了,他會每天打電話給妻子莫琳。

從最初的忐忑上路到最後的堅定之心,哈勒德一直在回憶往事,也一直在自我救贖。突然之間他想清楚了很多事情,他想到了和妻子以前的相遇,他發現在路上越來越想念妻子。

或許很多時候,我們都需要這樣一個獨處空間,可以讓自己思考的一個獨立空間。等心慢慢的沉靜下來,我們會突然發現原來以前真的做錯了很多事情。以前內心一直糾結的事情,也終於能坦然面對了。

在行走的過程中,哈羅德也給加油站女孩寫了一封信,在信中他說我欠你一個完整的故事,20年前我親手埋葬了我的兒子,這不是一個父親該做的事,我想看到他長大後成為怎樣的一個男人,我到現在還是很想。

我直到今天都不明白他為什麼要那樣做,他有抑鬱症,對酒精和藥物上癮。他當時是在花棚裡上吊的。

莫琳和我很長一段時間天天吵架,漸漸的我們不再說話,不在同一個房間裡住。

我在路上徒步,很多人都以為以前我和奎尼有過一段羅曼史,其實那不是事實,我走這條路是因為她救過我,我沒有跟她說謝謝。

任性上路,退休老男人的艱難徒步之旅,到底是為了什麼?

在路上,哈羅德解放了自己過去二十年來努力迴避的記憶,任由這些回憶在他腦子裡絮絮的說著話,鮮活而跳躍,充滿了能量。他不再需要用英里丈量自己走過的路程。他用的是回憶。

歷經了87天,行走627英里,哈羅德終於走到了奎妮所在的療養院的大門口。他的頭髮已經油膩得開始打結,額頭和臉頰有幾道傷口,鬍子很長。外套和領帶千瘡百孔,褲子浸滿了泥漬。

哈羅德到的時候已經是夜裡,所以他在市政公園一張長椅上睡了一晚,第二天一早在公廁好好清洗了一下,便滿懷希望的走進療養院去看奎妮。

躺在病床上的奎妮身材瘦小,看起來像另外一個人。她頭上長了一個碩大的腫瘤,把臉都擠的變了形。見到一路跋涉而來的哈羅德後,她臉上帶著淡淡的微笑離世了。

妻子莫琳趕來療養院,接哈羅德回家。在海邊兩個人敞開心扉,回憶過往,內心終於得到了和解,兩個人深情的擁抱在一起。

很多人讀完這部小說哽咽著說,很久沒有讀一本書讀到凌晨。書中的故事太感人了。

其實一切都不算太遲,儘管我們所有人都曾經失去過珍愛的東西。哈勒德在路上開始了自己的朝聖之旅,他敞開了自己那顆傷痕累累的心。最終得到了救贖和和解,又重新收穫了家庭和愛。

很多時候我們就像哈羅德一樣,內心曾經遭受過傷痛,不敢去面對。不敢面對,卻日日折磨自己,陷入苦痛之中不能自拔。

或許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像哈羅德一樣勇敢上路,走上屬於我們自己的朝聖之路。我相信路的盡頭一定是愛和希望。

任性上路,退休老男人的艱難徒步之旅,到底是為了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