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分鐘可看遍全球!國產衛星數量暴增,美軍航母將無處可逃

就在最近,吉林長光所傳來一個好消息,據瞭解,由其負責的我國第一個光學衛星星座“吉林一號”項目在今年有望迎來一次大提速!那麼,這對我國將會有哪些影響呢?

根據長光衛星公司發佈的消息來看,在今年該公司即將投入“一箭九星”的發射模式,這一發射模式將會讓衛星發射速度大幅度提高,也將讓“吉林一號”項目比計劃時間提前7年完成,預計將在2023年便組建完畢。

十分鐘可看遍全球!國產衛星數量暴增,美軍航母將無處可逃

大家可能以為“吉林一號”只是一顆衛星,但是事實和大家想象的不同,“吉林一號”實際上是由視頻、光譜等一共五種衛星組成的遙感衛星星座,建成後總數高達138顆,目前在軌16顆。

問題來了,我國為何要發射如此之多的光學遙感衛星呢?要知道,哪怕是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也才幾十顆衛星,“吉林一號”衛星數量足足是北斗的數倍。實際上如果從用途上來講,“吉林一號”衛星星座的重要性一點都不次於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吉林一號”衛星星座也分軍民兩用,我們今天主要來談一談它在軍用領域所能起到的作用。

此前虎哥一直強調,我國的反航母體系最重要的不在於東風21D、東風26這些反艦彈道導彈上,真正的重點在於如何在廣袤的大洋上發現航母,想要實現這一目標,主要靠的就是天上的衛星偵查體系,即“吉林一號”這一類光學衛星星座。

十分鐘可看遍全球!國產衛星數量暴增,美軍航母將無處可逃

事實上,想要通過衛星偵察系統搜索航母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是成本高昂,要知道最早提出這一概念的其實並不是中國,而是蘇聯。早在冷戰時期,蘇聯就已經計劃使用數量眾多的光學偵察衛星搜索美軍航母,然後使用反艦導彈將其摧毀。

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以當時蘇聯的技術條件,並不足以研製出性能良好的光學衛星,最終造出的成品衛星一顆重達幾噸甚至十幾噸,壽命短不說,價格也貴得要死,還找不到目標。以至於蘇聯打造衛星反航母體系的錢,甚至比美國造航母花的錢還要多。

無奈之下,蘇聯只好退而求其次,將圖95以及圖16轟炸機改裝成海上巡邏機,試圖用這種方法來搜索大洋上的美軍航母。然而這種方法卻並不管用,別忘了,航母也是有戰鬥機的,使用海上巡邏機搜索美軍航母就只能是送死的份,於是蘇聯的反航母體系就這樣不了了之。

十分鐘可看遍全球!國產衛星數量暴增,美軍航母將無處可逃

到了新世紀,中國的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甚至在工業產值上已經超過美國,這是當年蘇聯都沒有做到的事情,與此同時我國的航天工業也有了長足進步,這時打造一套衛星偵查體系對於我國來說才成為可能。但是光有錢和技術也不行,這套反航母體系還存在一個問題,即衛星訪問週期,要知道除了地球同步軌道衛星之外,像“吉林一號”這種近地軌道衛星並不是靜止不動的,而是繞著地球一圈又一圈的飛,這也導致想要持續觀察某一位置的話,要麼需要衛星變軌,要麼就存在時間間隔。

如果使用第一種方法的話,那麼衛星的壽命會急劇衰減,甚至成為一次性用品,這樣的使用成本即使是我國也承受不起,所以如何縮小時間間隔就成為關鍵,而目前所採用的方法就是增加衛星數量,通過不同衛星的接力來持續跟蹤一個目標。

十分鐘可看遍全球!國產衛星數量暴增,美軍航母將無處可逃

如果我國用來偵查航母的衛星數量不夠多的話,這就會導致訪問週期過長,到時候哪怕是找到了航母,但是等到下一顆衛星到來的時候,航母早就跑沒影了。

而根據長光所公佈的數據來看,當“吉林一號”衛星星座的128顆衛星全部發射完畢之後,將會具備10分鐘內對全球任意地點的重訪能力,以航母的最高航行速度來看,十分鐘時間最多也就跑出去十公里,這點距離對於反艦彈道導彈的雷達導引頭來説根本不是問題,讓航母躲無可躲。如此頻繁的訪問週期,再加上高達1米甚至亞米級的精度,別說航母了,送外賣的都能給你實時追蹤。

原本我國計劃在2030年才實現這項能力,但是如今我國採用“一箭九星”的發射模式,將這一時間提前到了2023年,可以說給我國海疆的安全又增添了一份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