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ffee Time or Coffee Break——星巴克還是便利店?

自帶鹹魚體質的豆苗菌,到了下午1點到2點期間精神萎靡,然而早上10點起的床,講道理,睡眠不足應該是不存在的。

Coffee Time or Coffee Break——星巴克還是便利店?

(Anywhere I can dream my day)

好吧,我need一杯咖啡。

這時候我需要做出選擇,便利店100元現磨咖啡,和星巴克700日元高檔品牌外加舒適飲用環境,精美菜單上琳琅滿目的咖啡點心,叫上一二好友小聚聊天享受break tea time,做了10s的美夢,直到我掂量了一下增肥失敗的錢包一小時的午休時間,夢想變成現實手上堆積的工作,樓下便利店。

於是乎最重要的問題,在日本三大便利店各自推出了自營咖啡。

今天我們來貨比三家,給大家做個指南!

首先我們對比一下,便利店咖啡的優勢:

日本三大便利店相繼推出了自營現磨咖啡,S size一杯統一100日元,在日本100日元基本是所有商品最小的計數單位,比起動輒500~700日元一杯的星巴克,100日元喝到一杯現磨咖啡,甚至低於便利店內灌裝咖啡的售價,不僅僅提神,現磨咖啡獨有的香氣,加上拿鐵奶泡的潤滑口感,100一杯包你想來第二杯。

也就是說,一杯星巴克的星冰樂可以承包便利店現磨咖啡一週工作日的分量,一節更比七節強。

測評開始!

價格以及容量


作為便利店的現磨咖啡,把咖啡種類集中在拿鐵和美式上,不僅僅省去複雜工序,而且這兩款咖啡在日本國更為大眾所接受。

全自動咖啡機以及半自助的服務方式,在這樣的情況下大規模採購單一咖啡豆,統一化管理,在幾乎不提高人工成本的情況下,使得群眾只用100日元品嚐現磨咖啡成為了可能,進一步提高咖啡營業額,增大咖啡豆採購規模,壓縮邊際成本。

既然這樣用相同的鋼鏰兒獲得更多的咖啡,直接在數量方面增加效用當然最為直觀了。

Coffee Time or Coffee Break——星巴克還是便利店?

很顯然大家都八九不離十,而且10多ml的容量差別,區別無力……

不過客觀數據看出FamilyMart的L size是最為划算的,58.1日元/100ml。但是,與其對比細微差距,我還是覺得要選擇好喝的!

Coffee Time or Coffee Break——星巴克還是便利店?

本人親測三方拿鐵


(根據日本咖啡館特別喜歡提供冰咖,然後根據自己喜好加奶糖,甚至周圍多數人直接喝無奶無糖的美式咖啡來看,日本人喜歡純粹美式咖啡的人更多),但作為一個江浙滬出身,果斷選擇拿鐵(其實豆苗最喜歡摩卡╮(╯_╰)╭,奈何沒有超市有摩卡特供)


7-11 hot latte


自己根據口味加木糖醇或者砂糖,我,木糖醇兩罐!

7-11最大的特點就是他的焦げ味,原先不適應的苦昇華一個層次,進一步突出了咖啡的醇香口感,搭配拿鐵的奶泡,醇厚絲滑是我對他的評價。

其秘訣就是咖啡豆選擇的是三段烘焙,就是所謂的重度烘焙,在加強焦げ的同時,咖啡豆的香氣也得到進一步昇華。酸味和苦味都很濃郁但相互制衡,即使是對咖啡瞭解一般的普通人也能品嚐醇厚的味道。

喝完咖啡,口中依舊留有濃郁的奶香口味,和突出的焦味。咖啡本身和飲用後感覺極佳,最優先推薦!


Family


口味比較清淡,即使喜歡喝甜咖啡的人建議不要加太多砂糖或者木糖醇,導致甜味直接蓋過咖啡的味道。不論是對於喜歡清淡甘苦口味的人,還是對於喜歡奶味醇厚咖啡的人來說,Family都不是那麼有吸引力。

不過在日本咖啡館的樣式來看,它們的現磨咖啡,很對標日本本土民眾的口味,但作為本體的咖啡味淡,只會讓人聯想到咖啡豆含量少,整體體驗較差。


Lawson


要找到一家Lawson可太難了,直到我搬進了郊區立川,南口出門就是一家;和另外兩家全自己操作,Lawson則是付款後店員提供服務,最後自取。焦味的清香,牛奶沉澱的風味,其中略微咖啡特有的酸味,多方面展現了一杯咖啡完整的味道,互相映襯,展現的是整體的平衡感。


小總結

I. 即使對待羅森如此高的評價,作為一個典型的個體,我依舊將排行榜的頭把交椅給了7-11。7-11突出的焦味,作為陪襯的酸味和奶香配合主角,給味蕾帶來了巨大的衝擊;


II. Lawson次之,三者互相平衡,奈何7-11的衝擊只能屈居第二;


III. Family的表現明顯不如上兩位,位列墊底。

至於喝咖啡和經濟學有什麼關係麼,難道要我們改行賣咖啡嗎?!


這裡要提出一個經濟學上效用的概念

假設A和B同時在超市,路過了一個價值3RMB的蘋果,對於A來說這個蘋果的色澤光滑,香氣撲鼻,一定是蘋果中的王者選手,3RMB簡直物超所值;相對的對於B來說,我不喜歡吃蘋果,他終究只是一個蘋果,我不會花錢買下它。

所以對於A來說他花費了3RMB買了這隻蘋果,還覺得物超所值,也就只要消費3RMB得到了超過3RMB的效用,於是產生了交易。對於B來說他沒有消費,所以前後3RMB的資源依舊是那3RMB沒有任何效用上的變化。

而經濟學的本質是如何在現有的制約條件和資源(RMB)下獲得更多的效用(蘋果)。於是我們回到星巴克和便利店。

制約條件:


現有資源:

固定時間 3小時

持有現金 1000日元

工作時薪 2000日元


客觀條件:

星巴克:花費時間1小時,消費700日元——消費體驗:高

便利店:花費時間10分鐘 消費100日元——消費體驗:低


工作狀態:

無咖啡buff ~ 低 需要額外3小時加班,無加班費

有咖啡buff ~ 高 無需加班,直接回家自由支配那我們怎樣來分配這三個小時呢?


上文提到豆苗菌錢包增肥失敗,需要更多地工作時長搶救錢包君。


IF 不喝咖啡 原先3小時*2000日元得到工資6000,現在變成了6小時才能獲得工資6000日元,不划算,為了提高效用,我選擇喝咖啡加個精神buff。


我need一杯咖啡

於是面臨便利店和星巴克的選擇


①便利店:


持有資金1000 - 花費100 → 餘下現金900


2. 3小時 - 10分鐘 剩餘2小時50分鐘用於滿buff工作 → 獲得工資:時薪2000*工作時間2.83→5660


共5660+900 → 6560


②星巴克:


持有現金1000 - 花費700 → 餘下現金300


2.3小時 -1小時 剩餘2小時用於滿buff用於工作 → 獲得工資:4000


共300+4000 → 4300

也就是說兩家咖啡都可以提供滿狀態buff,但帶來的收益則不同,作為窮人的豆苗優先高工資收益的樓下便利店作為我的選擇,在有限的3小時內獲得更高的效用。

*樓下便利店:豆苗菌的情況下特指7-11

這種情況下我們會選擇多工作時間來提高自己的收入,而且時薪越高,我們幹活兒越久,錢拿得更多!美滋滋。這個時候時薪的高低和工作時長成正比關係。


正比模型

Coffee Time or Coffee Break——星巴克還是便利店?

有小夥伴又要問了,按照你這麼說星巴克只會帶來更少的工資,理論上星巴克由於會影響自身收入,按理說沒人光顧早就應該關門大吉了,但是事實上星巴克生意紅火,和你說的完全不符合。

所以這個時候僅限於錢包增肥失敗的豆苗菌所獲得的效用,對於其他人情況則截然不同。


假設我們有個時薪2W的高收入者存在,一天工作5個小時,收入10W,約等於時薪2000工作50小時。

這種時刻,再多的工作時長,更多的工資,還不如把原有足夠多的工資和時間拿去消費。

於是乎在經濟學上出現了這樣的不科學模型。


後方曲直型

Coffee Time or Coffee Break——星巴克還是便利店?

是不是感受到,明明只是喝了杯咖啡,


其中飽含了大學問!


是不是萌發了想進一步瞭解經濟學的想法?

(名校志向塾 豆苗/寫 · VAN/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