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反覆頭痛 8 個月,李士其教授成功切除顱內海綿狀血管瘤

經過大半年的折騰後,在聽到自己可能患了顱內海綿狀血管瘤,著實讓張先生(化名)心中“咯噔”一下,他以為患了絕症,一下子面如土色。

“實際上,海綿狀血管瘤不是真正的腫瘤,而是一種缺乏動脈成分的血管畸形……”,在聽到潘仁龍主任的解釋後,他才稍微鬆了口氣,一時間內心彷彿坐了過山車。所幸,最終經過李士其教授手術,為他切除“腫瘤”,轉危為安。


反覆頭痛8個月 原來是海綿狀血管瘤

今年48歲的張先生在工廠從事包裝工作,去年9月份開始出現頭痛,在當地醫院檢查後,開始吃藥、掛鹽水,但是經過兩個星期治療頭痛仍不見好轉。後轉入另一家醫院,行頭顱CT,提示右顳葉血腫,行CTA檢查未見明顯血管異常,醫院予以激素抗過敏及抗炎、補液等對症治療後出院。出院後,張先生仍然偶有頭痛發作。之後,他頻繁問診於當地各醫院,始終無果,這一過程就是8個月。

他反覆頭痛 8 個月,李士其教授成功切除顱內海綿狀血管瘤

▲ 反覆頭痛8個月,原來是海綿狀血管瘤


今年4月中旬,張先生在家人陪同下,慕名來到上海藍十字腦科醫院就診。

入院後,行MR頭顱MRI平掃+增強+DWI+MRA顯示,右側顳葉見一團塊狀異常信號影,大小為 2.2cm×3.6cm×3.5cm, T1WI 呈高信號為主、邊緣低信號環繞,T2WI、FLAIR及DWI高、低混雜信號、周邊環狀低信號,病周未見明顯水腫帶;增強後病灶未見明顯強化徵象。考慮患者有反覆出血表現,為鑑別診斷,行全腦血管造影術示大動脈硬化,內膜毛糙,餘血管未見明顯異常。

他反覆頭痛 8 個月,李士其教授成功切除顱內海綿狀血管瘤

▲ MR顯示“血管瘤”位於右側顳葉


綜合患者症狀、相關檢查,由潘仁龍主任、李士其教授、吳治群博士組成的專家團隊會診後考慮,可能性最大的是顱內海綿狀血管瘤。患者已經明確有反覆出血史,手術指徵明顯,需行手術切除治療,預防再次出血引起神經功能及癲癇等症狀。

李士其教授叮囑充分完善術前準備,做好應急預案。

李士其教授指出,MRI 診斷海綿狀血管瘤具有較高的診斷特異性與敏感性,均優於 CT。如果病灶不伴有出血或鈣化,CT對海綿狀血管瘤的診斷敏感性不強,其特異性也較低。由於海綿狀血管瘤供血動脈太細或已有栓塞,病灶內血管太大、血流緩慢使造影劑被稀釋,採用數字減影技術也很難發現。


海綿狀血管瘤屬血管畸形 並非腫瘤

海綿狀血管瘤是指由眾多薄壁血管組成的海綿狀異常血管團,形似桑葚,由於血管造影檢查時常無異常血管團的發現,故將其歸類於隱匿型血管畸形。實際海綿狀血管瘤並非真性腫瘤,而是屬於腦血管畸形。之所以名字中帶“瘤”,僅因為其形態像瘤而已。同樣,“海綿狀”也是依據其形態命名,因其“剖面呈海綿狀或蜂窩狀”。

隨著醫學影像學的發展,有關該病的報告也日漸增多。在人群中的發生率估計為0.5%~0.7%,佔所有腦血管畸形的8%~15%。因部分患者無症狀,故確診病例人群發生率仍無法確知。海綿狀血管瘤好發於30~40歲,無明顯性別差異。

顱內海綿狀血管瘤可發生在中樞神經系統的任何部位,如腦皮層、基底節和腦幹等部位(腦內病灶),以及中顱窩底、視網膜和頭蓋骨等部位(腦外病灶)。

而且,約 19% 的病例為多發病灶,多發海綿狀血管瘤的病人常合併有身體其他臟器的血管瘤病灶。

顱內海綿狀血管瘤主要臨床表現依次為癲癇(35.8%)、顱內出血(25.4%)、神經功能障礙(20.2%)和頭痛(6.4%)。無臨床症狀者佔12.1%,有的患者有一種以上的臨床表現。如病變發生出血,則引起相應臨床症狀。有的海綿狀血管瘤逐漸增大,產生佔位效應而導致神經功能障礙逐漸加重。臨床病程變異較大,可以有急性或慢性神經功能障礙,可出現緩解期或進行性加重。

他反覆頭痛 8 個月,李士其教授成功切除顱內海綿狀血管瘤

▲ 海綿狀血管瘤形似桑葚,屬於血管畸形,並非腫瘤


歷時5個多小時 李士其教授團隊成功切除“血管瘤”

在徵得家屬同意後,4月17日上午,6B病區神經外科團隊為該患者進行了“幕上深部海綿狀血管瘤切除術”。

由於“血管瘤”位於右側顳葉深部,極為接近腦幹,稍有損傷後可導致患者出現嚴重神經功能障礙,手術存在一定風險和難度。

為此神經外科團隊進行了嚴密的術前設計,術前行頭顱CT定位確定手術入路,術中超聲精準定位病灶,結合術前頭顱核磁共振的磁敏感和彌散張量成像,明確病灶邊界並避開重要神經纖維束。確保順利切除海綿狀血管畸形,同時避免術後出現相關的神經功能障礙。

他反覆頭痛 8 個月,李士其教授成功切除顱內海綿狀血管瘤

▲ 李士其教授團隊正在手術中


術中,在蔡司顯微鏡(雙熒光)下見右顳葉局部腦組織顏色較周圍略黃,自此處切開腦組織,見腦組織內有黑灰色“腫物”,與周圍腦組織邊界清楚,切開腫物,見其內有暗紅色血性液體,部分腫物機化樣。李士其教授在吳治群博士、黃秀夫醫生協助下,嚴格沿瘤腦邊界分離腫瘤,最終利用嫻熟的解剖和顯微技術將“血管瘤”順利切除,留取腫物送病理,並清除血腫。術前腦血管造影提示與病灶關聯的深部粗大靜脈獲得完整保留,有效避免了術後再出血,手術順利完成。

病理標本檢測,確診為右顳葉海綿狀血管瘤。

他反覆頭痛 8 個月,李士其教授成功切除顱內海綿狀血管瘤

▲ 術後MR顯示,“腫瘤”被切除

李士其教授提醒,由於海綿狀血管瘤的血管結構不同於正常血管,沒有內皮組織,非常脆弱,容易破裂出血。但其發病又比較隱匿,早期往往沒有症狀,多在成年後發病。有家族史的人群要提高警惕,進行必要的篩查。

手術切除病變是治療海綿狀血管瘤的根本治療方法。病灶反覆小量出血、癲癇和重要功能區的佔位效應,是海綿狀血管瘤手術適應證的主要考慮因素。對於很小的病灶,也無症狀的病例可以隨訪觀察。對於一部分病例病灶部位不宜進行切除、無法耐受切除性手術的可以採用伽瑪刀治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