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多少個“楊爍”式的父母,正在親手毀掉自己的孩子

《爸爸去哪兒》是近年來收視率較高的一檔親子節目,裡面爸爸帶孩子,或溫柔耐心,或活潑歡鬧,或嚴厲而不失慈愛。萌娃和明星老爸在輕鬆美好的氛圍中一起做遊戲完成任務,體驗親情共同成長,確實是一檔溫馨有愛的節目。

但是,有一個人的出現,卻讓這溫馨有愛增添了一份不和諧,他就是楊爍,在他身上我看見了很多中國家長的影子,他們的一言一行都正在摧毀自己的孩子。

還有多少個“楊爍”式的父母,正在親手毀掉自己的孩子

還有多少個“楊爍”式的父母,正在親手毀掉自己的孩子

“楊爍”們如何對待孩子:

楊爍是一個演員,常年在外奔波,他親口所說,自己的兒子楊雨晨出生七年以來,他陪他的時間,不超過半年,因此,這是一個在孩子成長中嚴重缺席的父親。那麼,當在有了這麼一個絕佳的父子相處機會後,楊爍是怎樣對待自己兒子的呢?對此,我可以簡便概括為:虐待性的忽略和否定。

楊爍在車上問楊雨晨草原上用什麼交通工具,7歲的楊雨晨回答錯了,他毫不留情地嘲笑他否定他,言語中不僅沒有對一個7歲孩子知識量的包容和教導,反而是用指責的態度和輕蔑的語氣攻擊他,彷彿他不是自己的兒子,而是一個自己討厭的人,此時楊雨晨十足的尷尬和不適。

還有多少個“楊爍”式的父母,正在親手毀掉自己的孩子

節目組讓孩子選數字隨機抽房子,楊雨晨選了5,並且揚起開心的小臉告訴楊爍5是自己的幸運數字。可是,就因為5號房在最遠的山上,楊爍全程沒給孩子好臉色,他陰陽怪氣地跟楊雨晨說,5不是你的幸運數字嗎,在海拔較高的地方他全程讓楊雨晨自己走上山,連工作人員都說可以讓他把孩子抱一段路,他無視就算了,還在快到目的地時威脅楊雨晨如果不在他之前跨進門就讓重新跑回去再回來,嚇得早已經體力不支的楊雨晨掙著吃力的步伐趕在他前面進門了。

還有多少個“楊爍”式的父母,正在親手毀掉自己的孩子

還有多少個“楊爍”式的父母,正在親手毀掉自己的孩子

楊雨晨全程一副做了錯事的樣子,表情委屈不知所措,可選房子明明就是隨機的!楊爍問楊雨晨下次他選多少,楊雨晨紅著眼眶小聲地說1,楊爍立馬嘲諷地說,那下次1號就更遠,擺明了楊雨晨就是掃把星。

楊爍更是當著別的小朋友責怪貶低楊雨晨,幾句話沒說就準備揚起手打人,一言不合罰楊雨晨跑步,甚至在楊雨晨完成任務後表現冷漠,和其他爸爸的暖心表揚對比鮮明,

楊雨晨哭著想要爸爸抱抱時他居然下意識地後退了半步,看得實在讓人心塞。

還有多少個“楊爍”式的父母,正在親手毀掉自己的孩子

如此,楊爍一類的家長就有如下共性:

1、忽略孩子的真實境況,包括他們的性格,知識面,特長以及愛好。

2、對孩子的失誤包容性極低,在他們未達到目的時習慣苛責和打擊。

3、忽略孩子的情緒,或者不把孩子的情緒當回事。

4、忽略孩子的需求,時常將他們置於無助的境地。

5、將自己的負面情緒發洩在孩子身上。

6、當著孩子的面以及在別人面前否定孩子,不顧及其自尊心。

還有多少個“楊爍”式的父母,正在親手毀掉自己的孩子

還有多少個“楊爍”式的父母,正在親手毀掉自己的孩子

“虐娃”的行為邏輯和對孩子造成的實質性傷害

我相信除了極少數喪盡良知的家長外,大部分家長都是愛自己的孩子的,那麼,是什麼原因讓他們屢次傷害孩子甚至像楊爍一樣看起來根本不愛自己的孩子呢?

一方面是家庭教育的延續性。

楊爍親口在節目中說自己的父親,對自己十分苛刻,父親毒打自己甚至到了可以被起訴的程度。由此可見,楊爍自己從小在父親那裡感受到的更多是虐待和痛恨,所以,他不知道什麼是父愛的感覺,只知道作為兒子他受盡了虐待,這就是為什麼楊爍在女兒面前是一個女兒奴,卻十足不待見兒子楊雨晨。

楊爍把對父親的憎恨間接發洩到了楊雨晨身上,他對待楊雨晨更像是一種報復性的精神虐待,通過對楊雨晨的控制達到報復的快感,他下意識地想動手打人也是深受父親的影響。父母本身缺愛或是童年不完滿心靈有創傷, 是“虐娃”行為背後的重要原因。

還有多少個“楊爍”式的父母,正在親手毀掉自己的孩子

另一方面是挫折教育的誤區。

楊爍在節目裡說,男孩子就應該多接受挫折,這代表了大部分的家長意見。他們覺得,孩子就是應該多歷練多受挫才能變得成熟堅強,因此開始對孩子任意的苛刻和打擊,謂之為“挫折式教育”。

這裡面就有一個很大的誤區,

那就是“挫折”的重點應該放在學習技能試探新領域當中,教會孩子如何直面困難越挫越勇,而不是在日常生活中一味否定孩子給予情緒上的打擊,甚至苛刻自己對他們的愛與關心。

像“楊爍”一類的做法,給孩子的只有挫折,沒有挫折教育。

還有多少個“楊爍”式的父母,正在親手毀掉自己的孩子

還有多少個“楊爍”式的父母,正在親手毀掉自己的孩子

長時間的“虐娃”行為會讓孩子變成什麼樣呢?

1、自卑怯懦

你會發現,那些在學校裡經受校園暴力不敢反抗的孩子多半在家庭中並不受重視,他們有討好型人格,他們從心底裡覺得自己不重要,遇到事情只會忍讓。

2、情商低

父母將消極情緒發洩給他們時苛責他們時,都忘了一個事實,那就是,孩子是父母的翻版,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師,他們記住了父母最糟糕的樣子,然後潛移默化進自己的行為,變得同樣苛刻同樣情緒控制力低,變得沒有安全感缺乏自信。

3、代際教育的惡性循環

破改不了相同的家庭環境,就只能繼續培育出相同糟糕的家長。

還有多少個“楊爍”式的父母,正在親手毀掉自己的孩子

還有多少個“楊爍”式的父母,正在親手毀掉自己的孩子

如何正確對待親子時光

最好的愛就是陪伴,父母的陪伴各有各的方式方法,記住下面幾點能更好地提高親子時光的質量。

1、陪伴孩子切忌各做各的,要有實質性的互動和交流,最好嘗試和孩子共同完成一個稍有難度的事情,或者幫助孩子學會一項新技能,在這個過程中瞭解你的孩子,也讓孩子瞭解你。

2、積極回應孩子,當他主動和你分享,傾訴,或是求助時,應該給他積極正面的回應,切不可置之不理不屑一顧,讓他能夠信任你。

還有多少個“楊爍”式的父母,正在親手毀掉自己的孩子

3、在大道理上樹立嚴格形象,但也要在小情緒上樹立包容的形象,你的目的是要讓你的孩子知道事情怎樣做是正確的,而不是讓他恐懼你臣服你。

4、不要在公眾場合斥責孩子,要知道,即使孩子犯了錯,但這個錯一定不至於讓他當眾難堪留下自卑的陰影那麼嚴重。過於嚴厲的打罵可能讓孩子變得表面看上去“百毒不侵”實則內心敏感又脆弱,而那些被父母溫暖愛著的孩子,雖然純真嬌弱,實際內心勇敢無畏。孩子最初最深的自信力,一定是來自父母無私的愛。

還有多少個“楊爍”式的父母,正在親手毀掉自己的孩子

最後,希望家長自己放好心態,孩子是借你而來不是為你而來,他有自己的人生,他是相對於你完整而平等的生命主體,無論你經歷過什麼,他都不應該成為承載你過重寄託或是過多積怨的附屬,即便你有不快樂的童年,好好愛他,也是一場對自己完美的治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