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條質感和氣質的塑造方法

【編者按】為了配合中書匯年度精臨大賽,切實提高大家的認知與訓練水平,我們將展開系列講座,強調深度和具體指導性。計劃為50講,今天這是第三講——線條質感及塑造。


上週我們說到頂和讓的用筆技巧,目的是為了塑造線條形態,形態很明確,方、圓、粗、細……而質感,就略微顯得有點不那麼直觀。

1.質感

在這裡主要指視覺對不同物體的不同特質、氣質的感知。

如:

線條質感和氣質的塑造方法

金屬質感——銳利

線條質感和氣質的塑造方法

木材質感——樸素自然

線條質感和氣質的塑造方法

岩石質感——滄桑

線條質感和氣質的塑造方法

絲綢質感——柔順絲滑

線條質感和氣質的塑造方法

岩漿質感——凝重飽滿

2.書法中的線條也有質感

不同書法作品中的線條有不同質感、氣質,它是線條的質地帶給觀賞者的一種綜合感覺,或輕靈、或莊重、或飄忽、或艱澀、或瘦勁、或臃腫……當然,用文字來描述線條在心中喚起的感覺會有一種言不盡意之感,但是這種描述或多或少會在一定程度上引起欣賞者的共鳴。

線條質感和氣質的塑造方法

既燥且潤,潤如春雨,燥似秋風。選自顏真卿《祭侄文稿》

線條質感和氣質的塑造方法

婉轉流美。選自馮摹本《蘭亭集序》

線條質感和氣質的塑造方法

方勁刻厲。選自唐寫經

線條質感和氣質的塑造方法

圓融,老辣。選自《石門頌》

線條質感和氣質的塑造方法

線條質感和氣質的塑造方法

顏真卿爭座位稿,線條如“熔金出冶,隨地流走”,渾厚,飽滿,元氣渾然,和前面的岩漿質感是不是很像呢?

3.質感由哪些因素來決定

a.工具

筆毫的軟硬:紙、墨不變的情況下,硬毫筆(如紫毫、狼毫)擅於表達乾淨利落、明確的線條,軟毫(羊毫)擅於表達含蓄厚重、豐富的線條,正所謂“惟筆軟則奇怪生焉”。

墨的濃淡:紙、筆不變的情況下,墨色較濃的書法作品書寫時一般較為緩慢,線條顯得凝重厚實;淡墨因為水分比較多,書寫速度較快,線條一般顯得輕靈淡雅。

線條質感和氣質的塑造方法

線條質感和氣質的塑造方法

濃墨線條:厚實,凝重,飽滿。選自吳昌碩篆書聯

線條質感和氣質的塑造方法

淡墨線條:輕靈,淡雅。選自董其昌臨蘇東坡書

紙的粗糙程度:筆、墨不變的情況下,粗糙的紙表達出來的線條一般是這樣的:邊緣不平滑而是毛毛的狀態,這樣的線條顯得老辣。細膩的紙則容易表達光滑,乾淨的線條。

b.技法

用筆力度:這裡的力度是指筆紙之間的摩擦力,也叫頂紙、殺紙(頂紙在上一篇文章中有詳細闡述),這個摩擦力大,線條就容易寫厚實,凝重。摩擦力小,則線條會虛浮。

行筆速度:很多經典作品中,往往能感受到看到作者的書寫節奏,書寫速度快的時候,線條一般會顯得爽利,乾脆。書寫速度慢的時候,線條會顯得相對厚重。

一搨直下與屋漏痕:兩種不同的用筆技法,表達的線條是不一樣的。

c.線條形態

曲直:一般來說,直線表達的氣質是硬朗、剛勁。弧線則顯得相對柔美、婉約。

方圓:主要指起收筆處,方筆顯得凌厲(有時也是生硬),圓筆顯得含蓄(有時也是含糊)。

外部輪廓線:線條外部輪廓平滑,整潔,線條則顯得乾淨利索(二王一路的一搨直下的用筆);若筆勢多變,外部輪廓同樣跟著變化,則線條會顯得自然、老辣(摩崖隸書一路的屋漏痕用筆)。

線條質感和氣質的塑造方法

左,細膩的紙,線條邊緣平滑,乾淨,爽利;右,粗糙的紙,線條邊緣多變,凝重,老辣。

線條氣質、質感是構成書風的重要特徵,線條質感和書風,往往是相輔相成、一一對應的。

4.千變萬變,一個不變,那就是頂筆入紙

不管什麼樣的線條質感,都需要有品質的保障。這個品質,就是控制,就是入紙。很多同學這個基本功不紮實,沒有入紙的意識,沒有頂筆的意識,所以不管什麼質感,品質出不來。這裡插入一個小視頻,你自己對比一下,看看是不是也有類似的狀況。

5.最後,“學而時習之”

這裡講的內容,都很好理解,但要落實在手上,需要勤加練習。意識很重要,理論很重要,但是不轉化為實踐,轉化為手感,那就沒有意義。我們的臨帖大賽,也是鼓勵大家不斷實踐的好辦法,請大家珍惜這個機會。

中書匯書法學苑微信公眾號:zshsfxy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