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治棄皇位而去,遁入空門,該不該問責?

大家都知道,清朝入關後的第一位帝王是順治皇帝,在順治皇帝眼裡,皇帝並不像普通人眼中那樣的至高無上和心心向往,相反則是沉重的枷鎖和無盡的束縛。為擺脫這種束縛,24歲的順治帝寧願放棄這一國之君,出家為僧。今天,我們要談一談,順治棄皇位而去,遁入空門,該不該問責?

順治棄皇位而去,遁入空門,該不該問責?

​應該問責的人認為:順治乃一國之君,無論是有意還是無心,既然成了帝王,就應該履行帝王的職責,內撫民心,外懲強賊,做一個千古聖君,成就一番帝王霸業,而不應該拋棄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任由自己的心性生活,將千斤重擔交給年幼的兒子和母親。

順治棄皇位而去,遁入空門,該不該問責?

不應該問責的人認為:順治一心向佛,已經無心再為皇上。如果讓其繼續做皇帝,不但會使順治自己感到非常的痛苦,還有可能留下千古罵名,而且也是對普天大眾極大的不負責任。順治順從自己的喜好,卸下這千斤頂,選擇修佛從善,不但會讓自己很開心,而且對天下大眾一定程度上來說也是一件不錯的事情。

順治棄皇位而去,遁入空門,該不該問責?

我自己認為:順治朝,國內出現的各種複雜情況,是千斤壓力,也是不斷提升自己執政能力的動力。如果你把他看作壓力,那就是千斤頂,會把你壓得喘不過氣來;如果你把他看作動力,那就是發動機,會帶你到未曾到達的遠方。大臣們的意見,是對自己的一種束縛,也是練就自己火眼金睛的煉丹爐。在這種環境長時間的歷練,你漸漸的就能辨善惡,能知忠奸,各取所用。當你能夠知人善任的時候,知道什麼事情什麼人做的時候,就會有無數的人為你排憂解難,你的壓力就會小得多了,而你享受的榮譽也會多得多。

順治棄皇位而去,遁入空門,該不該問責?

現在正處於全國抗擊新型肺炎的關鍵時期,在其位,謀其政,擔其責,每個人都應該勇擔屬於自己的責任,不推卸,不抱怨,全民一心,一定能夠度過難關,讓中華民族生生不息。法國思想家羅曼羅蘭曾說過:“人最可貴之處在於看透生活的本質後,依然熱愛生活。”,在今天這個特殊時期,我認為順治的行為應該被問責,你們說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