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離開傳統行業了?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離開傳統行業了?

昨天,前中建的同事阿陳邀請我吃飯,我們同一年進入公司,不同的是我在中途離開轉行互聯網,而他留在了公司。

這一晃就是幾年過去,大家彼此寒暄中,我才知道,他現在已經是項目的技術負責人(預備)。

所以,聽到他要辭職轉行的消息,我還蠻意外的。

他告訴我,自己打算遠赴深圳打拼,去追尋自己的夢想。

當初剛剛進公司的時候,大家信誓旦旦,希望自己能在這裡成就一番事業。

但如今跳槽的跳槽,創業的創業,和我同一批進公司的同事,已經沒有剩下幾個。

同樣的,身邊很多傳統行業的同學,也紛紛選擇逃離。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離開傳統行業了?

01

行業的集中度越來越高了

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到一個現象:

現在實體店的倒閉週期,越來越快了。

我們公司附近,三個月前還有一家7-11的便利店、一家哈根達斯、N多不知名的小吃餐飲店,現在幾乎已經全部換了一批。

7-11這種老牌的便利店,都關掉了很多線下門店;而以前開在輕軌站的沁園,現在也幾乎很難看到了,不知不覺間,很多店鋪已經空了半年之久了。

其實在這背後,人們的消費能力並沒有下降,而是因為行業的集中程度越來越高了。

行業集中度(Concentration Ratio):

又稱行業集中率或市場集中度(Market Concentration Rate),是指某行業的相關市場內前N家最大的企業所佔市場份額(產值、產量、銷售額、銷售量、職工人數、資產總額等)的總和,是對整個行業的市場結構集中程度的測量指標,用來衡量企業的數目和相對規模的差異,是市場勢力的重要量化指標。

2010年以前,實體店遍地開花,互聯網創業也如火如荼,大家追趕著時代的紅利,紛紛下海創業,一個行業內的品牌甚至多達數百上千個。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離開傳統行業了?

最經典的就是手機行業了。

在智能手機尚未面世之前,國內的手機品牌多達上百個,那個時候,大家還是依靠著“渠道為王”的思維做生意,瘋狂做線下廣告,拓展線下門店,即使規模小一點,也能活得不錯。

我們到今天來看,你會發現國內的手機品牌,主流的就這麼幾家了,未來甚至還會越來越集中。

當年曾經風靡一時的HTC/摩托羅拉/金立,如今已經很難再看到身影。

當然,不止是手機行業。隨著經濟的發展,各行各行也遵循著馬太效應,強者越強,弱者越弱。

行業巨頭規模的不斷擴張,但整個市場的增長是有限的,甚至是下滑的(就像這兩年的汽車行業),這也就意味著,那些相對弱勢的企業,會被慢慢蠶食掉,直到退出競爭的舞臺。

這個擴張過程中,人均效率卻是在不斷提升的,也就是說,其實隨著行業的集中度越來越高,整個行業人才的需求量,是會越來越少的。

舉個很生活的例子:

我所在的小區旁邊,本來有一個大型的菜市場,很多沒有穩定工作的人,就靠著在這個菜市場,做一點小生意維持生計。

但今年,小區樓下相繼開了兩家大型的生鮮蔬果超市,這直接就導致了周邊的菜市場生意直線下滑,而且由於環保的要求,菜市場這個早已經是落後的產物,自然第一時間被關閉了。

這些小商販們,如果不開自己的門店,就只好去這些大型的生鮮超市打工,但畢竟超市的人均效率是非常高的,所以剩下的人,只好另謀出路。

隨著這種社區經濟的發展,就連小區周邊的生意,也逐漸被連鎖的門店所取代,未來實體創造還會越來越難。

在這個過程中,難以避免的,很多人要離開一家企業,甚至離開這個行業,另謀出路。

02

資本開始流向更新的行業

前段時間讀《人類簡史》,讓我對資本和經濟,又多了一些認知。

本質上來說,經濟就是人類社會發展中,虛擬的一套產物,在這套產物當中,我們按照既定的遊戲規則開發新科技、發展生產力,從而促進整個資本的繁榮。

而在這個過程中,如果資本不追尋新的科技突破口,而是固守現在,金錢沒辦法很好地流動,經濟增長就會缺乏動力。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離開傳統行業了?

在農耕時代,因為沒有新興事物的產生,農業從本質上來講,其實幾千年來,都是沒有多大的進步的;

隨著工業革命和資本主義的到來,經濟發展開始跟隨科學的腳步走,但凡一項科學發現,能夠落地到實際生產(比如電腦的發明),那這個新興的行業,一定會有大量的資本願意流入,而那些相對穩定的行業,資本流入就會減少。

在這個過程中,人才同樣會跟隨著風口走。

在世紀之初的時候,國內大興土木,發展房地產,因為那個時候資本支持房地產發展,國家也需要房地產的發展來帶動經濟發展。很多人在這個行業賺了不少錢,但到現在,隨著行業集中度開始提升,流程越來越標準化,工程賺錢可是越來越難了;

而在10年前,移動互聯網如雨後春筍一般拔地而起,也脫離不了世界各大資本的支持,讓這個行業創造了相當多的神話。

直到現在,科技已經成為一個國家真正的核心競爭力。

所以我們會看到,越來越多的資金流入人工智能、基礎科學、5G通信等領域,也有越多越多傳統行業的年輕人,開始進入到這些新興的行業,準備創造下一波傳奇。

03

新興一代追求更開放的職場環境

隨著社會的發展,90後已經成為職場的中堅力量,00後也即將進入職場。

相比於父母一輩的保守和穩重,這一代人從小受互聯網的薰陶長大,更加喜歡開放和自由的環境。

但我們都知道,一般傳統行業的掌門人、高管甚至中層,幾乎都是70後,思維上相對年輕人更加保守,也更願意循規蹈矩,信奉拼搏創造價值這樣的理念。

而一些年輕的企業,則更加尊重年輕人的喜好,甚至在公司內部鼓勵辦公室戀情、小眾文化圈子等等,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年輕人加入。

也就是說,相比工資待遇,90後和00後在職場生涯中,顯然更加大膽。這有時候難免會與一些老牌企業的文化背道而馳,

所以,作為企業可能也需要跟隨時代變化,否則世界的變化太快,也許有一天,我們在悄然之中,就已經落後了。

當然,最後想分享幾點:

1、本篇文章的“傳統行業”,是指那些相對更加落後的行業,並非指代工業和農業等基礎行業,互聯網領域,也有很多企業是按照傳統模式做的。

2、未來世界的發展會越來越快,傳統行業有傳統行業的好處,起碼變化較慢(例如建築技術,幾十年來,幾乎沒有取得本質上的進步),越老越吃香的現象依舊能持續一段時間。

3、相比於拿多少錢,可能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去實現人生的事業,才是未來正確的職業發展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