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皇亨重點推薦《民國年間淺絳彩壺》

淺絳彩瓷是清末時景德鎮具有創新意義的釉上彩新品種。從同治、光緒到民國初約50年之間,將中國書畫藝術的“三絕”詩、書、畫,在瓷器上表現,使瓷畫與傳統中國畫結合,創造出瓷畫的全新面貌。“淺絳”原是借用中國畫的概念,指以水墨勾畫輪廓並略加皴擦,以淡赭、花青為主渲染而成的山水畫,起源於元代。其畫家代表人物為黃公望。而淺絳彩瓷中的“淺絳”,系特指晚清至民國初流行的一種以濃淡相間的黑色釉上彩料,在瓷胎上繪出花紋,再染以淡赭和水綠、草綠、淡藍及紫色等,經低溫(650—700℃)燒成的一種特有的低溫彩釉。

深圳皇亨重點推薦《民國年間淺絳彩壺》

民國年間淺絳彩壺

近幾年,在瓷器收藏中,一種淺絳彩瓷正吸引越來越多收藏者的注意,其身價也在不斷上升。特別是在古玩市場上,不時可以看到有人在向攤主問詢是否有淺絳彩瓷,而攤主自然是把暢銷一些的淺絳彩瓷擺出來且要價不低。同時在國內一些拍賣會上也出現了像程門、王鳳池這樣有名氣的淺絳彩瓷藝人的作品,並且逐步有了固定的購藏群體。這種境況與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淺絳彩瓷不為收藏者所認知,無人問津,形成鮮明對比。有業內人士指出,隨著收藏者對淺絳彩瓷獨特工藝價值的逐漸認識,淺絳彩瓷在市場上還會有所作為。

深圳皇亨重點推薦《民國年間淺絳彩壺》

民國年間淺絳彩壺


藏淺絳彩瓷器時,一是要注意畫面的完整性。淺絳彩瓷器是低溫燒成,受彩料與燒製工藝的限制,彩料與胎釉的結合不夠緊密,容易脫落,這在收藏時要引起注意;二要注意收藏名人作品,淺絳彩瓷在製作中,湧現出了一大批傑出的人才,他們的作品藝術水平高,有較高的欣賞價值。同時,因為歷史條件的限制,保存的相關資料並不是很多,在上個世紀90年代以後,人們才對他們有一定的認同,當時的代表人物有:程門,字松生;金浩,字品卿;王廷佐,字少維;王鳳池,字丹臣,其實還有許多未見著錄的淺絳瓷高手,只能根據他們的作品來判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