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防風險:迴歸本源 更好服務實體經濟發展

記者:央行發佈的2019年金融穩定報告,其中有一段表述說,對威脅金融穩定的重點領域風險要及時“精準拆彈”,對於潛在風險要實現“慢撒氣、軟著陸”,不知道兩位老師怎麼理解這個表述呢?

呂隨啟:在精準拆彈前面有一句話叫分類施策,也就是說在化解金融風險的時候,要按照比如銀行業、保險業、信託、證券市場,它是按照不同的行業先分類的,每一個行業的措施要根據行業的具體情況,有針對性的來採取一些風險防範措施。在這個基礎上,再集中比較重點的風險事件,然後去精準拆彈。與此同時,它要考慮到整個金融體系的風險承受能力,不能下手過重,要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因此強調要“慢撒氣、軟著陸”,這裡面的慢撒氣,就是化解金融風險政策措施和進程應該是輕重緩急有個適度,然後要有序來推進,最終達到軟著陸的效果,確保整個金融體系的穩定。

卞永祖:近幾年來,我們在處理金融風險的時候,重點是虛實結合,不僅是處理金融體系內部的風險,更多的是要跟上實體經濟增長的能力。實體經濟好了,其實是有助於金融風險的化解。在這方面,我們央行積極出臺了很多政策,比如我們有一些適度的降準、降息,包括我們也出了很多工具,釋放了一定流動性,包括對中小企業的支持、民營企業的支持,這些支持比較多。

記者:您覺得我國目前防範化解金融風險還存在哪些壓力呢?

卞永祖:一方面,每當經濟下滑的時候,我們的資產的價格也會下滑,會造成信用的收縮,對我們金融機構會大的衝擊。另外,我們也面臨對外開放的壓力。需要我們的金融機構快速成熟、成長起來。

現在我們特別關注的一個就是和網絡相關的輿情風險。整體上來看,金融和信息是聯繫非常緊密的一個行業,很多時候說我們金融就是信息,甚至信息就是金融,二者是很天然地結合在一起。但是在這裡面我們看到信息有一種虛假的信息,對金融的衝擊非常大。所以我覺得對輿情的把握上,我們應該加強監管。總的來講,對信息的真假,儘快的甄別,儘快的出臺措施,防止它蔓延,我覺得這是我們非常重要的一個原則。

呂隨啟:我們現在主要面臨這樣一些壓力。一是外部環境惡化帶來的壓力。第二個壓力,中國宏觀經濟增速放緩,導致企業的核心盈利能力下降,從而銀行面臨的不良資產率上升的風險,在債務市場有可能出現單邊違約,這個可能會對於我們整個金融體系造成壓力。金融市場的波動越大,導致市場交易主體的投機性越重,這些壓力也都是我們需要面對和化解的。

記者:面對這些壓力,您覺得目前我們有哪些抓手或者哪些工作可以做,防範化解這些金融風險呢?

呂隨啟:面對這些壓力,我們需要做的事情就有很多。我想從大的原則來講,宏觀來講,比如,要處理清楚推動進一步改革開放與加強資本管理之間的關係。第二個,要推進人民幣國際化與加強外匯管理之間的關係。第三個,要完善和加強對於一些非法金融交易的監管,比如加大反洗錢工作和反資本外逃工作的力度。第四個,我們不僅要加強國內的監管,恐怕還要加強監管的國際協作。第五個,要把一些主要的風險點找出來,比如說類似互聯網金融亂象等等,要找出來,因勢施策、精準拆彈,有序地化解掉。

卞永祖:防範金融風險是一種長期的工作,首先一些基礎性的東西要做紮實。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了一個說法,就是“完善基礎貨幣投放機制”。基礎貨幣的投放,實際對我們金融體系的穩定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記者:對於未來進一步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有什麼建議嗎?

呂隨啟:還是要按照國家金融委會議的精神,把穩增長和防風險的關係處理好,從宏觀角度來講,能夠真正圍繞實現六穩的目標,讓金融業迴歸本原,為實體經濟能夠提供更加有效的服務。同時,在六穩裡面,要把重點放在穩增長和穩就業上,這是宏觀的角度來講,最終讓它能夠達到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守住這個底線。

從金融業本身來講,首先是要落實資管新規的精神。第二個方面,對金融業要進行供給側的結構性改革,存量上要去槓桿,增量上要穩槓桿,二者怎麼能夠結合得更好。第三點,完善現有的監管體系,提高監管的水平,提高監管體系的效率。第四點,加大金融基礎設施建設的力度,同時鼓勵創新,又不能創新過度。第五個方面,立足於中國金融業發展的現實,同時,更好地和國際金融業接軌,更好地融入這個體系。(人民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