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和西方追著黑中國,有四個我們消除不了的動機

中國抗疫取得了把美國甩出不知道多少條街的成績,但我們卻意外遭到了華盛頓發起、西方一些輿論支持策應、還有一些更外圍的力量跟著起鬨的對華指責潮。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圖片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

我們認為,這些對華攻擊的發酵有四個動力:

第一是美國共和黨政府為了贏得選舉,要把美國抗疫失敗的責任推到中國頭上的急迫政治需求,這對他們是生死攸關的,所以他們會拼盡力量抹黑中國,還要動員世界上一切可以動員的輿論力量一起幹,以讓他們的這一政黨之私儘可能隱蔽些。

第二是美國視中國為戰略競爭對手,這已是美國超黨派的“共識”,中國這一次表現出震動世界的危機處理能力和工業生產能力,進一步增加了美國政治精英群體的危機感。不能讓中國在抗疫過程中相對變得更加強大,要給中國製造更多麻煩,在世界上煽動更多對中國的仇恨,這在今天美國乃至西方的政治精英群體中很容易產生共鳴和默契。

第三是人性中的妒忌。如果中國的疫情也像美歐一樣至今綿延起伏,與西方“同甘共苦”,它們的感受會好很多。但偏偏中國太突出了,同樣是停擺了一段經濟,中國的結果是根本性好轉,而美歐只是緩和了一些。這個時候罵中國是“疫情源頭”,硬說中國隱瞞了死亡數字,在西方有心理安慰的需求,因此而受迎合。

第四是有事就有起鬨的。各國抗疫都面臨困境,人們難免怨聲載道。中國做得很好,但是美國帶頭罵,而且還提供了一個“讓中國賠償”的虛幻場景,對一些人和力量來說加入進去起起鬨,或者把加入進去作為從中國這邊套利的可能籌碼,會被認為“有益無害”。

中國人要看到,招上這樣的麻煩在很大程度上不以我們的意志為轉移,從根本上說我們國際輿論環境的惡化是美國帶動的,這是中國成長壯大的代價。做大國看來註定要犧牲強大起來之前不被戰略擠壓的那種輕鬆感,我們做得越好,來自華盛頓和其主要盟友的攻擊可能會越多,這是我們不得不坦然面對和接受的。

我們過去還是太重視美國和西方的態度了,今後我們必須把被他們攻擊作為常態來適應,而且能夠準確釐清他們的攻擊與我們成績和問題的真實關係。用不著他們一大規模指責我們就反思,嘗試調整,他們的攻訐恰恰證明我們做對了,這樣的意識應當加強。

圖片

五眼聯盟示意圖

仔細看這次反華“大合唱”,其實就那麼幾個“老高音”:美國和五眼聯盟圈的核心盟友,還有西方一些不罵中國不知道拿什麼刷眼球的傳統媒體。其他大多是臨時拼湊的“群眾演員”。

上述罵中國的四個動力是消除不了的。中國走到了今天,發展到了讓美國產生不安感的力量規模,這是我們的百年夢想。我們需要做的是既來之則安之,沒必要再懷念上世紀八十年代美國和西方為拉中國對抗蘇聯而哄著我們的優越戰略環境及國際輿論氛圍。我們真正長大了,只能站立起來迎接風雨。

習慣了,也就好了。美國從此不會再說我們的好話,來自華盛頓的只有指責、再指責。它身邊還會有一些澳大利亞那樣的馬屁蟲。但它們怎麼著不了我們。中國只需儘量做好我們自己的事情,不順著美國來,也不成心與它對著幹,我們自己的問題自己要認真改,這與美國是否指責了我們不應有關係。繼續前進是我們的唯一目標。

美國和西方的輿論能力就是比我們強大,我們一時半會打不過他們。但是中國的繼續發展和我們的事情越做越好會逐漸改變世界輿論格局。不用著急,時間在我們一邊。

來源:環球時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