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清華大學金融科技研究院副院長魏晨陽、海投全球CEO王金龍
來源:未央網
導讀:挑戰者銀行面臨的四大風險分別是激進追求客戶增長的風險、貸款風險、依賴風險和行業競爭風險。挑戰者銀行往往具有高風險偏好,在關注客戶增長方面過於激進。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的挑戰者銀行都實行低收費的運營模式,很多銀行都面臨盈利困難的局面。因為大部分挑戰者銀行低估了經濟衰退時的潛在貸款損失,它們的風險模型也過於寬鬆。挑戰者銀行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是許多公司還沒有取得銀行牌照或許可證。同時,由於美國大部分挑戰者銀行缺失牌照,迫使它們依賴合作銀行。另外,隨著傳統大型銀行和科技公司加入競爭,挑戰者銀行的生存變得更為艱難。
挑戰者銀行研究報告
魏晨陽 王金龍
宏觀環境
挑戰者銀行泛指任何企圖破壞傳統銀行運作方式的公司,這些新型公司通過金融科技來為客戶提供更便捷、更創新的金融產品及服務,利用“新技術、低收費”作為手段來吸引客戶群體。目前,挑戰者銀行還處於發展初期,它們一般不會與傳統大型銀行直接競爭,而是專注於傳統大型銀行服務不足的區域。
挑戰者銀行利用新技術作為手段來吸引傳統銀行未關注或不重視的客戶群體。基於這些最新客戶群體偏好的高度個性化,為客戶設計更有意義的產品。挑戰者銀行的聰明之處在於,它犀利地瞄準了尚未開發的細分市場。由於瞄準的細分市場不同,雖然挑戰者銀行的數量很多,但它們進入商業領域的基本戰略和提供的產品差異巨大。如今,挑戰者銀行已發展成為金融科技趨勢和創新的一個縮影,行業內競爭十分激烈,加上業內不同公司的發展趨勢各異,使挑戰 者銀行成為了理想的金融生態系統。
近年來,金融科技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數字化需求主導著銀行業的對話。挑戰者銀行是這個領域的先鋒,它的優勢是擁有數字化技術支持的基礎架構。這種架構可以為客戶拓展更多的線上銀行服務。幾乎全部的挑戰者銀行都致力於提高客戶體驗,為客戶制定個性化服務。目前美國的挑戰者銀行已經初具規模,使用人數在2019年達到新高。其中美國最大的挑戰者銀行Chime的用戶規模已經達到650萬人,累計資金也已經達到8.05億美元,是美國挑戰者銀行行業的領頭羊。
產品服務與市場競爭環境
大部分美國的挑戰者銀行都採用BaaS的業務模式,因為它們缺失獨立運營的牌照。挑戰者銀行的業務和產品類型五花八門,業務方面因為挑戰者銀行運用金融科技創新,而創新的方向是有一定差異的。一部分挑戰者銀行運用強大的人工智能技術來提高客戶的體驗感;一部分挑戰者銀行建立以社交平臺為基礎的客戶社交生活媒體生態圈,並在生態圈中提供各種金融服務;一部分挑戰者銀行注重於搭建高科技的平臺服務,為客戶提供自助式服務;還有挑戰者銀行通過外包和API技術,與第三方金融科技公司和金融供應商合作。
挑戰者銀行的主要產品包括電子信用卡、數字儲蓄賬戶、賬單支付/轉賬、線上貸款等,但是其他的業務相似度很低,很多銀行還會提供退休帳戶、加密交易、多幣種賬戶、自動儲蓄、消費預算工具、消費行為分析等等五花八門的產品。
目前,傳統銀行已經開始通過提供在線或者移動銀行業務來應對挑戰者銀行。很多大型的傳統銀行和投資銀行,例如高盛、摩根大通等,都已經對挑戰者銀行涉足的領域發起了衝擊。同時,由於挑戰者銀行跟科技緊密相連,很多科技公司例如亞馬遜、蘋果、谷歌等也正計劃著加入挑戰者銀行市場。
風險提示
挑戰者銀行面臨的四大風險分別是激進追求客戶增長的風險、貸款風險、依賴風險和行業競爭風險。挑戰者銀行往往具有高風險偏好,在關注客戶增長方面過於激進,部分銀行對商業貸款的 承保標準“特別薄弱”。市面上大部分的挑戰者銀行目前都無法盈利,因為其低收費的運營模 式使得公司每接待一個客戶都會面臨更多虧損。挑戰者銀行必須找到一個平衡點,用更加健康 的運營方式去擴大規模,吸引客戶。
大部分挑戰者銀行低估了經濟衰退時的潛在貸款損失,原因是它們在創建之初便設立了“相對良性的信貸條件”。快速成長的挑戰者銀行不應該對貸款潛在風險過於樂觀,而是應收緊標準並糾正寬鬆的風險模型。
挑戰者銀行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是許多公司還沒有取得銀行牌照或許可證。因此,它們只能提供有限的服務。這迫使創業公司與現有金融機構建立代價高昂的合作關係,併產生依賴風險。
傳統大型銀行在借款來源方面仍具有不可比擬的資源優勢,它們幾乎壟斷了大型、國際化和所有可靠的借款來源。此外,為了應對競爭,它們還推出了數字衍生產品,以留住他們原有的市場份額及客戶。其次,像PayPal和Stripe這樣的老牌跨國公司也開始向企業用戶提供 貸款,比如PayPal已向包括歐洲在內的全球中小企業提供了超過100億美元的貸款。同時,類似亞馬遜、谷歌等公司也開始提供消費者現金預付款服務,這意味著大型科技公司已經入場。挑戰者銀行將面臨越來越大的競爭。
✎作者簡介
魏晨陽,清華大學金融科技研究院副院長、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中國保險與養老金研究中心主任。
王金龍,海投全球的創始人CEO,2014年在紐約創立海投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