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間我國智能交通發展思路

10月31日,2019’第十四屆中國智能交通年會在青島隆重召開,來自國內外的3000多位代表圍繞“智能引領未來 創新驅動發展”這一主題進行廣泛交流和探討。中國智能交通年會是中國智能交通領域規模最大、範圍最廣、影響力最強的行業活動之一,本次大會由科技部高新技術發展及產業化司、科技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指導,中國智能交通協會主辦。

大會包含開幕式、高層論壇、全體大會及16個專題論壇,31日的高層論壇上,國家發展改革委綜合運輸研究所所長汪鳴研究員做《“十四五”我國智能交通發展思路》,本文根據演講錄音和速記整理,未經演講者本人審核,感謝中國智能交通協會提供的幫助,感謝汪鳴所長的精彩演講。

現在,我國已經進入了“十四五”規劃週期,“十四五”期間交通怎麼發展?智能交通怎麼發展?

第一個觀點,智能交通是我國交通運輸全面升級和建設交通強國的重要手段和機遇。

重要的手段,怎麼理解?,使得我國走出一條跟發達國家交通運輸現代化不同的道路。我們要從這個層面上來認識智能交通,而不是把它放在比較窄的層面——智能交通能做什麼,能幫忙幹幾件事,這樣的話就可能失去發展的機遇。

第二個觀點,為什麼智能交通是我國交通運輸全面升級和建設交通強國的重要手段和機遇?

因為中國社會經濟等各方面發展階段和格局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怎麼個改變法呢?中國有14億人口,人均GDP已經走到了“萬美元”的門檻上,這還不是最重要的。另外一個數字更重要,中國已經有4億人口達到了歐美髮達國家中高消費水平,而美國3.2億人口,達到中高消費水平的人口,其實也只有2億人。什麼概念呢?中國已經出現了超大的市場和超大的消費規模,這個市場和規模足以培育出任何一個可市場化的產品,達到世界級的產業規模。

第三個觀點,世界級規模的交通基礎設施、交通運輸服務和交通運輸管理,對智能交通的發展,將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呢?

因為有市場的牽引,技術的研發就不會是以技術論技術。剛才徐部長的演講中,說我國現階段缺乏世界級的大科學家。為什麼美國不缺,我們缺呢?原因之一,就是因為沒有強大的市場做後盾,沒有把強大的市場通過資本和技術銜接起來的手段,所以科研人員只能在去做課題,做課題是做不出世界級的專家的。這個問題我覺得早認識、早覺悟會早好。

如果一項技術必須要通過非常複雜的、靠行政手段維持的所謂的“轉化”,那這項技術就很難具有強大的市場生命力。可能比較絕對,但總結這些年的發展,教訓很多,傳統的技術轉化思維實際上阻礙了創新的發展,阻礙了創新帶來的市場規模和產業規模,因此,必須要做出相應的改變。

智能交通技術和交通運輸基礎設施的建設運營,和交通運輸服務的過程,和交通運輸市場的管理,政府的管理要有機地形成鏈條,而不是各行其是。各幹各的,會貽誤戰機。先不談網約車這一互聯網出行方式,對還是不對,我們可以回憶一下網約車的發展歷程,從出行者對它的歡迎程度和後來的發展過程和政府管理的變化過程,實際上就存在著產品、服務、管理割裂的問題,沒有把網約車發展作為一個整體來進行管控。

要打造產業集群,最終要通過產業規模化的發展來為技術的研發,為研發出來的產品最終實現市場價值,提供重要的支撐和空間。所以我認為,“十九大”報告中提到“要使我國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的中高端,要高質量地發展”,其實表達的含義正是技術、產品、服務一體化和通過一體化實現產業的集群化發展,通過集群化的發展來創造規模經濟價值,最終打造新的發展模式。這樣,就有可能推動行業的發展,因為任何一個領域都有相應的市場化行業,在美國也是如此。但傳統觀念裡,一個行業就是一個界限相對清晰的部門,怎麼樣從行業的發展、技術的發展,通過有機地對接轉向產業的發展,使得產業的發展成為智能交通最終演進的正確方向,這是我們需要抓住的。因為中國已經出現了把可消費產品轉換成世界級市場的重大機遇,智能交通行業應該抓住這個機遇。 【美麗中國 安行天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