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丨一名危重冠心病患者的救治過程

病例丨一名危重冠心病患者的救治過程

目前冠心病的治療手段主要是藥物治療、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PCI)和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CABG)。下面是一則老年男性危重複雜冠心病病例,經過多學科聯合會診救治,終於脫離危險的過程,與大家分享學習。

1 病例簡介

患者,男性,70歲,“活動後胸悶、胸痛2天”,以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於2016年5月6日收入院。

既往史

5年前因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行PCI;胃潰瘍、胃炎病史20年;左側腎上腺腺瘤切除術史;右橈動脈閉塞病史3年;高血壓、高血脂、吸菸史。

2 輔助檢查

心電圖未見ST-T明顯改變(圖1)。

病例丨一名危重冠心病患者的救治過程

圖1. 心電圖。

超聲心動圖示,左室舒張末期內徑(LVEDD)45 mm,左室射血分數(LVEF)65%,左室下壁中間段心肌運動及增厚率稍減低。

肌鈣蛋白Ⅰ:0.92 ng/ml。

冠脈造影示,左主幹-左前降支(LM-LAD)近端可見支架影,左迴旋支(LCX)開口狹窄60%,中段狹窄60%(圖2);右冠狀動脈(RCA)近端狹窄60%,中段不規則,中遠段可見支架影,後三叉前狹窄80%,後降支(PDA)開口狹窄90%,左室後支(PLA)開口到近段狹窄70%,中段狹窄80%(圖3)。

病例丨一名危重冠心病患者的救治過程

圖2. LM-LAD近段及LCX造影。

病例丨一名危重冠心病患者的救治過程

圖3. RCA造影。

3 診斷

冠心病(NSTEMI、PCI 術後陳舊性下壁心肌梗死)、心功能 I 級(Killip分級)、高血壓3級(極高危)、高脂血症、胃潰瘍。

4 治療經過

5月9日行PCI,介入策略:送Runthrough NS導絲,通過夾層段,由真腔至RCA遠端;循導絲送Emerge 2.5×15 mm球囊至RCA近端病變處擴張,送支架於RCA近端病變處至開口,擴張釋放。

術後2小時,患者仍感胸悶、胸痛。心電監測:心率67次/分,血壓81/42 mmHg,血氧飽和度(SPO2)96%。予以0.9%生理鹽水補液升壓。血壓升至110/60 mmHg,心率90次/分時,行床旁超聲心動圖檢查,顯示左室肥厚,二尖瓣輕度反流,左室舒張功能減退,心包腔內可見少量液性暗區,提示少量心包積液。

術後18小時,患者胸悶、胸痛症狀進一步加重,吸氣時顯著,血壓再次降至75/40 mmHg,心率106次/分,行床旁心臟超聲引導下心包穿刺,心包穿刺前心包腔內可探及中到大量液性暗區,穿刺後心包腔內可探及微量液性暗區。

5月10日下午,患者出現頭暈伴大汗,血壓120/80 mmHg,空腹血糖15.6 mmol/L,予以持續性低流量吸氧,症狀一直未緩解;進一步行腦部大血管CT,未見竇底及升主動脈明顯異常。

再次在醫護配合下行床旁心包穿刺引流術,抽出不凝血200 ml後,患者症狀緩解,1小時後,血壓再次下降,再次抽出不凝血250 ml;在血液自體回輸支持下,患者初步穩定了生命體徵,但不斷有血性心包積液抽出。

隨後將患者立即轉至心外科行CABG治療,右冠狀動脈近端結紮,術後予以主動脈內球囊反搏(IABP)、呼吸機輔助支持。術後恢復良好,生命體徵平穩,一般狀況良好。CABG術後複查超聲心動圖顯示,主動脈和二尖瓣輕度反流。

5月21日,患者轉回,前胸傷口癒合不良且伴有滲血,右腿傷口已癒合;患者由於禁食出現全身不良狀況,營養差,排痰不暢,消化道出血。

5月30日,患者出現發熱、便秘、鮮血便,予以凝血酶灌腸治療。

6月3日,拔除尿管;腸鏡檢查顯示多發潰瘍、結腸息肉、混合痔,予以康復新灌腸後,可開始進食少量易消化食物。

6月22日下午,患者吃冰楊梅後消化功能嚴重受損,出現腹部不適,嘔吐一次後伴右腹部持續疼痛、冷汗等症狀。血常規示:白細胞21.4 g/L,白蛋白24.8 g/L,血鈉120.8 mmol/L。胸腹部超聲示:右側胸腔大量胸腔積液,膽囊壁增厚。腹痛原因待查。

7月6日和7日,分別抽出胸腔積液410 ml、900 ml。

7月11日下午,患者在扶起拍背咳痰後,突發意識喪失、呼之不應,生命體徵逐漸下降,SPO2降低至64%,吸痰後可有好轉,給予氣管插管,開通氣道,充分深部吸痰,應用簡單呼吸機輔助呼吸,補液、升壓、維持循環。生命體徵平穩後轉急診重症監護病房(EICU)繼續治療,轉出時患者神志恢復。

5 預後

患者於2016年8月4日出院,轉康復中心繼續治療,患者全身狀況恢復良好,隨訪至2019年9月20日,生命體徵平穩,無不適主訴。

來源

賀曉楠. 多學科救治危重症冠心病. 長城會2019.

病例丨一名危重冠心病患者的救治過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