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籍(市区)院士名录 有两位是兄弟,有两位是女士

安庆市区现在的面积(主要指的是宜秀区),其中原来是怀宁或桐城的多,比如时间离我们近的区域调整有两次。

1979年底怀宁县的新洲、长风、老峰、白泽湖4个公社以及总铺公社的东风、向阳、砂桥3个大队,桐城县的杨桥、花山、大枫3个公社和罗塘公社的将军、联兴、合兴、枞南4个大队,以及破罡湖、石塘湖水面划归安庆市郊区。

2005年,安庆区划调整,撤销郊区,将原郊区的龙狮桥乡、长风乡、新洲乡和老峰镇划归迎江区,原郊区的十里铺乡(除眉山、象山、苏岗、砂桥、罗冲5个村)划归大观区,同时从怀宁县划入大龙山镇、五横乡,从桐城市划入罗岭镇,并设立大桥、菱北2个街道办事处,成立宜秀区。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现在安庆市区籍的大部分名人其实是怀宁人或桐城人,比如陈独秀(怀宁十里铺)邓稼先(怀宁五横),严凤英(桐城罗岭),中国工程院院士宁津生(桐城杨桥),江泽林(吉林省政协主席,桐城杨桥)等等,其实还有很多,

因为按照区域调整前出生在哪里就是哪里人的原则,类似2016年前出生的就是枞阳人,就是安庆人,之后出生的是枞阳人,但同时是铜陵人,又或者枞阳从桐城分出去之前出生的人是桐城人,之后就是枞阳人了,但实际上现实情况两边都在认,会有重复的统计,所以以下的院士有的是市区的,有的只是籍贯是安庆的,但并不是在安庆出生的,甚至有的籍贯过了三代了,但因为我们能够找到的资料有限,不能确切搞清楚是第几代了,根据已有的资料,我们也列出来,但肯定会有遗漏。


安庆籍(市区)院士名录 有两位是兄弟,有两位是女士

汪德昭(1905年12月20日—1998年12月28日),生于江苏灌云县,籍贯安徽怀宁县,物理学家、大气电学家、中国水声事业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第一任所长 。

1923年汪德昭考入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预科;1928年毕业前一年被破格聘为物理系助教;1933年前往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学学习一年法语;1934年到法国巴黎大学郎之万实验室攻读研究生学位;1938年至1956年先后担任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专任研究员、研究指导主任;1940年获得法国巴黎大学国家科学博士学位;1956年从法国回到中国,担任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研究员兼室主任,并兼任中国科学院器材局局长;1958年出任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研究员兼副所长;195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6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4年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正式成立,汪德昭担任所长,之后担任名誉所长;1981年写成了中国水声学的第一本专著《水声学》;1998年12月2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

汪德昭开创了中国水声学和国防水声学研究,创建、组织和直接领导了有关研究工作,创建和发展了中国第一支水声科技队伍,为中国物理学研究、国防科技和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安庆籍(市区)院士名录 有两位是兄弟,有两位是女士

汪德熙(1913年9月27日—2006年8月8日),出生于北京,籍贯安徽怀宁,核化学化工专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高级顾问 。

1935年汪德熙从清华大学化学系毕业后继续在该系读研究生 ;1938年开始先后担任中国大学化学系讲师、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化工系助教;1941年前往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化工系读研究生;1946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博士学位;1947年回到中国,担任南开大学教授;1952年至1960年担任天津大学化工系系主任;1960年调到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后,历任副所长和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原子能研究院副院长;1980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3年担任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1985年担任核工业研究生部主任;1990年担任中国核学会第三届理事长;1991年担任核工业总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高级顾问,核工业部研究生部名誉主任;1999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06年8月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

汪德熙主要从属高分子化学和核化工研究,是中国核化学化工事业主要奠基人之一 。他早期从事高分子化学研究,50年代研制不饱合聚酯玻璃钢,60年代后从事核化学与核化工的研究,80年代带领研究生在冠醚化学和高放废液最终处置领域进行研究 。


安庆籍(市区)院士名录 有两位是兄弟,有两位是女士

叶笃正(1916.2.21—2013.10.16),又名叶平斋,出生于天津,祖籍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杨桥镇,气象学家,中国现代气象学主要奠基人之一、中国大气物理学创始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开拓者。

叶笃正1940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1943年,在浙江大学获硕士学位;1948年11月,在美国芝加哥大学获博士学位;

1980年,任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所长,并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1年至1985年,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1979年至1987年,任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2006年,获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叶笃正早期从事大气环流和长波动力学研究,提出长波能量频散理论;20世纪50年代,提出青藏高原在夏季是热源的见解,由此开拓了大地形热力作用研究和青藏高原气象学;提出北半球大气环流季节性突变并引发一系列研究;60年代对大气风场和气压场的适应理论作出重要贡献;70年代后期,从事地-气关系和倡导全球变化研究并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


安庆籍(市区)院士名录 有两位是兄弟,有两位是女士

王业宁(1926年10月4日-2019年2月22日)出生于安徽安庆,原籍安徽六安,物理学家。从事固体中相变与缺陷的内耗(声衰减)研究。

1945年考入中央大学物理系,1949-1950年在南京药学院任教,1950年始历任南京大学物理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1991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学部委员)。1982年,获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与冯端等合著《金属物理》。1994年岁尾,年逾花甲的王业宁荣膺中国国家重点实验室先进个人金牛奖。1963年,王业宁主持建立了中国第一台压电组合振子离频内耗仪。1974年,王业宁建立了中国第一台声光调Q—YAG激光器。1989年,她在溶质元子和位错工作用的冷加工峰和沉淀峰的机理研究中,运用了耦合驰豫模型,解释了该峰反常大的激活能起因。马氏体相变过程中低频内耗的研究。2019年2月22日18时,因病医治无效,在南京逝世,享年93岁。

王业宁从事固体中相变与缺陷的内耗(声衰减)研究。


安庆籍(市区)院士名录 有两位是兄弟,有两位是女士

汤中立,1934年10月30日出生于安徽安庆(据说汤院士也属于老怀宁地区),矿产勘查专家、矿床地质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长安大学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兰州大学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学院名誉院长 。

1956年汤中立从北京地质学院毕业后赴地矿部甘肃省地质局祁连山地质队工作,历任分队长和技术负责人;1959年至1972年先后担任地矿部甘肃省地质局第六地质队工程师,大队技术负责人,地矿局区调队大队总工程师,省地矿局副总工程师、副局长、总工程师;1972年至1980年担任甘肃省地质局区域地质调查队总工程师;1980年至1981年担任甘肃省地矿局副总工程师;1981年至1994年先后担任甘肃省地矿局总工程师兼地矿局副局长,甘肃省矿产储量委员会副主任、常务副主任 ;1989年晋升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士 ;1998年当选为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2002年担任长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

汤中立长期从事矿产勘查和地质矿产研究工作,是中国镍矿工业和甘肃省金矿工业的开拓者之一。


安庆籍(市区)院士名录 有两位是兄弟,有两位是女士

程京,男,1963年

生于北京,籍贯安庆怀宁。医学生物物理学(生物芯片方向)专家。200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15年当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现任民建中央常委、民建北京市委副主委,清华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及医学系统生物学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博奥生物集团有限公司总裁。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北京团代表 。

程京主要从事DNA芯片、蛋白芯片、细胞芯片和芯片缩微实验室的研究开发和在健康管理、疾病诊断、食品安全检测、药物开发中的应用研究,以及依托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大健康管理相关研究。


安庆籍(市区)院士名录 有两位是兄弟,有两位是女士

谢毅,女,1967年出生于安徽省阜阳市籍贯安庆,无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教授,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教授。

1984年谢毅从阜阳一中考入厦门大学化学系;1992年考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应用化学系研究生;1996年博士毕业后留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系任教,先后担任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1997年前往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化学系进行博士后研究;1998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0年入选教育部第三批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是化学领域第一位女性长江学者 ;2003年谢毅作为学术带头人主持化学科学部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09年担任科技部重大研究计划“节能领域纳米材料机敏特性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 项目首席科学家;201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同年获得国际化学化工杰出女性奖,是首位获奖的华人科学家;2015年获得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同年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2017年获得全国创新争先奖章。

谢毅主要从事无机固体功能材料的制备、结构、理论和性能,以及无机纳米材料合成方法学及基于电、声调制的无机功能固体设计的研究。


安庆籍(市区)院士名录 有两位是兄弟,有两位是女士

钱前,男,汉族,1962年3月生,安徽安庆人。1996年5月加入九三学社,研究员,中国水稻研究所稻种资源研究领域首席科学家,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浙江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现任九三学社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中国水稻研究所副所长 ,浙江省政协常委,九三学社浙江省委副主委 ,中国水稻研究所支社主委。

2019年11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