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明明為武將,怎麼就成了“財神”呢?

可知道你可知道? 可知道君每天為大家拓寬視野,帶來歷史上你不知道的事情!

如果我們用一種簡單而粗糙的方法從另一個維度來分析歷史的構成,我們似乎可以把它分為兩部分:基本真理和神化處理。因為中國古代的歷史,往往伴隨著一些神化的因素,結合一些英雄的歷史事蹟和高尚品格,一起滋潤著華夏兒女的心靈。

關羽明明為武將,怎麼就成了“財神”呢?

作為中國古代人物的傑出代表,關羽以其忠肝義膽的傳奇人生,在人民心目中樹立了崇高的威望,並通過歷代官吏和人民的不斷讚譽,最終贏得了中國古代人物的殊榮。變成了“守護神”甚至是“財神”。那麼這一切是如何演變的呢?蜀漢在世的將軍是如何成為財神的?這應該從歷史上真正的關羽說起。關羽在三國時期的事蹟不必詳細。關羽的巨大人格魅力可以從桃園三結義,千里走單騎,釋黃忠,義釋曹操等一系列“義薄雲天”中窺見。簡而言之,關羽代表正義、忠誠、勇氣和毅力。在眾多的三國人物中,只有關羽才能贏得自己陣營、友軍和敵人陣營的尊重和愛戴。也就是說,關羽的人格魅力和豐功偉績深深地震撼了普通人,贏得了人民群眾的信任和愛戴。他已經具備了從人類進化為“神”的先決條件。

關羽明明為武將,怎麼就成了“財神”呢?

關羽民間神化的最早故事起源於唐代。據唐代《云溪友議》記載,“蜀前將軍關羽守荊州,荊州有玉泉伺,天下謂四絕之境。或言此伺鬼助土木之功而成,伺曰三郎神。三郎即關三郎也。”唐代荊州地區,為了紀念關羽守衛荊州斷頭亡靈的英雄事蹟,修建了三郎寺,祭祀關羽。此時,關羽首次以守護荊州的“瘟神”身份出現。到了1102年,宋徽宗首先將關羽封為“忠貞惠公”。關羽第一次被最高的官方機構加冕。6年後,宋徽宗覺得這樣的名諱不足以代表他心目中的關羽。他又一次加上關羽為“崇寧真君”和“義勇武安王”。這時,關羽受到佛教、道教和儒家的尊崇。在官方“封印”事件的推動下,關羽崇拜在民間興起,一些專門供奉關羽的寺廟如雨後春筍般湧現。此外,通過對文人、畫家、雕刻家的新詮釋和美化,關羽的形象也成為了當時關羽手握青龍偃月刀(據陳壽的《三國志》裡記載,當時關羽手持的是一種類似於矛的兵器,青龍偃月刀是宋代才有的兵器),關羽的武聖形象就逐步形成。

關羽明明為武將,怎麼就成了“財神”呢?

明朝萬曆十八年(1590年),明神宗對關羽讚不絕口,稱關羽為“天下為公、忠義保國的皇帝”。萬曆二十年(1592年),洛陽舉行了一場由“豕廟林”三大祭品組成的關羽廟會。它規模巨大,有燒香、娛樂、食品和飲料交易。此時,紀念關羽首次與商業活動相結合,關羽自然成為保護商人的守護神(即財神)。1612年,明神宗封關羽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鎮天尊、關聖帝君”,,極大地促進了關羽民間信仰的發展。清順治元年(1644年),順治皇帝將關羽封為“忠義聖帝,武官”。光緒五年(1879年),光緒皇帝在“忠神、武陵精神、仁愛、勇敢、尊嚴、保衛國家、保護人民、真誠綏靖、讚美宣德關聖王”的基礎上,加上“關羽”的稱謂,直接使用了所有讚美的好詞。關羽。至清代,歷代皇帝共有16位,向關羽頒令23次,一次比一次高。

關羽明明為武將,怎麼就成了“財神”呢?

清朝中後期,關羽信仰進一步發展。關羽被認為是許多行業的守護神和祖父,如豆腐業(關羽早年賣豆腐)、鐵匠業(關羽年輕時打鐵)、美髮業、屠宰業和刀剪業(這些都跟青龍偃月刀有關)。不管怎樣,這是管理層。奇怪的是,目的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工業、商業和財富,此時的關羽已成為一位全能的神,逐漸傳遍了民間。此外,關羽的信仰不能與山西商人分開,山西商人是關羽的故鄉。明清以後,山西商人遍佈全國各地經商,無論到哪裡,都會投資興建關帝廟,期望關羽既是同胞又是“財神”,保佑他們平安出遊,事業有成。因此,一千年後,關羽作為“財神”,深深紮根於民間。人們相信關羽,更重要的是,他們提倡關羽為人處世之道,他們希望關羽的精神能夠激勵和鞭策他們成為商場裡的“戰爭精神”,成為改變他們生活的“財神”!

可知道你可知道!可知道君還是很信奉關羽財神的,大家呢? 在哪方面有祭拜過財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