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攜母親千里追尋劉備,見證三國整個時期

縱觀廖化一生,年少時曾參加黃巾起義,為天下蒼生謀福利,後來因亂世所迫,流落江湖在山上落草為寇,聚眾上千餘人。關羽此時剛從曹操哪裡辭行,帶著兩位夫人一路奔兄長劉備而來,廖化山上得杜遠下山巡邏時,誤將關羽一行人中的兩位女子劫上山上,想與廖化分得一人一女作為妻子。

他攜母親千里追尋劉備,見證三國整個時期

廖化藉機詢問兩位女子,方才得知是劉備劉皇叔的妻子,想將兩位送還給關羽,杜遠久聞關羽威名,害怕被記恨,故而不願意送還給關羽,廖化隨即斬殺,將她們送還給關羽,並且有意拜在關羽門下,關羽考慮到廖化山賊出身,有損自己的名聲,並沒有收下他。很可笑的是,關羽在後面收了一個叫周倉的人,同樣的是山賊出身,不知是不是對廖化有一點意見!

他攜母親千里追尋劉備,見證三國整個時期

杜遠屬於現實中分不清輕重的人,當時關羽遠近聞名,劉皇叔名滿天下,他還敢去劫走劉備的妻子,要不是廖化當機立決將其斬殺,否則必然給大家引來殺身之禍。可以說杜遠做得非常好,做人就是要識人物為俊傑,大家要好好學習。

話說劉備攻下益州之後,廖化再次引1000餘人前來投靠,劉備念起舊情,特命他助關羽守護荊州。廖化對這次安排十分看重,因為他最敬佩的就是關羽。

他攜母親千里追尋劉備,見證三國整個時期

在關羽攻打 的時候,廖化是作為先鋒,表現得非常勇猛,有大將風采。在關羽和龐德站時,廖化獨自率兵攻打 ,此時 地守城大將時曹仁,一位非常有軍事能力得將軍。

在荊州被吳國呂蒙奪取後,廖化前往上庸求救,想得到劉封的救援。劉封按兵不動,廖化在堂下頭都磕出血了,劉封仍然無動於衷!最後廖化只能孤身前去救援關羽,說是救援其實就是去赴死,忠心可鑑啊!吳國呂蒙早和關羽結怨,命人四處追捕關羽,在麥城成功的圍堵到了他,在歷史的見證下,關羽父子均喪命麥城。

他攜母親千里追尋劉備,見證三國整個時期

廖化此時孤身一人,家裡又有年邁的母親,未跟隨關羽一同赴死,而是投降了吳國。廖化心裡一直念著先主的好,便炸死,脫身之後帶著母親去尋劉備!而在陳壽的《三國志》中專門有一段這樣的記載:

為前將軍關羽主簿,羽敗,屬吳。思歸先主,乃詐死。時人謂為信然,因攜持老母晝夜西行。會先主東征。——《三國志》

荊州至成都有千里之遠,再加上自己的年邁母親,風險難以想象,可以說比關羽的千里走單騎還要困難。關羽千里走單騎為的是“義”,而廖化的千里走單騎是為了“忠”“孝”,境界上高了許多。

他攜母親千里追尋劉備,見證三國整個時期

到底走了多久了?關羽兵敗時間為公元219年,而劉備伐吳是公元前222年,長達兩年多的時間,廖化一路走了過來。自古都說忠孝難兩全,我覺得廖化就做到了這一點!

劉備見廖化歸來,心裡非常感動,給了他一個大官當。劉備伐吳時,讓廖化做他的隨從,十分信任他。

他攜母親千里追尋劉備,見證三國整個時期

後主繼位,封他為飛衛大將軍,參與諸葛亮的七次北伐,戰功赫赫,”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說的就是他,我不覺得這是一句貶義詞,能做大將的人肯定都是有能力,相反在我看來這是在誇獎廖化,意思說廖化成了蜀國的大將了!

他攜母親千里追尋劉備,見證三國整個時期

諸葛亮去世後,姜維主持大權,命廖化、張飛的兒子張翼作為先鋒和魏國交戰。曹魏有一個將領被廖化一刀斬落馬下,名叫鄭倫。可以說是廖化是有武力值,此外姜維多次問計廖化:

化曰:“連年征伐,軍民不寧;兼魏有鄧艾,足智多謀,非等閒之輩;將軍強欲行難為之事,此化所以未敢專也”。維勃然大怒······遂留廖化守漢中。(《三國演義》第一百十五回)

蜀漢滅亡後,廖化隨著姜維詐降魏國將領鍾會,事情敗露後,廖化憂鬱而死。

觀其一生,當過黃巾軍,上過山,做過關羽的先鋒,做過劉備的隨從,做過諸葛亮、姜維的先鋒,官位至右騎大將軍,目睹了三國時代的開始和落幕,可以說是三國的一位奇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