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發現!鼻子或是新冠病毒感染的“毒庫”

目前海外疫情局勢依然嚴峻,截至到4月27日14時,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已超過290萬例!

最近,一項最新研究發現,鼻子可能是新冠病毒感染的“毒庫”。

4月23日,英國維康桑格研究所Waradon Sungnak領導的團隊,在著名期刊《自然·醫學》上發表重要研究成果。研究團隊認為,鼻子裡面的兩種細胞或是新冠病毒的初次感染場所,而且這兩類細胞很有可能是新冠病毒實現高效人傳人的病毒存儲庫。①


研究人員在分析了人類細胞圖譜聯盟等數據庫的健康人組織的單細胞RNA測序數據之後,首次發現新冠病毒進入細胞所需的受體蛋白ACE2和必需的蛋白酶TMPRSS2,在鼻子的杯狀細胞(分泌細胞)和纖毛細胞中同時高表達。這暗示鼻子裡面的這兩種細胞可能是新冠病毒的初次感染場所,且這兩類細胞很有可能是新冠病毒實現高效人傳人的病毒存儲庫。

此前,也有臨床研究發現,在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中,鼻拭子的病毒載量顯著高於咽拭子。②

研究人員認為,這有可能是由於這些細胞更容易被病毒感染,所以這些細胞同時會高表達免疫相關基因,以降低被病毒的感染風險。

該研究還顯示,病毒的傳播能力取決於呼吸道中相關受體和蛋白的空間分佈。鼻腔的杯狀細胞是一種分泌細胞,新冠病毒有可能利用杯狀細胞持續的分泌作用,在症狀出現之前就進行傳播。

鼻腔是新冠病毒攻擊薄弱點

鼻子,其實是人體健康的一面鏡子。一旦身體出現嚴重疾病,白細胞分泌一種綠色酶會導致鼻涕出現黃色或綠色。正常的鼻內黏膜為粉紅色。如果鼻黏膜出現藍色、白色或發生腫脹,則可能患有過敏性鼻炎或是導致炎症的某種鼻過敏,鼻腔發紅通常表明有感染髮生。

4月24日,《細胞》雜誌上發表了一項最新研究,研究人員利用在不同類型細胞中發現的有關RNA的現有數據,搜索表達兩種蛋白的細胞,這些蛋白可以成為“橋樑”幫助新冠病毒進入人體細胞。研究人員發現,肺、鼻腔和腸道中的細胞亞群比其他細胞更能表達與新冠病毒相關蛋白質的RNA。

用於這項研究的數據集包括來自肺部、鼻腔和腸道的數百種細胞類型。研究人員選擇了這些器官進行新冠研究,因為先前的證據表明新冠病毒可以感染人體每個器官。然後,他們將結果與未受影響器官的細胞類型進行了比較。

結果顯示,在鼻道中,研究人員發現,產生粘液的杯狀分泌細胞表達了新冠病毒感染細胞的兩種蛋白質的RNA。在肺部,這些蛋白質的RNA主要存在於稱為II型肺細胞的細胞中。這些細胞排列在肺泡(氣囊)中,負責使它們保持‘開放’狀態。

研究人員指出,這項研究可能沒有完全揭示受到新冠病毒攻擊的細胞類型,但它肯定比該領域以前所描繪的更為精確。現在我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自信地說,這些受體在這些組織中的特定細胞上表達。

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教授曾指出:“治療呼吸道炎症要鼻子和肺一起治,不能馬路警察各管一段。”氣道開始於鼻子,止於肺,包括過敏性鼻炎和哮喘等呼吸道疾病,都不是各自獨立的,而是從鼻子到肺都存在過敏性的問題。

正確佩戴口罩很重要

在藥物研發成功之前,帶好口罩、護住口鼻是非常重要的。

1、口罩要戴對

口罩必須正確佩戴,要將口、鼻都罩住,而且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反戴。一次性醫用外科口罩一般分為三層,外層為淡藍色,內層為白色,外層具有阻水的作用,而內層有吸溼、防過敏的作用。如果戴反了就無法起到作用。

此外,由於口罩外層具有阻水的作用,如果戴在內層,我們呼出的大量水蒸氣無法向外揮發,導致口罩潮溼,不僅不舒服,還容易引起過敏等問題。

2、佩戴時保證口罩密封性

上海肺科醫院呼吸科副主任醫師胡洋此前在接受健康時報記者採訪時指出,我們在預防可通過飛沫傳播的傳染性疾病時,戴口罩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之一,因為預防傳染病,主要有三個方面‘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而戴口罩為的就是切斷傳播途徑,因此最好保證口罩完全密封。

3、戴、脫口罩時要洗手

佩戴、脫除口罩時,都應洗手,且摘口罩時要避免用手接觸口罩外側,以免手上與口罩上的細菌互相沾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