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資本市場傳來大消息

昨夜,資本市場傳來大消息


昨夜有個大消息——《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總體實施方案》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正式發佈。消息一出,便被業內人士稱為“A股市場的里程碑事件”“中國資本市場的重要改革”。

這份方案,究竟有多重要?

要點

提到註冊制改革,不少島友應該不陌生。去年科創板也試點了註冊制,意思是企業申請上市時,在符合營收規模等硬性要求後,做好信息披露、不藏著掖著,就可以上市融資了。

創業板註冊制改革也是這個意思,不過與科創板改革大有不同。

科創板註冊制是在新開闢的田地上做探索,總結經驗以備推廣;創業板註冊制則是在已開墾的土地上“翻新土壤”、提高服務企業融資的能力。

怎麼“翻新”呢?關鍵點有五:

一是落實好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的註冊制。將審查企業“質地”的核準制改為促進信披合規的註冊制,免得上市“排長龍”,也避免內裡掏空、僅存上市資格這最後價值的“殼公司”死而不僵、僵而不退。

二是增設個人投資者交易門檻。投資者要有一定交易經驗和資金底盤,這是保護投資者之舉。

三是上市前五日不設漲跌幅,之後日漲跌幅限制由10%放寬至20%。交易跌宕會加大,投資者的投研能力和風險把控意識需更強,不要只顧“炒概念”。

四是較此前放寬了上市盈利條件。比如“預計市值不低於人民幣50億元且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低於人民幣3億元”的企業也符合IPO條件,這意味著若企業市值足夠大、營收足夠高,暫未盈利也可申請上市。

這一安排,實質上向下拓寬了中國資本市場的包容性,對“不差技術、不差潛力、就差錢”的中小企業和創業企業是利好,同時配合了產業革新、提升高技術產業發展能力的國家戰略。

五是完善退市制度,新增“連續20個交易日市值低於5億元”指標,把連續3年虧損才退市改為“扣非後虧損+營收低於1億元”的複合指標,臨時賣股權、賣樓美化財務報表的辦法就用不上了。另外,取消暫停上市和恢復上市,沒有退市整理階段,業績不達標就直接退,沒啥商量餘地。

為什麼說到退市,島妹碼了這麼多字?因為退市制度的跟進很重要。實行註冊制,企業信披合規並達到基本硬件要求後上市了,但若是業績不達標,該退市就得儘快退市。不然佔著田地不產糧,整塊地就日漸低產了。

昨夜,資本市場傳來大消息


退市,圖源圖蟲創意

時點

說完了創業板註冊制改革的要點,再來看它推出的時點。這次改革,市場早有預期。不過在方案推出後,疑慮仍舊存在。

業內人士對創業板註冊制改革的年內落地早有預期。因為去年12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對創業板註冊制改革作出部署,2019年12月28日修訂的《證券法》也明確,將全面推行註冊制改革。

市場萬萬沒想到的是,3月1日新版《證券法》正式實行為創業板實行註冊制掃清制度障礙後,4月底創業板註冊制改革方案便火速出臺。——這說明,資本市場基礎制度改革在提速。為何提速?是為渡過眼前的難關。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2020年一季度GDP增速為-6.8%,復工復產持續推進之餘,內外需的恢復仍需時間。

從外部環境來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甚至表示,“各國為控制疫情采取的必要措施使世界陷入‘大封鎖’狀態,經濟活動以百年難遇的規模和速度崩潰,可能會出現‘大蕭條’以來最大的經濟衰退”。

實體經濟的黯淡前景傳導至金融市場,美股兩週內4次熔斷,美油期貨史上首次跌至負值。各國為託舉金融市場並對沖疫情衝擊打開貨幣閘門,天量信貸、負利率潮、無上限QE輪番出場。

不少投資者有疑慮:外部環境如此動盪,創業板又是存量市場,此時推註冊制改革,會否打亂已有的交易體系、加劇市場動盪?

“任何時候都是改革最好的時候,不要讓短期的市場波動牽制長期的改革步伐。”這是交銀國際董事總經理洪灝對此問題的分析。島妹深以為然。

創業板自誕生之日承擔的使命是什麼?其在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期間醞釀,目的是拓寬中小企業、創新型企業的融資渠道,幫助中國經濟更好地應對國際金融危機。

以危機推動改革,以改革渡過危機,是過去十幾年來資本市場重大改革的共同思路。

回顧A股歷史,2004年宏觀經濟嚴重過熱時的股權分置改革2014年三期疊加增速換擋時的“著力建設多層次資本市場”,兩次重要的基礎性制度建設,均在宏觀經濟和資本市場重要轉折點上被提出,完善了資本市場的制度性建設,也對經濟平穩過渡起到助推作用。

創業板過去的經歷雖有磕絆,但自2009年創業板開板以來,已經吸引了800餘家公司前來上市,前述公司總市值約7萬億元,佔A股總市值比重超過10%,九成以上企業為高新技術企業。

放眼國際,以資本市場改革促實體經濟發展的案例並不鮮見,美國納斯達克市場便是好例子。

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美國,經歷石油危機、經濟滯脹後,股市長期低迷。此時,服務中小企業融資的納斯達克應運而生,雖然曾遭世紀初的“科網泡沫”,但迄今已成為攬獲奈飛、亞馬遜、臉書、谷歌等高科技企業的世界最大的股票市場之一。

納斯達克的案例,對中國的創業板是個長久以來的激勵。過去的創業板無法推行以信批為核心的註冊制,企業質量良莠不齊,退市制度不夠有力,資源配置功能跛腳,估值體系有很大的重塑空間。

在創業板推行註冊制改革,阻力一直存在,最大的阻力來自可能引發的存量市場利益格局調整。即便如此,改革方案仍宣告落地,其意義不可小覷。

如中山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湛所言,“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將進一步提升資本市場對實體經濟的服務能力和效率,有助於完善直接融資體系和提升股權融資規模,降低宏觀槓桿率水平,增強企業應對風險挑戰的能力。”

在新冠肺炎疫情衝擊經濟、改革發展進入“深水區”的當下,金融市場的革新實為保駕護航,堅持逆勢改革才是渡過難關的上策。(文/雲中歌)

來源:俠客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