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黑共和國前總理: 合作,讓危機催生變革、成長和進步的機會

波黑共和國前總理: 合作,讓危機催生變革、成長和進步的機會


【光明國際論壇筆會】


波黑共和國前總理: 合作,讓危機催生變革、成長和進步的機會

茲拉特科·拉古姆季亞

波黑共和國前總理,北京師範大學“一帶一路”學院特聘教授


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座分水嶺,隔開了我們所熟知的時代和即將步入的未知將來。今後數月,我們所做的決定將極大地塑造未來世界。

  

在遭受疫情大流行衝擊前,氣候變化和全球治理一直是政治、商業和學術討論的重大問題。疫情加劇了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和改善全球治理的緊迫性。新冠病毒應當被視為大自然向人類發出的大膽而“清晰的警告”:大氣持續變暖,森林和海洋不停遭受汙染和破壞,許多物種正處於瀕危狀態。

  

危機會催生變革、成長和進步的機會,也會帶來停滯、衰退或蕭條的風險。後疫情時代的基調,取決於我們近期的決定。當前,國際組織面臨兩項重大任務——積極參與應對致命病毒的全球行動,以及自我重塑。

  

冷戰後的短暫時期內,世界由一個超級大國主導;隨後,新的多極世界逐漸成形。幾十年來,美國一直是世界主要的經濟和技術強國。但情況發生了改變,歐盟市場擴大,中國市場也具備了相當規模,技術在全球範圍內得到普及和應用。

  

擁有6000枚核彈頭和800個軍事基地的美國無疑有最強大的軍事實力,但過去幾十年中接連的戰爭顯然表明,依靠軍事無法解決很多政治問題。當經濟或技術霸權,以及知識、人才、創造力和創新領域的壟斷逐步在人類社會進步中消解,任何不倚靠合作關係的策略都會站不住腳。


世界公共衛生與全球經濟的雙重挑戰

  

波黑共和國前總理: 合作,讓危機催生變革、成長和進步的機會

4月12日,在伊拉克首都巴格達,中國援助伊拉克防治新冠肺炎醫療專家組將CT設備搬運到機房後與伊方人員合影。新華社發


不久前,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新冠肺炎疫情特別峰會前夕,我參與簽署了由100多個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數十位諾貝爾獎獲得者,企業界、學術界和民間組織領袖以及多邊金融機構前領導人聯名發表的致二十國集團政府的公開信。

  

公開信描繪了緊迫的路線圖,呼籲立即採取國際協調行動,應對疫情導致的全球健康和經濟領域的嚴峻危機。在2008—2010年經濟衰退期間,我們尚可以通過彌合經濟斷層來克服危機。如今,各國只有相互協調、共同發揮全球領導力,有效解決公共衛生問題,才能化解危機。

  

當前這場公共衛生和經濟問題交錯的危機嚴重而緊迫。但僅認識到這一點還不夠,危機的解決迫切需要全球領導人在上述兩方面商定具體對策,並提供遠超出現有國際機構能力的資金。這可以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緊急支持由世界衛生組織領導的全球衛生倡議;第二,採取恢復全球經濟的緊急舉措。

  

本次經濟危機的化解是以戰勝這場突發疫情為前提的,而這場公共衛生危機的結束並不取決於單個國家是否戰勝了病毒,所有國家必須聯合戰疫才能取勝。

  

全球資金最充裕、最先進的衛生系統尚且在眾多人員傷亡中苦苦掙扎,無法想象若任由疫情在非洲、亞洲和拉丁美洲的脆弱社區中蔓延,會是何等景象。在缺乏測試設備、醫療用品和呼吸機的地方,或難以實現社會隔離的地方,新冠病毒有可能長期存在,並再度向全球傳播。

  

我們還呼籲,採取緊急的《全球衛生措施和經濟措施》,壓平雙曲線,讓全球民眾平穩度過當前衛生和經濟方面的“新冠海嘯”,併為長期的全球復甦和復興創造條件。

  

世界各國領導人必須立即商定緊急的全球衛生措施,包括提供世衛組織今年運轉所需的10億美元,全球疫苗研究需要的30億美元,最貧困國家公平分配疫苗所需的74億美元,以及開發療法並提供1億次治療(到2020年底)所需的22.5億美元。

  

世衛組織預計,仍需350億美元來扶持衛生系統薄弱和有著顯著脆弱人群的國家。世衛組織在報告中稱,約有30%的國家沒有制定國家層面的新冠病毒應對計劃,只有一半國家制定了國家層面的感染防控計劃。


“國家孤島”模式無法應對當前危機


波黑共和國前總理: 合作,讓危機催生變革、成長和進步的機會

4月27日,行人車輛稀少的美國紐約時報廣場。新華社發(郭克攝)

  

緊急的全球經濟措施是應對世界經濟問題所必需的方案,但這並不能替代各國政府的經濟措施。我們應預防流動性危機演變為償債能力危機,使得全球衰退變為全球蕭條。

  

與2009年金融危機時相比,今天的國際金融機構已動員了更多可用資源,這進一步凸顯了以下舉措的必要性,即免除貧窮國家今年的債務以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進一步評估發展中國家的債務可持續性。

  

採取全球衛生和經濟的緊急舉措,協調全球治理以應對氣候變化和快速實施《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都要求各國從“國家孤島”模式轉變為共享式全球領導。

  

與其離開陷入風暴的大船,穿著救生衣獨自逃生,不如我們所有船員團結一致,以勇氣、智慧和有效的組織來拯救整艘船及其乘客。

  

應對全球重大危機需要採取團結一致的國際行動。與此同時,我們還將看到各國,甚至各地區和城市做出許多自給自足的嘗試,例如,採取措施維護國家電力和運輸網絡的完整性,以應對網絡空間安全和經濟威脅;增加本地生產的醫療設備庫存;鼓勵零售商經銷更多本地製造的商品等。這將危及更廣泛、更高質量的供應鏈,在此情形下,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國際機構,即使它有時顯得非常僵化。

  

在後疫情時代,圍繞全球和國家機構的辯論會很多。多邊國際組織無疑是全球治理必不可少的參與者,它們同時也需要政治支持、徹底改革和資助。無論表現出什麼弱點和失敗,聯合國都必須得到支持,並進行調整。


國際合作應成為未來時代的主導理念


波黑共和國前總理: 合作,讓危機催生變革、成長和進步的機會

4月26日,在英國倫敦,一對情侶從一幅畫有戴口罩醫護人員的壁畫前走過。新華社記者 韓巖攝

  

在世界大部分地區,確診和病亡人數仍在上升。壓平病亡人數曲線是各國和我們所有人的首要任務。

  

疫情正危及我們的衛生、經濟、教育系統和環境狀況。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預計,170個國家的人均GDP會出現萎縮。該組織近期發佈了半年度經濟展望報告,指出即使疫情短暫暴發也會給世界造成3%的GDP下降,並且由於新冠病毒“是個未知數”,經濟如果從2021年開始復甦,也可能歷經連續數年的波折。

  

有證據表明,各國都需要通過公共和私人債務進行融資。這對國際金融機構提出了為發展中國家建立新的救濟和發展機制的改革要求。鑑於全球公共和私人債務總額幾乎是全球年度GDP的3倍,這一任務挑戰性極大。

  

意大利是歐盟中債務佔GDP比重最高的國家,現在為維持經濟和社會穩定,意大利不得不再舉新債。如果石油需求崩塌,不同國家不知會面臨何等境況。美國在過去四周失去了2200多萬個就業崗位,而其在金融危機(2008—2010年)的106週中總共才流失了880萬個就業崗位。有鑑於此,當前無人能對全球和各國經濟全景做出準確展望。

  

各國應將教育重新定位為長期恢復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最新優先事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警示,全球有一半的學生不在學校而在家,有91%的學生受到國家封鎖的影響,191個國家暫時關閉了學校。

  

我們共同期盼著國際合作成為未來時代的主導理念,這需要基於信任、透明、正義和知識的共享式領導。

  

全球信息共享是今後戰勝病毒或類似共同“敵人”的首要原則。人是社會動物,這是我們的優勢,因為病毒無法彼此分享與人類對抗的技巧。但如果我們彼此分裂,病毒的傳播優勢就會凸顯。

  

各國必須齊心協力、真誠合作,以打敗人類共同的敵人。新冠肺炎疫情危機應被視為應對下一場更艱鉅戰鬥的警戒。若我們選擇全球團結與合作,而不是自私與分裂,我們不僅能戰勝新冠肺炎疫情,也能戰勝未來所有的流行病、共同威脅和“敵人”。

  

現在,我們應著力瞭解疫情大流行與氣候變化風險之間的相似、差異和更廣泛的關係。新冠病毒大流行正在影響我們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的步伐和性質,而相關行動可以創造就業機會,提升經濟復原力,推動資本形成,從而促進復甦。

  

在歷史的這一章完結時,所有人要麼團結一致,共同獲勝,要麼各行其是,盡皆落敗。

  

我們應深入思考,如何構建具備適當資源和整體財務架構的全球公共衛生體系,並將其作為長期解決方案的核心。聯合國、二十國集團國家政府和其他利益相關方別無選擇,必須採取進一步行動,協調一致地尋求全球治理新結構。轉變的過程會經歷初時的艱難、過程中的混亂,但結果會是美好的。

  

在後疫情時代,若沒有齊心協力的領導,不能展現出共同的願景、價值觀、責任、知識和教育,就不可能實現可持續發展所要求的變革。

  

對話、包容、學習和理解是組成人類共同未來的必要元素。

  

(作者:茲拉特科·拉古姆季亞,本文由北京師範大學“一帶一路”學院桂思思譯)


內容:《光明日報》2020年4月29日(12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