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下有泥土 心裡有光亮

重點工作攻堅突破抓得實不實,關鍵在基層,重點在鎮街。廣大威海鄉鎮(街道)幹部肩負著抓黨建、謀發展、保民生、促和諧的攻堅重任,心中裝著人民,腳下沾滿泥土,實幹、拼搶、奮鬥,一股股蓬勃奮發的力量正在腳下的熱土上湧動不息。

黨建樹旗幟 服務群眾有勁頭

熟悉的早高峰,經區西苑街道時代嘉園小區車輛通行順暢。但就在幾個月前,居民出門還要先闖“水簾洞”,再過“堵門路”:小區地下停車場自來水管道多處漏水、門前道路車輛亂停,居民反映強烈。但這一問題如今已被迅速解決。

“能高效解決問題,是因為我們堅持黨建引領,迅速動員起更多部門。”西苑街道辦事處相關負責人打了個形象的比方:“黨建像一根線,把不同領域、行業的黨組織融合貫穿起來,方便我們齊心協力解決居民反映的問題。”

典型引路,示範帶動。長期以來,我市堅持不懈打造過硬黨支部、加快黨員幹部培養,不斷完善黨組織和黨員評價機制,廣大黨員幹部積極性日益高漲,與群眾的聯繫愈發緊密。

榮成市東山街道樓底下村把黨課“搬”到田間地頭。村居環境髒亂差,黨員幹部帶頭拆除違建,村間道路愈發整潔。有了他們帶頭,老百姓紛紛投身村居環境整治行動中。現在的底下村,不僅成功摘掉“落後帽”,還成了十里八村的“世外桃源”。

深入基層深入一線、真正走到老百姓身邊的做法,在我市廣大基層黨員幹部中蔚然成風,黨建工作也與更多重點工作結合起來。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黨建引領紅色物業、商圈黨建、社區黨員報到、一社區一品牌……在做好現有工作基礎上,農村、社區基層黨組織還在創建更多黨建品牌和黨建工作新模式。

長處要更長,短板更要補齊。打開我市今年下發的《關於推進2020年鄉村振興重點任務落實的實施方案》,軟弱渙散村轉化提升被明確提上日程。隨著一項項政策不斷落實,愈發堅實的基層黨建工作將為經濟發展提供堅強保障。

今年,我市還將繼續抓好後備力量儲備,按照農村人才回引、黨員發展和社區工作力量梯隊建設、分類培養、能力提升、保障激勵的工作思路,做好新公開選任100名村支部書記等具體舉措,進一步激發村級幹部隊伍活力,為基層組織建設蓄足“源頭活水”。

念好“發展經” 紅火日子有奔頭

春光明媚,裡口山近郊休閒樣板片區,隨著綴滿枝頭的櫻桃陸續成熟,大棚裡種植戶們愈發忙碌。

“休閒農業是我們片區的‘主角’,僅張村鎮就規劃出採摘園2000多畝,建設採摘大棚160多個。”裡口山風景名勝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說,片區建設帶給村民的可不光是特色產業“一花獨放”。美麗鄉村、文旅景觀、新興社區……片區建設過程中,一項項嶄新成果也在串珠成鏈,勾勒出一個更富更美的振興藍圖。

樣板片區建設是我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更是基層發展的重要支撐。為此,我市在紮實推進現有鄉村振興樣板片區建設的基礎上,將再度培育一批市級樣板片區,拓展增設一批區市、鎮級樣板片區,繼續為區域經濟發展增添新動力。

通過把發展經濟與持續增加村級集體收入和群眾增收致富有機結合,基層“發展經”愈發紅火,百姓“致富路”越走越寬。

街道、鄉鎮間資源稟賦各有不同,只有根據轄區資源,“量身定製”符合鎮街實際的發展計劃,才能把特色優勢產業做大做強。

尋標對標先進地區,環翠區羊亭鎮將“產業鏈招商、做專業化園區”的藍圖一繪到底。隨著中節能環保產業園開工、7個新材料產業項目接連簽約落地、膜產業園正式開園等工作順利進行,羊亭鎮“引鏈、強鏈、補鏈”發展模式日趨完善,現代化產業園區建設不斷提檔升級。

“在持續推進常態化疫情防控的基礎上,我們正根據產業發展規劃,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羊亭鎮黨委書記周佳俊介紹,今年將圍繞打造中德生態示範城、國際新材料產業園兩大引擎,針對性地招大引強,真正把羊亭建設成融入中心城區的產城一體新板塊,為全鎮百姓帶來福祉。

羊亭鎮的發展只是我市基層經濟發展的一個縮影。眼下,榮成市俚島鎮發揮海洋資源優勢, 為海帶特色小鎮引來6個重點項目;經區崮山鎮牢牢抓住中韓自貿區地方經濟合作實體園區建設重大機遇,高端裝備製造等五大產業園區逐漸成形;歐樂坊購物中心等特色商業街區提升改造工作啟動,現代服務業和樓宇經濟不斷壯大。

放眼全市,高質量發展的思路在基層愈發清晰,越來越多街道、鄉鎮把資源“特色牌”打成發展“優勢牌”,實打實的發展紅利正為越來越多百姓帶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

抓實“小切口” 保障“大民生”

春日裡,文登區米山鎮西山後村養老服務站格外熱鬧,西山後村的志願者在養老服務站忙活,你和麵,我擀皮,他包餡,嘮著家常,不一會,一個個餃子就包好下鍋了。去年10月,村裡日間照料中心正式啟用,這裡成了村裡老人們的“心尖尖”。77週歲以上的老人全免費,村內已有46名老年人固定在這裡就餐。再往裡頭瞧瞧,食堂、淋浴房、休息室、棋牌室、門球場一個不缺,都是免費對村民開放。

這邊歡聲陣陣,那邊村裡的灰樹花蘑菇大棚裡也是很熱鬧,村裡黨支部書記於建福和村民們正把一堆堆新灰樹花菌棒搬進大棚擺上架子。即使戴著口罩,臉上的笑容也掩蓋不住。“就眼下這16個大棚,等到6月份就能出菇,又能給村裡添一筆進賬,再尋思給咱們老百姓添置點啥!”

發展,是為了更好地服務於民,造福於民,這是西山後村黨員幹部們最樸素的價值觀,也是所有威海基層領導班子共同的夙願。

保障民生,重在“不讓一個困難群眾掉隊”。近年來,威海將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化為決戰脫貧攻堅的方向和動力,立足“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狠下“繡花功夫”,脫貧攻堅工作不斷取得突破。

進入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大考之年,各項工作已進入倒計時,威海信之愈深,行之愈篤,從百姓生活“一枝一葉”著手,切實解決好教育、醫療、飲水等廣大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解決一批又一批民生痛點、堵點、難點問題。

在環翠區嵩山街道,街道黨工委書記王文萍帶著包片、包村幹部、村“兩委”成員,用了2個月時間挨家挨戶做工作、講政策、定方案,順利推進街道燃氣入戶、清潔供暖等配套改造,去年12月,五家疃村在全市率先完成燃氣入戶的那天,家家煮餃子慶祝,村民們都樂得合不攏嘴。

更換村內全部供水管道、水錶戶外集中、新建水錶井及閘閥室……近一個半月,文登區澤庫鎮澤庫村的改造現場一派熱火朝天,村裡自3月起就開始進行供水管網改造,新供水管網還能大幅度節水,預計節水量將達到以往總用水量的三分之一。

在榮成市蔭子鎮馬臺王家村,村委領導班子在通戶道路硬化前就提前做好了“四清”工作,集中拆除亂搭亂建82處,在通戶道路櫻花後又栽植苗木6600多株,村莊面貌煥然一新。

放眼威海各個基層戰線上,一張密實的民生保障大網正在織就,無數黨員幹部正奔波在各個角落,穿梭於滿足群眾的需求之中,成為民生保障工作中的中流砥柱。

用心用情 打通社會治理“最後一公里”

無數事實證明,群眾心齊氣順了,才能鼓足勁謀發展。

近年來,威海大膽探索實踐,創造性總結提出,“六治一網”市域社會治理模式,從貼近群眾需求、適應群眾特點來開展各項工作,讓群眾感受到了變化,獲得實實在在的好處,夯實了社會和諧穩定的基礎。

“起早三四點就去市場買新鮮的魚,玉米餅子,現蒸的饅頭,送去老人吃,我們今天送的是44家。”一大早,榮成市人和鎮北齊山村村民志願者陳喜妮就在村裡的“暖心食堂”忙活起來,他和同伴們要為全村的孤寡老人、老退伍軍人、殘疾人等準備營養豐富的“暖心飯盒”,村裡還買了一輛流動服務車,為行動不便的老人上門送餐。

像北齊山村“暖心食堂”這樣的志願者,人和鎮有5000多人。為激勵志願服務,人和鎮各村專門設立50萬元的信用基金,每季度召開村民大會,根據信用積分多少舉辦發放儀式,對信用積分達到一定標準的優秀志願者給予免費遊槎山、免費查體、行政服務免待號排隊等“綠色通道”待遇。

榮成市人和鎮是威海“信治”工作成果的一個縮影,作為全國首批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範城市,威海在全市推行“海貝分”信用積分制度,為年滿18週歲的市民建立信用積分檔案,在全社會形成人人講誠信、守誠信、用誠信的濃厚氛圍。

最生動的社會治理創新,無不蘊藏在最精細的管理模式之中,把基層治理精細化作為追求,把服務群眾的小事做到極致。

在高區怡園街道辦事處,部門、街道、社區、網格各種力量下沉到一線,形成基層治理的聯防聯控網,在迎接疫情“大考”中,各共建單位派出志願者1000餘人次,帶動志願者4000多人次,參與了所有社區隨訪調查、卡口值守、居家服務等防疫工作。

社會治理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讓群眾滿意,讓群眾受益,推進鄉村治理現代化,同樣是推進社會治理體系現代化的重要內容。

在文登區大水泊鎮初家村,每到月初,報賬員劉昌波都會把向村民報上個月賬目,每一項費用的審核,都要經過村民自選的三位財務監督員王文海、王永堂、王鍾信的監督和簽字,全程還要視頻錄像,每一筆收支都“有跡可查”“為人所知”,大事小事“倍兒清”。

大水泊鎮黨委書記滕新強說,多年前,大水泊鎮的信訪量曾在整個文登區處於前列。為此,鎮黨委從“三資”管理問題易發多發的環節入手,建立網上村級事務陽光平臺,把農村“三資”管理曬在陽光下,讓百姓看得明白、村幹部幹得清白。

初家村黨支部書記王汶旭笑著說:“剛開始也覺得忒繁瑣,但一段時間後,就發現村民們的精氣神兒都變了,願意幹,主動幹,現在村裡是一年一個臺階,越來越好。”

改變的何止在一寸一地,它正在更廣闊的威海土地上掀開新篇章,奮戰在各個戰線上的基層黨員幹部們,正以堅韌決絕的態度、昂揚向上的狀態、只爭朝夕的勁頭、苦幹實幹的作風,全力以赴,奮勇向前,信心在凝結,力量在匯聚,希望在升騰。(Hi威海客戶端記者 李森 初佳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