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歷史,有滋味~咸陽這兩條街入選陝西省歷史文化街區

歷史文化街區是歷史文化遺產

保護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

日前

陝西省人民政府公佈了

第二批省級歷史文化街區名單

咸陽兩條歷史文化街區上榜單!

第二批省級歷史文化街區名單

✦西安三學街歷史文化街區

✦西安北院門歷史文化街區

✦西安七賢莊歷史文化街區

✦咸陽中山街東段歷史文化街區

✦咸陽東明街歷史文化街區

✦榆林南大街歷史文化街區

✦榆林北大街歷史文化街區

✦榆林米糧市頂歷史文化街區

✦漢中東關正街歷史文化街區

✦漢中西漢三遺址歷史文化街區

✦鳳翔文昌巷-通文巷-氈匠巷歷史文化街區

✦鳳翔新莊巷歷史文化街區

歷史建築是一座城市的生動面孔

是一座城市的“DNA”

它承載著城市的歷史文脈與城市記憶

也體現了城市的文化品位與軟實力

小編帶你瞭解

咸陽這2條街的歷史

有歷史,有滋味~咸陽這兩條街入選陝西省歷史文化街區

中 山 街

在中國很多城市裡

都有一條以“中山”命名的道路

紀念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

在咸陽,也有一條中山街

它位於咸陽老城區的中央

呈東西向

東接東明街,為東門舊址

西連西寧街,為西門舊址

略微偏西,所以也被稱為“西大街”

有歷史,有滋味~咸陽這兩條街入選陝西省歷史文化街區

中山街街道南北兩側的店鋪,保存完好,古色古香,所以被稱為“老街”。

有歷史,有滋味~咸陽這兩條街入選陝西省歷史文化街區

中山街上的咸陽博物館(實際上是1371年建成的文廟),藏有不少秦漢文物。博物館的存放面積很小隻有區區1千多平方米,但在漢代文物館藏中卻首屈一指,其中的西漢三千彩繪兵馬俑最為出名。

有歷史,有滋味~咸陽這兩條街入選陝西省歷史文化街區

清乾隆十一年(1746),咸陽縣令柴建華創立渭陽書院,位於文廟的明倫堂後,大約修建有十間學舍。後來,經過不斷地發展,現在已經成為渭城第一初級中學,為當地培養了一大批傑出的人才。

有歷史,有滋味~咸陽這兩條街入選陝西省歷史文化街區

如今的中山街兩旁遺存的明清民居面目依舊古風猶存。除了個別大的商鋪高門敞堂,臨街兩排更多的是低矮的兩層閣樓,硃紅的木門板隨著開張打烊早晚裝卸,樓下開店,開著木格窗的閣樓上供商戶租住,店面旁一個窄狹的過道通往內院,是主家老老少少生活起居之所在。那些通道幽暗狹長,裡面的房屋密集擺佈,若非土著居戶,是難以管窺其中的天地,無從體驗屋內的百味人生的。

從明清時期至今,中山街已經有300多年的歷史,見證著咸陽老縣城的發展變遷,保留著不同時期的代表性建築,好像是一座鮮活的露天博物館。

東 明 街

在咸陽市區的老城之中

有一條不起眼街道

它的長度只有200米,寬度也不過20米左右

它就是東明街

為什麼一條不起眼的道路要單獨命名呢?

那是因為這條路歷史悠久

明清咸陽縣城的東門遺址就在這裡——

東明街位於咸陽明清老城的東南側

曾經被稱為“東大街”

它呈東西向,西接中山街,東連花店巷

有歷史,有滋味~咸陽這兩條街入選陝西省歷史文化街區

東明街早前有一座城隍廟,這座城隍廟為明洪武四年(1371)所建。1962年,籌建咸陽博物館之際,將城隍廟的建築拆除,搬至文廟,融為一體。

城隍廟對門有一個名叫“義興社”的秦腔劇團,帶有劇院,那時挺有名氣,生醜淨旦,名角薈萃,最紅的是任哲中、傅鳳琴、田藝祥等。

有歷史,有滋味~咸陽這兩條街入選陝西省歷史文化街區

東明街上還倖存著一座老建築,那就是道路南側的“新興油店”舊址。它建於明朝初期,距今已有600多年曆史。自古就有“先有油坊店後有咸陽縣”之說。現存門匾上“新興油店”四字是清光緒年間書。2008年9月16日,這裡被公佈為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有歷史,有滋味~咸陽這兩條街入選陝西省歷史文化街區

近年來,隨著城市的發展,東明街的老房子所剩無幾。但在東門遺址外,雄偉的清渭樓拔地而起,寬闊的大廣場繁花似錦。

咸陽老街

是這個日漸繁華的古城鬢角的一絲白髮

是她額頭的一線皺紋

是我們記憶中那張褪色泛黃的老照片

它承載著咸陽揮之不去的歷史記憶

有空不妨到這裡走一走

來源:陝西省人民政府 咸陽日報親網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