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漢景帝時的傳說: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出自漢景帝時的傳說

漢景帝登上帝位不久,便提拔晁錯任內史,沒過多少時日又將晁錯升為御史大夫,位列三公之一。晁錯為了感激漢景帝的提攜,積極地為穩固漢景帝政權出謀獻策,晁錯極力舉張漢景帝削藩。藩王們收到消息後,恨死了晁錯。於(154年)諸侯王們聯合起來以清君側的旗號開始叛亂造反,這就是著名的七國之亂。偏偏這個時侯,天庭也有不少桀驁不馴的小仙作亂,弄得仙界也混亂不堪。天上人間亂作一團。

出自漢景帝時的傳說: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平亂

‘’天庭混亂之際,不少妖孽,也在人間作起妖來,他們潛入各路諸侯王的隊伍中推波助瀾,幫助反王們禍亂天下。”

漢景帝劉啟為平定叛亂,令太尉周亞夫帶領三十六位將軍整軍開往叛亂之國進剿。

正值平亂大軍浩浩蕩蕩開赴之時……赤腳大仙下得凡來,原本是想在凡間引渡一個有品性的能人去天庭堪亂,沒曾想下界妖孽趁著天庭混亂之時,在凡間作怪!

出自漢景帝時的傳說: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赤腳大仙一看這情形,為免凡間生靈塗炭!便暗中協助平亂大軍堪亂。那些潛藏在諸候王軍隊中的妖孽們,見到赤腳大仙來干預他們的好事,便紛紛脫身隱去。

沒了這些妖孽的相助,反王們的氣勢先折了。七國之亂就這樣戲劇化的結束了。叛軍被解散後,劉啟便把諸侯國的權力收回到中央政府。

然後,順勢裁撤了大批諸侯國官吏,經此一役……諸侯王的行政權和司法特權被削掉,從此諸侯王割據問題徹底解決了,人民也開始安居樂業。

赤腳大仙探訪張百忍

話說赤腳大仙見叛亂已定,便抽身繼續探訪,一日他踏著祥雲行到一個偏僻的村落時,夕陽己開始西下,這片水土在霞光和炊煙的籠罩下,儼然就是一處雲蒸霞蔚的仙境。

出自漢景帝時的傳說: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雖然這個地界比較偏僻,整體感覺顯得平靜而祥和。管理這片土地的是一個姓張名百忍的鄉紳。

此人很開明,他親民為善的作事風格,博得了鄉親們的愛戴,在鄉黨們眼中,他做人公允,作風正派,為事勤勉。這方圓百十里地界,被他治理得路不拾遺,夜不閉戶。

赤腳大仙在這裡看到了人性的光輝,覺得張百忍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他心想,現在仙班如此混亂不堪,正需要一個這樣的人來仙界主事治理。‘’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於是他回到天庭,聚集眾仙家開了一個協商會議,提議天庭修改天條,啟動改革舉措:一是糾正天界懶散現象;二是重點整肅官僚作風;三是打擊體制內腐敗;四是啟用凡夫張百忍主持天庭事務,給天庭注入新鮮血液。

眾仙商議後,採納了他的提議。然後赤腳大仙代表眾仙把張百忍引渡到了天庭,到了天庭後張百忍不負眾望,不但調和了大仙與小仙之間的矛盾,還一舉將混亂的局面理清,弄得秩序井然,井井有條。那些作亂的小仙們也安分了,服了。

出自漢景帝時的傳說: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天庭安定後,眾仙們通過選舉表決,一至通過,推選張百忍做了玉帝。

仙境也就恢復了往日的風光,便成為了人人嚮往的理想烏托邦。身為玉帝的張百忍,堪亂有法,治仙有方。眾仙們也就服服帖帖各司其職。


張百忍此刻的成就感滿滿的,仙家的滋味,無上的權力,他開始膨脹了起來,於是他把他所有的的親屬和親近的人都召到了天庭,分別安排了職位和去處,如此任人唯親。眾仙們也無言以對,依照新的天規,他擁有任免“天上,人間,地獄三界的權力,還掌管著三界的生殺大權。”眾仙家敢怒不敢言,還眼睜看著他把雞啊!狗啊都弄到天庭——“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出自漢景帝時的傳說: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於是,以前他家的雞,狗也都跟著他沾了光,一起上天庭分享著神仙生活。僅僅只有他家養的豬沒帶上,嫌它太髒太笨,把它丟在了凡間。最後豬便成了人間的犧牲品,後來人們把豬喂肥以後就將它殺了,豬肉成了美味食材,豬頭用來祭祀。可謂物盡其用……

結語


這個世界沒有人是不變的。優秀的人,一旦挪動了位置,升到另一個高度俯視你時,你就會漸漸地感覺陌生起來。本文中的鄉紳張百忍,原本是一個小鄉村的管理者,因人品好,又有出色的政務管理才能,還深得鄉黨們的擁戴。他這些優良的綜合素質,恰巧被正在探訪的赤腳大仙看中,機緣巧合便被引渡到了天庭。從此他一步登天,到了天庭後,利用自己的管理才能,終於將天庭的混亂肅清,得到了眾仙家的擁戴,成為了上天的主宰(玉皇大帝)——“一旦權力失去監督,人性的劣根性就會肆無忌憚地突顯。”讓事實上,現實生活就是這麼的讓人匪夷所思,你崇拜的人,不確定在某一天會失你失望,因此,忽然間你會感覺迷茫,會為你之前的認知感到失落。

歷史是筆寫的世界,是紙上的乾坤,我們可以把真實的歷史完美地嫁接在寓言裡,神話中。歷史是歷經歲月洗禮中更新翻錄的,時間越久越離譜

"舊史新說"換一種方式來解讀。可以讓人性的光輝和智慧,簡單,明瞭。“實與虛”的結合。能更完美地詮釋人物及人性,也能輕鬆地解讀好與壞的脫變過程,最重要的是,能貼切地揭示人性的自私和狹隘,還能無顧忌地摒擊人類社會某階段的荒唐,虛偽,黑暗與殘酷。文史之說如同黑夜裡的明燈,充滿著智慧的光芒


筆者寄言:

雖然每個人都是孤單的個體,但又不得不去關聯令自己討厭的人和事物,我們都不想別人干預自己的生活,卻又脫離不了被幹預的命運。很多事我們不想與別人達成共識,於是便悄悄地變成了相互疏遠的個人。我的觀點不一定要得到別人的認可,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思想高度。

文|文史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