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慧君散文:家有小女已成人

作者:卢慧君

这是第二次送女儿上学。

第一次是四年前,女儿刚刚考入郑州大学。郑州距离家700多公里,不算太远。女儿不是娇生惯养之人,也不是没有独自出过远门,更不是不相信女儿的能力,但我还是选择了送。“儿行千里母担忧”,儿女的安全永远是父母的牵挂。另外是想看看女儿将要生活四年的城市和校园。

郑州大学很大,四个校区占地近5000亩,师生7万多人,环境优美。逗留了三天,我逛遍了女儿所在新校区的景点和附近的市场。临别,千叮咛万嘱咐,要和同学搞好关系,吃亏是福,多忍让包容;出门尽量和同学一起,晚上早点回寝室······絮絮叨叨一大堆,归结为一句话:安全第一。女儿一边应允,一边让我不要操心,说是会照顾好自己的。但回头看着瘦弱的身影淹没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心里还是忍不住心疼,强忍着未让眼泪流下。

所好现在通讯发达,女儿每天的动态随时掌握,只有收到平安信息,晚上才会安然入睡。

大二那年元旦,女儿在未和我们打招呼的情况下,和寝室一女生去了开封。那晚,发信息久久未回,我就打电话,电话通着,就是没人接。我想会不会去洗手间或洗澡去了?又等了很久,快十点了,我又打了一个电话,还是没人接。这一下我慌了,头脑开始胡思乱想,以前说过让她把同学的电话给我们留一个,方便联系,她执意不肯,说我多此一举,此时发现我是正确的,只怪自己没有坚持。事已至此,我只好翻找出录取时学校寄来的一些信息,把上面留的电话挨个打遍,看着一个个无法接通,我全身开始发抖,眼泪已“哗哗”往下流。最后终于打通了一个保卫处的电话,那人给我说了女儿所住那栋楼的电话。打通后,阿姨说马上去看,等了十来分钟,我刚刚松懈下来的心又提到了嗓子眼,从一楼到三楼,怎会需要这么长的时间呢?正在我万分焦虑时,阿姨回了电话,原来是我说错了房号,阿姨才在打听呢。据室友说,女儿和另一海南女生去了开封。一路有同伴我才稍稍放了心,这时已是深夜十二点了。这么晚打扰大家,心里很是过意不去,我真诚地给阿姨和保卫处的老师道了谢。

第二天九点左右,女儿回了电话,室友已经把情况告诉了她。我劈头盖脸就骂,女儿不停道歉解释,说是太累了,到酒店洗了就休息。电话调成静音,放在包包里没有取出来。平安就好,平安就好,至此,悬着的心才终于放下来。

四年一晃而过,不知是女儿成长的太迅速,还是我们衰老的太快,一切都已发生了逆转:女儿不放心我们出行。

办完报名手续,又在暨大校园转了一圈,回宾馆已是下午五点多。跑了一天,有些累。吃完饭,女儿本想好好休息,已良好的状态迎接第二天就要开始的新的学习生活。说好的让我们自己去广州、深圳、珠海等地转转,但她想到我们是一对路痴,担心我不会买票,坐错车,把地铁方向坐反,走错出口······总之一如当年我对她,一百个不放心,千叮咛万嘱咐。我嘴上说,放心放心,你妈是谁?但心里真的很虚,“知女莫如母,知母莫若女”。她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除了天天经过的地方,即使熟悉的路段,上了车,便犯起迷糊来。就连我经常去的市图书馆会议室,只要进去,我就找不着方向了。开导航也是闲的,我不会看地图。

女儿思前想后,还是不放心,她觉得有必要让我实地亲自动手操作一遍才行。尽管我再三保证绝对没问题,不会跑丢,她就是不行。于是,强打精神出门,坐地铁去看广州的小蛮腰。这次她什么都不管,全程让我操作,熟悉流程,特别是倒地铁和出口,反复叮咛。

想到前年和女儿去上海、杭州,一路上我不操任何心,一切有女儿,我只管在后面付钱就行。没有女儿在身边,我真的不踏实。但只能硬着头皮,精力高度集中,生怕出错。

所好,一切都还顺利,每走一个地方,给女儿发一个信息。这不是当年的翻版吗?只是换了角色而已。女儿的回复是:棒得很,加油!简直是幼儿园老师鼓励小朋友的话,老小老小,难道我老成这样了?不过,因为女儿的关心,我不但不计较,心里反而乐滋滋地接受了。

女儿时刻关注着我的去向,遥控指挥,我有不懂的地方随时向女儿请教。去深圳、珠海高铁的票都是女儿网上提前买好,我只需取票就行。特别是去珠海时,女儿给我订了一家离闹市较远的民宿,因为我的粗心,找住宿时很是费了一番周折。不过环境真的很好,我还写了一篇文章,算是一种收获吧。

时光的脚步是如此匆匆,曾经以为我是女儿的依靠,能为她遮风避雨,现在才发现,她羽翼已丰,不需要我的庇护了。而且很快,她将展翅高飞,离我而去,去实现自己的梦想,我在依依不舍中看她渐行渐远的背影。

作者简介:

卢慧君散文:家有小女已成人

卢慧君,笔名锦时素年,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安康市作家协会会员。《千高原》杂志签约作家《汉江文艺》签约作家,有作品发表在报刊杂志和各大网站,多篇文章编入中、高考语文阅读模拟真题,有文章收录《2018中国散文排行榜》,散文集《青春如花》已出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