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劍河縣岑松鎮巫亮村綠油油的山樑上,仿野生食用菌種植基地的黑木耳迎來了採收季。鬱鬱蔥蔥的樹林裡,一排排整齊劃一的黑木耳菌棒特別顯眼,村民們分散採摘,將菌棒上成熟的黑木耳摘下裝入各自的框內,現場一派繁忙景象。
據巫亮林下仿野生食用菌種植基地負責人楊漢波介紹,貴州劍榮菌業有限公司作為劍河縣“一縣一業”食用菌產業的龍頭企業,負責菌種研發、菌棒菌菇生產、銷售和技術指導等,將菌棒發放到各鄉鎮基地。巫亮林下基地佔地150畝,種植木耳100萬棒,覆蓋貧困戶323戶,1468人。目前,黑木耳已進入豐產期,基地日產量達2萬斤以上,預計總產量達250萬斤左右,每天吸納就業群眾100人左右。
農業生產季節性強,如何既能不誤農時搶抓時節,又能做到疫情防控與林下產業發展兩不誤,基地負責人告訴我們,為了把耽誤的時間搶回來,把遭受的損失補回來,基地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礎上,有序組織農民進行採收,確保把損失降到最低。
基地通過“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將貧困戶與公司聯繫在一起。有了龍頭公司的技術、保低價收購等多方面的支持,基地不僅可以有效地帶動周邊農戶脫貧致富,還優先吸納建檔立卡貧困戶到基地打工,開闢出了一條特色農業脫貧致富路徑。
“以前是出去打工,現在受疫情影響,我也50多歲了,不想出去,想在家附近找活做,我老婆在這裡做,我也跟她一起來,在這裡就是多勞多得,一天最少都是120元,最多也能得180元。”巫亮村建檔立卡貧困戶田景龍高興地說道。
2019微信里舍不得刪的幾個公眾號!
彭邦卿 | 往後餘生,全都是你
馮玉照|快門間的苦與樂
請期待,我們的城市正在重啟!
油紙傘,最浪漫的老手藝
本刊記者/ 肖芳 通訊員/張碧桃 李南星 本期編輯/方媛 張國琛
編校/廖迅 編審/吳遷 夏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