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皇室取名规则,为何朱雄英"特立独行"?嫡长孙就能为所欲为吗

前段时间由汤唯和朱亚文领衔主演的《大明风华》

火遍了朋友圈,萌蠢可爱的朱家四父子也给观众带来了不一样的皇室家庭伦理剧。其中,永乐帝和建文帝佛塔相见泯恩仇,更是达到了剧情的一个小高潮,也阐述了全文的主旨,为后文的剧情走向奠定基础。

建文帝,即朱允炆,是懿文太子朱标的次子,明朝的第二位皇帝,在靖难之变中下落不明,去向成谜,有说朱棣派遣郑和七下西洋,其中一个目的就是为了寻找建文帝。朱允炆大起大落的政治生涯,扑簌迷离的人生结局,也使其成为众多小说、电视剧的主角,从而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

明朝皇室取名规则,为何朱雄英

相比之下,他的哥哥朱雄英就低调得多,大部分明史的业余爱好者,对其知之不深。那么,朱雄英作为朱标的嫡长子,他有怎样的人生际遇,他的名字又为何在明朝的众多的皇室子女中显得尤为特殊?我们首先从明朝皇子皇孙的取名规则讲起。

一、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克

1.朱重八要改名

朱元璋,原名朱重(chóng)八,关于重八这个名字的由来就有很多有意思的说法。元代统治者排斥汉文化,普通老百姓没有资格取正式的名字,通常按照排行和父母年纪加和作为名字。比如朱元璋的父亲朱五四,就是他出生的时候父母年纪加和为五十四岁,所以叫做朱五四。

朱重八排行第八,所以叫做朱重八。当然,也有民间传说,说朱元璋生下来的时候,身上有虫子爬,所以取名虫扒,谐音重八。

不管如何,朱八八同学从底层老百姓奋斗到九五至尊,

对自己家族没有正式名字的现状深以为耻。因此朱元璋发达之后,就把他父亲朱五四的名字改为朱世珍,自己这一辈改为兴字辈,为几个哥哥分别取名朱兴隆、朱兴盛等。

2.明朝皇室子孙的取名规则

为了重建家族礼法秩序,也为了从根本上否定元朝对汉文化的荼毒,宣扬汉文化,维持统治权威,朱元璋为子孙后代定下了复杂的取名规则。

明朝皇室取名规则,为何朱雄英

首先,他给每个儿子定了一个辈分表,每个表20个字,从孙子开始依次向下取名字。太子朱标家的20个字就是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比如朱允炆的长子就叫朱文奎。

当然朱标的这一支并没有发扬光大,大家比较熟悉的还是燕王朱棣家的20个字:高瞻祁见祐,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从朱高炽(明仁宗)到朱由检(崇祯帝),历代皇帝名字的第二个字都和这20个字顺序相同,明朝皇帝之间的亲属关系是不是一目了然呢?

其次,第三个字必须带有一个五行的偏旁或组成部分,并以火土金水木为顺序依次循环。五行说的具体年代已不可考,上古时代,伏羲依据洛河图创立了八卦,自此阴阳五行说便逐渐流行。以金木水火土五行来取名并不稀奇,宋朝时的朱熹、秦桧家族以及南齐高祖萧道成等均有以五行命名的子孙。

常有人诙谐得说朱元璋为元素周期表做了巨大的贡献,子子孙孙枝繁叶茂,

为了满足五行命名规则,他的子孙们不得不绞尽脑汁,甚至开始造字,比如朱慎镭、朱同铬、朱在钠、朱恩钾等,这些字也成了高中时元素周期表常见的字。

二、朱雄英,皇室中不一样的烟火

1.朱雄英的人生际遇

史书中关于朱雄英的记载,非常之少,毕竟他还未成年就夭折了,在浩浩荡荡的历史长河中,只是一颗不起眼的尘埃。据《明太祖实录》记载,朱雄英是皇太子朱标的嫡长子,名将常遇春的外孙,生母是孝康皇后常氏。

明朝皇室取名规则,为何朱雄英

在医疗卫生条件低下的古代,儿童未成年就夭折是常有的事,即便是生在帝王家的朱雄英也不例外。朱雄英于洪武七年十月二十七日生于应天府(今南京),于洪武十五年五月初一薨逝,只活了八岁,死后被追封为虞王,谥号为“怀”,葬于钟山,后世称之为“虞怀王”。

2.朱雄英的名字之谜

史书中关于虞怀王的记载是在太少,仅《明太祖实录》及《明史·卷一百十八·列传第六》中有提到朱雄英,但由于他实在是过于英年早逝,有关他的记录也是寥寥数笔

作为朱元璋的嫡长孙,朱雄英身份贵重不言自明,但为什么他的名字不是朱+允+火字旁的单字?在大明147年的历史中,为何就他一个人的名字在皇子皇孙中显得如此另类?

记载稀少,年少夭折,朱雄英的名字之谜是不是就难以解开了呢?事实并非如此,朱雄英名字另类倒不是因为他本人天赋异禀,而是生的太早。

读到这里,读者可能有些疑惑,这和出身时间有什么关系?不仅有关系,还有大大的关系。

3.《皇明祖训》与皇室子孙的命名规则

明朝皇室取名规则,为何朱雄英

皇室子孙的命名规则其实都记录在一本叫做《皇明祖训》的书里,《皇明祖训》于洪武二年开始编纂,洪武八年编纂完成。

洪武九年及洪武二十八年都对《皇明祖训》进行了修订,而皇子皇孙那近乎严苛的命名规则正是来自于《皇明祖训》中礼仪篇,“凡东宫、亲王位下、各拟名二十字。日后生子及孙,即以上闻,付宗人府。所立双名,每一世取一字以为上字;其下一字,临时随意选择,以为双名,编入玉牒。至二十世后,照例续添,永为定式”。

从时间线可以看到与皇室命名规则有关的《皇明祖训》在洪武八年才编纂完成,而朱雄英出生于洪武七年,即朱标儿子的允字辈是在他出生之后才定下的,所以朱雄英是没有机会和他的弟弟一样,名字的第二个字为允字。

我们虽然解开了朱雄英的名字第二个字不是允字的原因,但纵观朱元璋儿子们的名字,朱标、朱樉、朱棡、朱棣、朱橚以及朱桢等,都带有木字旁。

可见五行取名一直是老朱家的传统(当然朱元璋本人的名字不带五星偏旁,但名字也不是他取的呀),是早于那20字辈分的设定的,

《皇明祖训》能解释朱雄英为啥名字不带允,但解释不了他名字里没有五行偏旁

4.朱雄英,或许是朱雄煐?

民间传说因为朱雄英早夭,使得朱元璋开始相信五行风水说,觉得有种神秘的力量在左右世界万物,由此定下来五行取名规则。但这种说法显然是站不住脚的,朱元璋有26个儿子,如果他不是一开始就笃信五行说,就解释不了他所有儿子的名字都带木字偏旁。

明朝皇室取名规则,为何朱雄英

有一种说法是,朱雄英其实应该写作朱雄煐,五行常用的说法是金木水火土,其实按照五行相生的说法应该是金水木火土,即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朱标带木字,按照木生火,下一辈应该是带火字的偏旁,所以朱雄英真名其实是朱雄煐,这算是一种靠谱的说法。

既已解开朱雄英的名字之谜,那我们就来看看有明一代皇室子孙取名到底闹出过哪些笑话,又有什么不为人知的心酸呢?

三、哭笑不得的取名之路

前面说到朱元璋为了维护家族秩序,避免子孙重名,特意定了辈分,并且留下了严格的取名规则。为了符合名字里带有五行偏旁,皇室成员也顾不得雅不雅了,“钳”、“铡”等寓意不祥、读音不雅的字也用上了,甚至开始造字,但这都算幸运,有的宗室成员直到年老都没有名字,这是怎么回事呢?

朱元璋分封藩王,为体现皇帝作为整个皇室大宗的无上权威,规定宗室成员年满五岁,需向朝廷请求赐名,一般需要经过王府代奏→宗人府审核→礼部拟名→皇帝赐名等步骤,宗室成员才能正式确立身份,并享有皇家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待遇等,请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王府有代奏之权,这让部分亲王、郡王及长史等看到了财路,疯狂索要贿赂。

明朝皇室取名规则,为何朱雄英

此外宗人府有严格的审核制度,罪臣之后及生母不祥者均不予取名。即便宗人幸运地绕过了这两关,在礼部拟名阶段,仍要遭受宦官及礼部大臣的盘剥,因此部分贫困的宗人根本没有能力请名,年老也没有一个正式的名字,十分可怜。

四、结语

朱雄英因为出生在《皇明祖训》制定之前,子孙的辈分尚未确定,因此名字第二个字不是允字,按照老朱家五行取名的传统,他的真名应该叫做朱雄煐。

此外,朱元璋为了维护皇帝在宗室里的无上权威,规定宗室成员年满五岁,需向朝廷请求赐名,但请名路上各个利益相关方层层盘剥,致使部分宗人一生都没有一个正式的名字,这恐怕是他始料未及的。

作为帝王,朱元璋无疑希望大明的江山能延续千秋万代,但在时代的跌宕起伏,风云变幻中,没有一条是恒古不变的金科玉律,只有符合时代的发展,才能长治久安。

参考文献

《皇明祖训》

《明太祖实录》

《明史》

《明史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