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無高低貴賤,你當真是這樣想的?

工作無高低貴賤,你當真是這樣想的?

前言

讀者的信件從全國各地如雪片般飛來……有的讓我當他的精神導師,指定我在某年某月某日必須為其解答精神疑惑,否則就要死給我看。小說人生髮表之後,路遙每天不得不進行重複的拆信、讀信、回信。

在面對生活包含的困境和生命給予的誘惑時,不少人心生迷惑無計可施,人生裡的主人公高加林成了他們理想的寄託,高加林的命運自然也牽掛著他們那顆躁動不安的心,一直跳動到了現在。

工作無高低貴賤,你當真是這樣想的?

人生總是這樣。寂寂無名時,渴望天下誰人不識君;功成名就後,又想偷得浮生半日閒。這部1982年發表的小說,共分上下兩冊, 23章,14萬4千字。

俗話說三歲看到老。在村裡,不管信不信這個,都會不停地被問到。大人們愛抓著小孩,問以後長大想幹啥?從孩子的回答裡,找可以證明這孩子以後有出息或沒出息的證據,這種習慣一直延續到現在。

當然對不同的孩子,大人們期望他們回答的詞也不一樣。無一例外的是所有的孩子被問到時,並不知道該回答什麼才是對的,或者他們壓根不知道以後想幹啥到底是什麼意思。這個時候,大人們的偏見就會顯現出來。從他們給孩子們的選項就可以看出被問的孩子是個聽話的乖娃還是個搗蛋錘錘。

聽話的乖孩子往往會聽到類似於:科學家、開飛機的、坐車的、當官的、上大學的這類詞。調皮搗蛋的孩子則不得不從當農民、拉車的、搬磚的、撿破爛的這類詞裡找一個充數。

小時候覺得,一個人以後的成就居然這麼簡單,實在是覺得神奇。每當被問到的時候,我總要小心謹慎地想以後應該幹啥。後來慢慢知道了這其中的玩笑成分,也就不在意了。反倒對這種行為感到多少有些莫名其妙。你並不會因為你希望以後成為什麼人,你就會成為什麼人。存在主義哲學認為:人不是生來就知道自己要成為什麼人的。你之所以成為你現在的樣子,是你在面對人生的每一次選擇時所做的決定造就的。

用陳忠實、路遙都大加讚賞,並引以為啟蒙導師人物,曾經寫作《創業史》的作者柳青所說:

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

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業上的岔道口,個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

工作無高低貴賤,你當真是這樣想的?

要說人生的意義是什麼?恐怕沒有人比《人生》的主人公高加林體會更深刻。

高加林是一個在中國的西北地區,以黃土溝壑縱橫為主要特點的山溝溝出生並且長大的男娃。關於他的童年小說並沒有交代,這反倒給了我們很多想象的空間,小說當時的背景,尚處在各處農村施行農業學大寨。每家每戶都被編成生產隊,無論男女集體勞動集體分配。

在這樣的環境下,農村地區唯一手不摸鋤把兒的活就是老師了。這也是人人羨慕的一份工作。

因為村主任高明樓的二兒子要回村了,因此高加林理所當然得讓出小學教師的蘿蔔坑。高中畢業的高加林面對的人生第一場考驗就此展開。

(一)為什麼我不是海明威?

失業,在農村是一個不太主流的詞,甚至農民們也很少提起它,往往會用另一種說法“下崗”。因為以土地為生的農民,終日在和土地打交道。除非生命終結或喪失勞動能力,農民是可以幹到死的一份工作,這也是為什麼很多農村的老年人在多數人看來本該已經修養將息的年紀,還一直保持著勞作習慣的原因。

雖然對農民來說下地幹活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但面對生活的一次打擊。高加林還是花了很長時間才想通這個道理。但是他的想通實際上帶有某種報復命運的意味,這種心理促使他在下地幹活時不惜命,翻地掄耙子他為了報復命運,不惜弄得雙手是血泡即便鮮血染紅了耙子也不停手。這個時候的他是打定決心要破罐子破摔了,然而同村的順德爺爺看在眼裡疼在心裡。及時阻止了這個親眼看著長大的孩子,正在進行的荒唐舉動。

(二)工作無高低貴賤之分,你是真這麼想的嗎?

同樣看在眼裡的還有一個叫劉巧珍的姑娘,她並沒有上過幾天學,是同村一個能行人劉立本的二女兒。以劉立本在高家村的聲望和實力,他決計不會和窮的叮噹響的高玉德老漢結上兒女親家。事實卻遠非他所想的那麼簡單。

高加林的瘋狂勞作被順德老漢和劉巧珍同時記在了心上。他們開始用各自的方法展開了對高加林的幫助。順德老漢通過和高明樓談判,為高加林爭取了一份不怎麼體面,但卻相當輕鬆的活,而且也擁有了更多的自由。一開始高加林對進城掏糞感到難以接受,好在當時同去的還有已經對他暗示出愛情的劉巧珍作陪。一切似乎開始走向比較和諧的音符,當他們和順德老漢一起進城拉糞的那天晚上,看著月亮聽著順德老漢唱的信天游。被生活無情對待的高加林模糊中開始了自己翻江倒海的思索。人生的意義是什麼?沒有當上小學教師的人生是否是沒有意義的?他迫切需要一個正確答案,但人生的道路上從來沒有正確答案。

在縣城大院裡,晚上乘涼的人多,選這個時候去拉糞自然少不了口舌。如果說進城前的高加林對生活還有迷茫中的一絲欣慰,那麼和別的生產隊搶大糞,繼而又被縣城大院裡一堆男男女女不懷好意地咒罵的高加林,對自己的命運又有了不一樣的看法。

(三)賣不出去的饅頭,實現不了的理想

一開始高加林和劉巧珍的相處並不公開化。很快,高加林因為家裡生計,不得不去縣城賣饅頭。縣城的一切都讓他無比嚮往,但胳膊上挎著的饅頭籃子讓他無法自然的在那裡說一句話。偶遇在縣城廣播電臺當播音員的黃亞萍和即將出差的張克南,兩位老同學的光鮮姿態和體面身份讓他羞愧的無地自容,甚至不能當他們的面承認自己已經確確實實沒了工作。

挎著籃子再次回到大馬河橋時,籃子裡的饅頭一個不少。正當他覺得生活已無希望再次垂頭喪氣時,劉巧珍的身影出現在他面前。自願幫他去賣饅頭使得他無比羞愧,不光是因為她看出了自己的窘迫,而且還維護著他的面子。事後我們知道,劉巧珍當然沒有賣出去一個饅頭,但是她確確實實把錢拿了回來。那是她拿了自己的錢,日落西山人們早回家了,任憑你再能說會道,你也沒法把饅頭賣給空氣。

在縣城裡的自尊受挫和在農村被仰慕,複雜的心情一直糾纏著高加林這個正因人生該往何處去而迷茫的青年,直到轉機的出現。

(四)從天而降的機遇,看似美好的前途

著實命運對高加林的考驗還沒有結束。

一直渴望著進縣城,找一份體面工作,光耀門庭改變命運。這個火種從未在高加林的心中熄滅過。如果有人不能體會這種矛盾心理的感受,只要辭去所有工作,去黃土高原的腹地陝北地區住上一年半載,就會對高加林迫切希望改變自己命運的城市的嚮往之情。

獨特的地理地貌塑造了黃土高原豐富的地質特色,也造就了陝北地區的鄉土特色。無法改變命運的人甘願留在大山裡的人生活的安居樂業,渴望走出去見世面開眼界闖蕩人生的人則想象著山外世界。

意外降臨的機遇似乎像人生中的一次轉折獎勵一樣,讓高加林興奮不已。遠在外地當兵多年未見的二叔高玉智光榮回鄉,雖然明面上拒絕了高加林希望進城工作的請求。但因為他復員以後的幹部身份,村主任高明樓和當了勞動局副局長的馬佔勝,很會來事的把高加林調動到了城裡,跟著一位通訊員跑新聞寫稿子。

這次突如其來的轉折,足足讓高加林高興了很久,這個看似光明的未來當真是他的最好出路嗎?

(五)不作死就不會死,懸而未決的人生

經過猶豫高加林終於拋棄在農村已表衷心的劉巧珍,轉而去那個機會無限的縣城去尋覓人生的新機遇。放下了鋤把子拿起了筆桿子,上學時候的世界知識再次活躍在腦海。因為工作關係,通訊員和播音員有了更多的接觸機會,這一接觸瞬間激發了高加林和黃亞萍在學校時就已經埋下的傾慕種子。

相比高加林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張克南顯然像是一個很寡淡的大老粗。很快,高加林和黃亞萍便走到了一起,他們各自的男女朋友也都告吹。身在農村的劉巧珍沒有過多地反抗,甚至她那個能行了一輩子的父親劉立本,也只是在暗地裡發狠心要打斷高加林的腿。然而消沉的張克南很快便被他媽看出了原委,這位在城市裡生活了許久的婦女,自有一套通天的本事和決心。

不多時,高加林還在外地學習。他的工作和城市人的身份就被剝奪一空,黃亞萍和他像是交割財產的生意人一樣把雙方的關係斷的一清二楚。儘管黃亞萍在此之前還曾經為他去求過父親在南京給高加林找一份工作,可是這對沒有了城市戶口的高加林無異於畫餅充飢。因此黃亞萍只是表演一般的痛哭一場然後拂袖而去。

不多時,高加林就不得不捲鋪蓋走人了。村子還是以前的村子,大馬河橋還是大馬河橋,只是橋上沒有推著自行車等他的人。小孩們編的信天游針扎一樣刺痛這個青年,再回高家村的高加林,聽著順德老漢感嘆劉巧珍:像金子一樣的姑娘。手抓兩把黃土,哭喊著:“我的親人啊”最後在順德老漢的懷裡哭成了個孩子。

工作無高低貴賤,你當真是這樣想的?

人生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這個問題高加林無法回答,因為路遙並沒有續寫高加林的結局。路遙也無法回答,因為每個人的人生有各自的故事。

這個時候,我又想起了書的開頭,柳青所說的話:

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

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業上的岔道口,個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