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成功 比努力更重要的是:做更少但更好的高價值工作

要想成功 比努力更重要的是:做更少但更好的高價值工作

價值決定價格

素有香港第一金融自媒體的公眾號“Spenser”創始人Spenser2017年開始創業,創業初期,非常投入,自詡白天當老闆,晚上睡地板,做事情親力親為,從大局到細節全都自己把控。

隨著業務越來越多,公司也不斷招工,但是仍然覺得很忙很累,經常覺得時間不夠用。


我們的工作是不是也常常遇到相似的問題:

每天過得特別忙碌,每件事都想做到盡善盡美,卻無法創造亮眼的成績;

想學的東西很多,但是沒一樣堅持下來;

捨不得放棄任何一個機會,結果沒一樣做得讓人滿意;

有很多事情佔用了我們的時間,但是最終帶給我們的回報卻很少,這些問題之所以會出現,原因恰恰是因為事情做得太多。


大家都是24小時,為什麼有人更優秀?很多人都說是因為優秀的人比你更努力,但其實努力這個事情個體差異不會超過50%。但是人和人之間價值差異會高達百倍。

仔細觀察,你會發現那些高段位的人,做得都是更少但更好的高價值工作。

高價值工作意味著你要把大部分時間分配給那些能“帶來高價值結果”的任務。

《深度工作》的作者卡爾·紐波特認為,如果我們想不斷獲得更高的成就,就必須不斷地產生高價值的結果。這是工作和生活中取得真正進步的唯一途徑。

為什麼要做高價值工作?

冪律定律:每件事的重要性和回報率不一樣


要想成功 比努力更重要的是:做更少但更好的高價值工作

冪律分佈曲線

1895年,一位叫帕累託的意大利經濟學家在研究國家的財富分佈時,發現了一個很有趣的現象:每個國家的財富都呈現出一種分佈方式,少部分人佔據了大部分財富,而大部人擁有少量財富。這就是冪律定律。

冪律定律最明顯的特徵就是高度的不平均。常見的“二八法則”、“80/20定律”、“馬太效應”、“長尾理論”、“關鍵少數法則”、“不重要多數法則”、“最省力的法則”、“不平衡原則”就是這個定律的最通俗說法。

冪律定律指出,在任何一組系統中,最重要的只佔其中一小部分,約20%,其餘80%儘管是多數,卻是次要的。

20%的人佔有80%的財富,20%的客戶帶來80%的銷售額,20%的員工創造了80%的企業效益,20%的事件引起80%的質量問題。

冪律普遍存在於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中。地震爆發的頻次、國家人口的分佈、網頁點擊的次數、奧斯卡獎項的分佈、城市間的GDP、企業規模、企業部門的重要程度,這些全都符合冪律定律。

冪律定律給了我們一個重要的啟示:

社會和自然系統都有重點,做事情一定要抓重點,抓住重點,就抓住了最高效率的關鍵。

具體到一個人的工作,做事情的投入產出比也符合冪律定律。我們遇到的事情,都有重點。高效的秘訣,就在於抓住關鍵的20%,剩下80%的事情,即使不做,影響也很小。

舉個例子:

假如你在一個三線城市的小公司的小部門工作,你的部門其實也有重點。每天的工作看上去都很無聊,但也許某天你和某個領導的溝通特別重要,會影響你一輩子,而其他工作可能做到80分就很好了。

這種小的投入帶來更大收益的工具,就是槓桿。每個系統裡都有槓桿點,抓住這個槓桿點,就能迅速放大一個人的努力,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這就是我們所說的高價值工作。持續做這種高價值工作,是高手最重要的戰略。


二 精要主義:真正重要的事少之又少

為了提高競爭力,很多人都希望學會更多技能,恨不得把一分鐘掰開來用,同時處理好多事情。可是,這樣真能提高我們的競爭力嗎?

《精要主義》一書的作者格雷戈·麥基沃恩認為,想要提高競爭力,恰恰不是完成更多事情,而是如何做好對的事情,要做得更少但更好。

它不是提倡為了少做而少做,而是主張只做必要之事,儘可能做出最明智的時間和精力投資,從而達到個人貢獻值巔峰。

精要主義者和非精要主義者的區別見下面這張圖片。兩者付出的努力是一樣的,在左圖中,精力被分散到很多事情上,結果就是每件事只取得零星進展,而且不能讓人滿意;

在右圖中,同樣的精力被用到了少數幾件事情,由於精力集中,從而在最重要的事情上取得顯著進展,獲得滿意的結果。

要想成功 比努力更重要的是:做更少但更好的高價值工作

精要主義者與非精要主義者的區別

這便是非精要主義者和精要主義者的區別。

非精要主義者認為,幾乎一切都重要,將機會等同視之。

精要主義者認為,幾乎一切都不重要,需要有意識地區分重要的少數和不重要的多數。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矣。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

兩千多年前的莊子,就已悟透我們能學的能做的事情太多,如果一件件都做過去,殆矣。怎麼辦?只選重要的事做,放棄其他事情。

原騰訊副總裁,硅谷風險投資人吳軍博士舉過一個例子:

他曾投資過一家做視頻識別的硅谷公司。這家公司剛創立時,有著宏大的計劃和長長的待辦清單。

吳軍投資前,希望他們把待辦清單的事項縮減到不能再減少。他們將長長的清單減到只有3項,吳軍仍不滿意:“還是多,需要減到如果不做這件事,你們就不再是你們”。於是,事情減到了只剩一件。

1年後,這家公司被亞馬遜高價收購,正是因為看重這點核心價值,而他們之前待辦清單上的事情,很多早已被亞馬遜做了,而且做得好得多。

真正重要的事情少之又少。正如林語堂所說:生之智慧,在於摒棄不必要之事。

彼得·德魯克說:沒有比高效率做無用功更無用的事了。

精要主義,聚焦於“更少,但更好”,不斷排除無意義的雜事,堅持做有意義的投資回報高的事情,我們的個人努力就能達到峰值,個人貢獻也就能達到峰值,實現個人價值的最大化。


三 如何在工作中做的更少,但效果更好?

要想在工作中做得更少但效果更好,必須深刻明白一個道理:只有少數事價值非凡,其他一切幾乎都是噪聲。

第一步:改正錯誤思維

日常工作中,必須克服三種錯誤想法:

1.“這些我必須做。”真的必須嗎?

2.“這些都重要。”真的重要嗎?

3.“我能二者兼顧。”真的能兼顧嗎?

想一想你有沒有經常說這三句話?你必須承認一個現實:只有小部分的事才重要,自己無法兼顧所有。思維模式轉變了,才能有意識淘汰不重要的事,將時間與精力用於有意義的事。


第二步:探索更多選項

在專注於更少但更好的高價值事情之前,先要廣泛地探索和評估各種選項。最開始時探索更多選擇,是為了保證以後做出的選擇是正確的。

有些人覺得“做更少”就是“斷舍離”,其實不是的。做更少不是單純的“做減法”,而是要區分無意義的多數和有意義的少數,找到最有價值的事情,這正是探索的目的所在。

介紹一個探索更多選項的方法:專門給自己留出思考空間。思考一些基本問題,比如你想要什麼樣的人生、工作中哪些是真正有價值的。

我們總是把自己的時間安排的很滿,生怕浪費一丁點時間,但這樣不一定就能提高效率。

很多成功人士都常用這個方法。比如領英的CEO傑夫韋納,每天都給自己留兩個小時的空餘時間。因為如果一天排滿了會議,他就沒有思考的空間了。一旦被瑣事纏身,就沒有時間來思考公司未來的發展方向了。

再比如比爾·蓋茨,他也經常會抽出一個禮拜的時間,不做任何工作,專門進行思考和閱讀。就算是微軟發展最快的時候,他也一直保持著這樣的習慣。

要想成功 比努力更重要的是:做更少但更好的高價值工作

比爾·蓋茨

這麼多的大佬都這樣做,說明給自己留出思考空間有多麼重要。可能你無法拿出大段時間,但每天騰出20分鐘是完全可以的。


第三步:排除不重要的多數

明確哪些事對自己最有價值,然後擺脫不重要事務的干擾。記住一條原則:任何時候若是沒有對不重要的事說“不”,就意味著你默認自己對它說了“Yes”。

教你兩個排除的方法:

方法一:放棄“不錯”,選擇“最好”

對於一個選項,列三條最低標準,再列三條理想標準,如果它滿足了最低標準,但不滿足理想標準,不要輕易接受。

比如找工作,最低標準是薪資、五險一金、帶薪休假,理想標準是能力提升、擴展人脈、晉升空間。如果一個工作,只滿足最低標準,理想標準一個都達不到,最好不要接受。

大部分事都能達到最低標準,一旦選擇將就,也就放棄了“更好”。

方法二:堅持“90%法則”

做決定時,考慮一個最重要的標準,在0-100中打分,如果不夠90分,就拒絕。

比如你要招聘一位團隊領導,那挑選最重要標準就是,他能不能勝任管理者的工作,其他的學歷、技能都不是最重要的。按照“能不能勝任管理者的工作”這個標準,選擇90分以上的人。若是得分低於90分,就自動把評分將為0,並且堅決淘汰掉。

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因為一旦選擇標準太寬,要選的選項就太多了,就會受到很多幹擾。更重要的是,給選項打分,能讓你在做選擇的時候更理性,而不是一時心血來潮,受到情緒的支配。

要想成功 比努力更重要的是:做更少但更好的高價值工作

篩選排除不重要的

第四步:執行:讓重要的事做起來毫不費力

通過前面的步驟淘汰掉無意義之事,再設計一套體系,讓重要的事做起來毫不費力。

1.設置緩衝。老話說的好,磨刀不誤砍柴工。在動手執行前,基於最佳情況,考慮最壞可能,要做完善的準備,這能節省你真正行動的時間。

同時,無論計劃多周密,都要比預計多留50%的時間。一方面,給自己留下緩衝時間;另一方面,出現突發狀況,也能有時間應對。

阿蒙森和斯科特比賽誰成為到達南極點的第一人,兩人目標相同,但做法迥異。阿蒙森做了煞費苦心的準備,而斯科特的準備工作少得可憐。

阿蒙森帶了四支溫度計,而斯科特只帶了一支,當這支溫度計打破時,斯科特忍不住怒氣沖天;斯科特為團隊準備了1噸食物,而阿蒙森準備的食物是他3倍之多;斯科特返程的補給物資貯藏的時候只做了一個標記,而阿蒙森做了20個標記,相距數公里遠,以保證團隊一定能夠看到。

阿蒙森全面考慮了各種環節,做好一切準備,但斯科特只期盼理想的狀況,最後阿蒙森成功抵達南極點,而斯科特和隊友們慘死在途中。

要想成功 比努力更重要的是:做更少但更好的高價值工作

阿蒙森和斯科特爭當南極點第一人

2.保持專注。全身心專注於當下的工作,不要去想其他事。可以利用“四象限工作法”,按照事情的重要和緊急程度,將要處理的工作排序,優先解決重要且緊急的事情。過程中遇到障礙時,不要期望一下把所有障礙清除,也對障礙進行排序,從小的或緊急的障礙開始,依次處理。

要想成功 比努力更重要的是:做更少但更好的高價值工作

專注工作

3.任務完成後,及時將大腦“清空”。及時清空,能夠有效減少大腦的負擔,更快地投入到下一個有價值的任務中。可以換一個與辦公室截然不同的環境,到公司外面散個步,或者找個安靜的房間做深呼吸、冥想。


讓我們記住一點:做事的選擇權,在我們自己的手裡。

一旦我們不能主動做出對自己最有利的選擇,就會有人替我們選擇強加給我們很多不重要的瑣事。

很多我們看上去非做不可的事情,其實想通了並沒有那麼重要。有時候換一個角度來審視我們所做的事情,你就會發現,捨棄一些事情未嘗不可。

如果靜下心來總結一下就會發現:我們其實常常把時間浪費在那些可做可不做的事情上,在不重要的事情上消耗太多,而對重要的事情投入過少,是我們最常犯的錯誤。

一分努力不一定是一分收穫,可能只有半分收穫,也可能是十分收穫,區別就在於是否做了更少但更好的高價值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