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只剩3個月時間到3年,腫瘤廣泛轉移的他這樣找到救命藥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通訊員 楊陶玉 記者 吳朝香

“欽主任,我又來了!”

“你是?”戴著口罩,腫瘤內科副主任欽志泉一下子沒有認出這個人!

“我,老沈啊!”

“你是老沈。喲,狀態很好啊!”眼前的這個人和欽志泉主任記憶裡1月前的老沈判若兩人。胖了,精神足,嗓門有底氣,臉色也和他人無異,難怪一下子沒認出來。

從只剩3個月時間到3年,腫瘤廣泛轉移的他這樣找到救命藥

欽志泉副主任(中)查房

腫瘤廣泛轉移,只剩3個月生命

1月前,老沈被家人送進醫院。這是他肺癌手術後的第4年,卻發現腫瘤已經廣泛轉移到骨頭和肝臟。躺在病床上的老沈極度消瘦,用“皮包骨頭”形容也不為過。而且,因為疼痛,當時的他已經無法下地行走。

欽志泉組織科室專家討論,表示即使勉強上化療,老沈的預期生存時間也可能只有3個月了。

“試試靶向治療,讓老沈去做個基因檢測吧!”欽主任和家屬建議。但沒想到家屬表示,2年前就做過了:陰性。欽主任憑藉多年臨床經驗,結合老沈的病情變化,對老沈和家屬表示,腫瘤學進展迅速,尤其在肺癌領域這幾年必定有新的藥物應用於臨床。讓老沈“別放棄,再試試!”

3個月等死,還是再試試。最終,老沈的兒子拍板,再做一次基因檢測。老沈無疑是幸運的。這一次,基因檢測結果與兩年前截然不同,測出EGFR19外顯子缺失突變。欽主任告訴家屬,這是目前肺癌靶向治療中最優突變,老沈有希望了。

他做了個基因檢測,找到了救命藥

中國肺腺癌患者EGFR基因突變率在40-50%,遠高於高加索人種的15%左右,中國腫瘤學會、美國腫瘤學會等權威指南均建議對肺腺癌的患者常規進行基因檢測。

欽志泉主任介紹,癌症的發生是一種漸進的基因突變,多數癌症發病原因未知,但一旦基因突變導致癌細胞出現後,就會不斷生長。目前還很難把突變基因恢復正常,但是可以通過藥物使癌細胞的信號傳導中斷,就像在家中的電線中加一個開關,然後關掉開關中止電流的傳輸,從而阻止癌細胞的生長。這種治療就被形象地稱為靶向治療,而藥物就像子彈一樣,瞄準作用靶點,從而精準命中。

一旦檢測出基因突變,部分患者可使用表皮生長因子絡氨酸激酶抑制劑阻斷突變基因,免於化療,獲得低毒高效的治療方案。老沈基因檢測中的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是肺癌最重要的治療靶點,老沈因此找到了救命藥。

在欽主任團隊的配合下,老沈接受EGFR-TKI靶向藥物治療,考慮腫瘤進展快,又配合了小劑量的化療,療效非常好。這不,1個月後,老沈精神蠻好。一系列複查下來,老沈的肺部肝臟腫瘤明顯縮小,疼痛基本消失,正常行走更是不在話下。家屬感激之餘,作為腫瘤內科醫生,欽志泉看到患者有如此好的治療效果,也是非常有成就感的。

預期生存時間,從3個月到3年

從預期生存時間3個月,到目前預期3年左右,老沈的命運可謂是峰迴路轉,而這一切的取得源自醫生的經驗、家屬的信任以及腫瘤學科不斷地發展。

從只剩3個月時間到3年,腫瘤廣泛轉移的他這樣找到救命藥

盧麗琴主任(右二)查房

浙江省腫瘤內科主任盧麗琴主任醫師表示,腫瘤內科是目前發展最快的醫學學科之一。“我們科室目前有多位存活時間在10年左右的晚期肺癌患者,他們都已經成為了我們醫生的老朋友。”從醫30餘年的盧麗琴介紹說,靶向治療大大地延長了晚期癌症患者的生命。靶向治療更大的進步在於,靶向藥物的副作用遠遠小於化療,療效則遠勝化療,提升患者生存期限的同時,生活質量也能得以維持。

但盧主任也提醒:靶向藥並非神藥,也並不適合於所有患者。在靶向治療應用中有一個硬性指標:找到癌症患者體內的“靶點”即相應的基因突變。目前,基因檢測可以使用穿刺組織標本,也可以考慮創傷較少的ctDNA(循環腫瘤細胞DNA)的NGS(二代高通量測序)方法。若難以獲取組織標本的患者,也可以通過抽取血液,進行ctDNA二代測序明確有無基因突變。

從只剩3個月時間到3年,腫瘤廣泛轉移的他這樣找到救命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