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餘年》中的政治學

2007年,一部名字充滿喜慶鄉土氣息的小說在起點中文網上線,一個秀麗到令女子自慚形穢、狠辣到令天下聞風喪膽的少年悄然來到世間。2019年,同名改編電視劇播出,這個少年率領捧哏兒天團再次撩動無數人的心絃。有人說,這是一個“父殺母,子弒父”的故事。也有人說,正如《紅樓夢》中《留餘慶》所言,“留餘慶,留餘慶,忽遇恩人;幸孃親,幸孃親,積得陰功”,這是一個關於母親遺澤的故事。

《慶餘年》中的政治學

父母的恩仇令子女陷入兩難,向來是劇作者青睞的橋段。著名崑劇《白羅衫》便曾化用一則故事,傳說蘇州有座渡僧橋,河上原本無橋,河這邊住著一位年輕的寡婦,帶著一個小男孩。河對岸的寺院裡住著一個和尚,和尚和寡婦有了情意。夜深時,和尚渡舟而來,黎明時,和尚涉水而去,風雨無阻。這一切都讓小男孩看在眼裡,記在心裡。男孩用功讀書,長大後考中進士,做了官。於是在河上造橋一座,便於母親與和尚的交往,免除風雨舟楫之苦。但不久他又處決了和尚,並留下兩句話:“造橋渡僧報母恩,拆廟殺禿雪父恨。”

《慶餘年》中的政治學

驚才絕豔的母親“葉輕眉”和雄才大略的父親“慶帝”間的陳年舊事正是推動《慶餘年》故事發展的主要背景,但主人公範閒卻不是一個在父母之間兩面為難的傳統子女角色。作為一個“魂穿”的現代人,他天生就有自己鮮明的立場,天生就該是那個打破秩序的存在,在太平別院的變亂十幾年後,終於又將塘底的沉泥翻了個底兒朝天。


《慶餘年》中的政治學

權謀固然精彩,女子也是多情,但《慶餘年》中最為有趣的,卻是葉輕眉留下的一副殘局。與胸無大志的範閒不同,葉輕眉既是一位實幹家,也是一位理想主義者。她為尚處於封建主義階段的慶國,帶來了太多的改變。一個社會不可能沒有衝突和無序的現象,但把它們控制在一定的範圍之內也是一種社會秩序。社會學家孔德對於關於社會秩序的原則主要有六個方面:崇尚科學與自然法則、擴大博愛傾向、信仰和道德的統一、實行社會分工與合作、增強政府權威與調節、在私有制基礎上進行“社會改造”。而這種社會改造是要經過經濟體制的改變和政治上的暴力機關的共同調整才能實現的。


《慶餘年》中的政治學

作者:道格拉斯·塞西爾·諾斯

在江南,她設立內庫,用工業化形式生產玻璃肥皂等現代產品;在京都,她主持設立監察院,監督天子與百官;從神廟裡,她帶出絕世的武功秘籍,造就冠絕天下的四大宗師;在朋友間,她將平等與自由的滋味悄然播散。範閒的時代裡,已經沒有她的身影,但在江湖之遠與廟堂之高,又處處皆是她的身影。歷史自有其演進的規律,一口不可能吃成一個胖子,葉輕眉的“由封建主義向資本主義轉變”改革註定不可能在一代之內成功。但就是這些被慶帝扼殺在搖籃裡,又重新救活的畸形產物,卻也足堪玩味。把慶國的政治經濟體系類比於現實世界來看,彷彿許多錯亂的時空交疊在一起形成的奇特產物。

四大宗師=核威懾

南慶洪公公、北齊苦荷、東夷四顧劍、江南葉流雲,四大宗師一騎當千,一劍霜寒。他們想殺的人,沒有殺不成的,他們想走的路,沒有人能攔住。這些絕世強者,前無古人,後可能也無來者。正是他們的存在,令天下在分而治之的情況下維持了長久的微妙平衡。東夷彈丸之地何其之弱小,北齊主幼國疑何其之動盪,南慶君賢臣明兵強馬壯,何其之強大,若是常態下,只怕早已兵戈四起,但大宗師的存在,卻成功地威懾住了對方。放之於今日,大宗師正是核武器一樣的存在。英法美俄中,不論哪個國家輕啟戰端都將帶來毀滅性的報復,在核武器的威懾下,儘管暗流洶湧,和平卻仍是主旋。不過,四大宗師是奢侈的消耗品,大東山一役後幾乎損耗殆盡,很難再有,核武器卻是量產的大路貨。儘管以日本民間為首的核爆受害者一直在呼籲廢除核武器,各國的核武器儲備量卻依舊多得令人心驚。四顧劍怒,虎衛盡喪。擁核國家一怒,世界又當如何?在當下美伊局勢緊張的情況下,距離擁有核武器並不遙遠的伊朗如果真的實驗成功,真正的核戰爭是否會到來呢?可怕的反烏托邦預言似乎正在成為可能。


《慶餘年》中的政治學

監察院與都察院

監察院無疑是慶餘年中最為閃光的存在。它的創立者葉輕眉在門前立下石碑:“我希望,慶國之法,永為生民而立,不因高貴容忍,不因貧窮剝奪,無不白之冤,無強加之罪,遵法如仗劍,破魍魎迷崇,不求神明。我希望,慶國之民,有真理可循,知禮義,守仁心,不以錢財論成敗,不因權勢而屈從,同情弱小,痛恨不平,危難時堅心志,無人處常自省。我希望,這世間再無壓迫束縛,凡生於世,都能有活著的權利,有自由的權利,亦有幸福的權利。願終有一日人人生而平等,再無貴賤之分,守護生命,追求光明,雖萬千曲折不畏前行,生而平等,人人如龍。”這宛如美國國父們宣言的話語,昭示了監察院的生而不凡。它像一隻冷冷的眼,靜靜注視著天子與百官。它是行政機構的監督者,也該是行政機構的執刑人。它該成為檢察院,可惜慶國沒有給它成長的空間。在慶帝的掌控與放縱下,監察院淪為直屬於皇家的特務機關。只有那個坐在輪椅裡的老跛子還暗暗記得,監察院乃為萬民所創,縱是天子也該盯緊。

《慶餘年》中的政治學

在我國古代,君王名義上總攬國家的一切權力,而具體到執行層面則要細分到各個“部門”。例如中書省負責起草詔書、發佈政令,相當於中央立法機構;門下省負責審查中書省的詔令和簽署尚書省的章奏,相當於中央辦公廳;尚書省負責執行詔令,相當於中央行政機構;大理寺、都察院、刑部等並稱為“三法司”,是三大司法機構的眾多官僚機構中,都察院作為最高監察機關,擁有“大事奏裁、小事立斷”的權力,可以替皇帝監察百官並適時彈劾官員。但是都察院同樣是作為明面上的官僚系統內的機構,皇帝對它同樣信不過。為使自己耳聰目明,皇帝自然要發展自己的眼線。明朝的錦衣衛和東廠、西廠便是這類特務機構發展至登峰造極的產物。東廠、西廠和錦衣衛合稱“廠衛”,主要負責巡查緝捕和執掌“詔獄”。所謂“詔獄”,凌駕於所有官僚司法機構之上,是由皇帝直接掌管的監獄。雖然廠衛不像監察院一樣擁有“黑騎”這種超規格的武力,但其能量之大也是早已令三法司黯然失色。

在《慶餘年》中,被慶帝扶起來和範閒打擂臺的都察院一直是個小可憐的角色。而在歷史中,它卻可以說是三法司中權力最大的一個。唐代規定“凡鞫大獄,以尚書侍郎(指刑部)與御史中丞、大理卿為三司使”,重大案件皆由三個機關共同審理;明清兩代以刑部、都察院、大理寺為三法司,遇有重大案件,由三法司會審,也稱“三司會審”。

刑部相當於現在的司法部。負責審定各種法律,複核各地送部的刑名案件,會同九卿審理“監候”的死刑案件以及直接審理京畿地區的待罪以上案件。大理寺相當於現代的最高法院,掌刑獄案件審理,明代時大理寺成為慎刑機關,主要管理對冤案、錯案的駁正、平反。都察院相當於現在的中紀委和最高檢察院。由前代的御史臺發展而來。主管監察、彈劾及監督百官。負責稽察各級衙門、官吏辦事的優劣;檢查註銷文書案卷及封駁事;監察鄉試、會試、殿試;巡視各營等事務。可見,如真按葉輕眉所想地運行下去,監察院與都察院本該是一條心,可惜慶帝帝王心術,終究成就了水火之勢。

內庫與東夷城

不論是四大宗師還是監察院,都並非能夠真正動搖帝制根基的存在。前者威懾大於實際作用,後者猶如無根之木。葉輕眉所帶來的改變中,真正蘊含著變革的巨大力量的,恰恰是沒有絲毫武力憑恃的內庫。縱觀歷史不難看出,內庫所代表的工業文明以及海濱貿易港口東夷城所代表的商業文明才是社會變革的潛脈所在。最早從新大陸上攫取金銀的兩牙沒能富裕起來,這些銀子的最終歸屬——擁有高度成熟的封建體制的中國也沒能富裕起來。

《慶餘年》中的政治學

真正從這場全球性貿易中獲得最大利益的,是歐陸上從事貿易的各個國家。而最終,在這裡,資本主義萌芽在思想與政治領域催生一場場變革,使人類文明真正步入現代社會。根據立法機關與行政機關的關係,民主共和制可分為議會共和制、總統共和制、半總統共和制。人們或選擇議會共和制:議會擁有立法、組織和監督政府(內閣)等權力;政府(內閣)由佔議會多數席位的政黨或政黨聯盟來組織,政府對議會負責,當議會通過對政府不信任案時,政府須辭職或呈請國家元首解散議會,重新選舉;作為國家元首的總統只是名譽虛位,幾乎沒有實權。如德國、新加坡、印度、意大利等。或選擇總統共和制:總統既是國家元首統帥軍隊,又是總攬行政權力的政府首腦,由當選的總統組織政府,議會擁有立法和監督政府等權力。如韓國、美國、巴西等。或選擇半總統共和制國家:總統統領外交和軍事,不對議會負責,總理領導政府並向議會負責。總統命令由總理及有關部長副署,議會可以通過不信任案迫使總理辭職,同時總統在徵得議會領袖同意的前提下可以解散議會,總統對議會通過的法案無否決權。如法國、蒙古、葡萄牙、俄羅斯等。


《慶餘年》中的政治學

如果內庫的火種和東夷城特立獨行的制度能夠繼續發展,相信總有一天,一個立法、司法、行政權力分立並互相監督的社會終將到來。面對葉輕眉許下的願景,範閒似乎沒有做任何的推動與努力。但沒有人知道,當他保下東夷城、將內庫複製到十家村的時候,就已為先驅者的努力散開了火種。在遙遠的極地雪原上,古老的神廟AI選擇“給文明以歲月”,而繁華的人世間,人類選擇“給歲月以聞名”。

《慶餘年》在網上的評價褒貶不一,當然電視劇版和原著的區別還是有不少的,原著中討論了不少政體和公民權利的問題,對於監察院的制裁和法律體系外的制約也常常在詼諧輕鬆中深深埋下並不少值得深刻沉思的筆觸。看了這些,會勾動人對政治學的淵源和各種體制的變革的興趣。在日本的所有大學院中都有政治學的設置,有的是單獨的政治學研究科(比如早稻田大學),有的是設在法學研究科中的政治學專業(比如慶應義塾大學),其留學生的收取容量不小,是一個性價比相對較高的考學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