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碧雞關旁車家壁村碧映寺

昆明碧雞關旁車家壁村碧映寺

車家壁村碧映寺山門


在滇池的西北岸邊,碧雞山之麓有個彝族村子——車家壁村,比起大名鼎鼎的碧雞關,很多人甚至不知道碧雞關旁邊的這個村子。更別說這個村子旁邊的碧映寺了。

昆明碧雞關旁車家壁村碧映寺

碧映寺地理位置

其實,碧雞關、車家壁、進耳山、進耳寺這些地名,在382年前的明朝大旅行家徐霞客的《滇遊日記》中早有記錄。徐霞客在《滇遊日記十》戊寅(1638年10月28日)的日記中寫道:

二十八日平明,東行一里半,上坡,為安寧東界,由此即為昆明地。陂陀高低不平,以漸升陟而上八里,其塢自雙尖後進耳山來,路遂由南隴上。又二里,山坳間有聚廬當尖,是為碧雞關。蓋進耳之山峙於北,羅漢之頂峙於南,此其中間度脊之處,南北又各起一峰夾峙,以在碧雞山之北,故名碧雞關,東與金馬遙對者也。關之東,向東南下為高嶢,乃草海西岸山水交集處,渡海者從之;向西北下為赤家鼻,官道之由海堤者從之。餘時欲遊進耳,遂西北下坡半里,循西山北行。二里,有村在西山之麓,是為赤家鼻。大道由其前北去,乃西折而入村。村倚山而廬建房。有池瀦坡側,大不逾五尺,村人皆仰汲焉。中復有魚,有垂釣其上者,亦龍潭之淺者也。由池南上坡,嶺道甚峻。

半里,登岡上,稍北而曲,有坊當道,則進耳山門外坊也,其寺尚隔一坑。由坊西望,見寺後大山環於上,此岡繞於前,內夾深坑,旋轉而入,若耳內之孔,寺臨孔上耳朵邊,以“進耳”取名之義,非身履此岡,不見其親切貼切也。進坊,西向沿坑入,半里,有岐西逾大山之坳;而入寺之路,則沿坑南轉。盤崖半里,西上入寺中。寺門東向,登其殿,頗軒爽,似額端,不似耳中也。方丈在殿北,有樓三楹在殿南。

從以上文中,我們可以看出:徐霞客筆下“赤家鼻”就是我們今天的“車家壁”,雖然字變了,但是讀音基本沒變。碧雞關雖然城關毀了,地名還在,“進耳山”也還是徐霞客筆下的“進耳山”。

昆明碧雞關旁車家壁村碧映寺

進耳山遠眺


車家壁村後有一廟宇,叫碧映寺。我查遍資料,就是不知道這個碧映寺的來歷。問了幾個車家壁村的人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從外觀看上去,碧映寺像是新建的。按道理車家壁附近有進耳山,進耳山原來有進耳寺,後來已毀。徐霞客還在《滇遊日記十》裡記錄了進耳寺呢。我心裡想,真不知道建寺廟的人是怎麼想的,既然要建寺廟,幹嘛不重建西山九寺之一的進耳寺呢?有歷史、有傳承、有徐霞客的《遊記》可供參考啊!

昆明碧雞關旁車家壁村碧映寺

碧映寺圍牆


偶一日,翻閱《彝族才子那文鳳的奇異對聯》一文時,幾行字跳入我的眼中,看完這幾行文字,我恍然大悟,心中碧映寺來歷的疑問馬上水落石出。原文如下:

原懸掛於車家壁村土祖廟(現稱為碧映寺)正殿立柱上的一幅那文鳳所作對聯,堪稱佳作:“儼然天竺古先生,我真服此坦坦寬懷能懷舉世;借問路旁名利客,你可知他嘻嘻冷笑是笑何人。”此聯一直由那文鳳第六代孫那車厚家珍藏,1986年後下落不明。

原來,碧映寺的前身是車家壁村的土主廟,因土主廟破敗,後人修繕後改名為碧映寺。

昆明碧雞關旁車家壁村碧映寺

遠觀碧映寺山門


為車家壁村土主廟(現在的碧映寺)題寫楹聯的那文鳳何許人也,簡介一下:

昆明碧雞關旁車家壁村碧映寺

碧映寺內大雄寶殿


那文鳳(1771年—1826年),字九苞,出生於昆明市西山區車家壁村,是清代雲南著名的才子、詩人。自幼聰明過人,父親那明見那文鳳是一個讀書的料子,便在農閒時到安寧鹽礦背鹽,掙點額外的小錢供那文鳳讀書。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那文鳳中甲寅科解元,因此車家壁的群眾稱他為“那解元”。那文鳳通五經,尤長詩和散文,著有《雁字詩》等。那文鳳從小勤奮好學,知書達理,才華出眾,13歲就能吟詩作對,是雲南著名才子。曾在雲南貢院題寫了一副很有氣勢的對聯:“文運天開,風虎雲龍際會;賢關地啟,碧雞金馬光輝。”

昆明碧雞關旁車家壁村碧映寺

碧映寺就是車家壁村的土主廟,有牌匾為證。


數百年來,車家壁群眾普遍崇信土主,在村後蓋有土主廟。每年的農曆正月十五日都要到土主廟做會,以祈求土主保佑本寨人民清吉平安,五穀豐收,六畜興旺。正月十四日晚,村民自覺推舉頭人(輪流作頭),湊米、湊錢、殺豬、宰羊,請畢摩(西波)念《金剛經》、《山神經》以求天神賜福,並在廟前燒香磕頭,祭祀祖先神靈。然後在廟前野炊,青年則吹笛、琴、嗩吶,敲鑼打鼓,盡興歌舞,娛樂整整一日。這祭祀娛樂的風俗,一直延續至解放前夕。人們還在土主廟前建立月臺廟,“培風脈以壯奇觀”。那文鳳於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十一月初八日,撰寫了《建月臺廟序》。它既是一篇風俗碑文,又是一篇狀寫車家壁村的優美散文。

昆明碧雞關旁車家壁村碧映寺

土主廟一角

現在,終於弄明白了車家壁碧映寺的前身就是土主寺。土主寺原來藏身在碧映寺內呀!這個土主寺也是頗有歷史和來頭的,畢竟清朝乾隆年間的的解元那文鳳為土主寺題寫過楹聯,撰寫了《建月臺廟序》,土主廟文化底蘊深厚,真個是要歷史有歷史,要人文有人文。也明白了車家壁群眾因為普遍崇信土主,故要修復土主寺而不重建進耳寺。不明白的是,土主寺為何更名為碧映寺?就像不明白官渡古鎮的百年妙湛寺改名為“官渡少林寺”一樣,是我守舊嗎?還是寺廟商業化太厲害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