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吹燈”雞鳴燈滅不摸金,盜墓四大門派

網劇《龍嶺迷窟》正在熱播,關於電視劇中的盜墓劇情和各大盜墓門派也引起了廣大網友的關注。《鬼吹燈》雖然是是一部虛構的小說,但是創作也不是憑空而來的,很多內容都是有歷史依據的再次創作。下面咱們就講講小說中出現的四大門派。

“鬼吹燈”雞鳴燈滅不摸金,盜墓四大門派

摸金校尉 瞭解歷史的人都知道,這一門派的祖師爺是曹操,古代王宮貴族死後墓裡都藏有陪葬品,陪葬品的價值已經成為了地位的象徵,曹操為了爭霸天下,苦於沒有軍餉,遂起了念頭。雖然曹操有沒有親自下過墓已不可考究,但他親口封了“摸金校尉”一職,屬於有證挖墳,國家暗地承認的軍中考古組織,給持證上崗的摸金校尉都頒發摸金符。漢·陳琳《為袁紹檄豫州》中記載:“操又特置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所過隳突,無骸不露。”但是後來隨著時代的變遷成了盜墓之人的專屬稱呼。

摸金校尉擅長分金定穴之術,胡八一就是靠著家傳“十六字風水秘術”起家,善於從群山峻嶺之中發現上佳地穴,鎖定大墓位置。


“鬼吹燈”雞鳴燈滅不摸金,盜墓四大門派

摸金派的規矩:一是雞叫之後就不再摸金;二是進入墓室在東南角點一支蠟燭,熄滅就不再摸金,再者就是每次進墓都只摸一兩件明器就可以了,寓意是做事留一線。


“鬼吹燈”雞鳴燈滅不摸金,盜墓四大門派


發丘天官

發丘天官又稱發丘中郎將,起初,發丘這一門的祖師爺是一個叫做不了的道人.這人俗家姓柳,身材矮小.祖傳的縮骨功練的是爐火純青,全身筋骨關節柔軟如棉,伸放自如隨心所欲.漢末三分魏蜀吳,天下大亂,不了道人偶見曹操,以為英雄矣!遂遣兩名弟子追隨侍奉,自己則入山隱居.後來見及陳琳檄文,料想二名弟子定然已做了發丘摸金的行當,驚擾鬼神,人神共憤.便將二名弟子逐出師門.自此以後,這二名弟子又各錄門人,奉曹操為祖師爺.因為縮骨功練之不易,是故發丘天官大多為身材矮小者,武功雖然不怎麼樣,縮骨保命的功夫卻是練得當世一流.其下墓時用洛陽鏟所打的盜洞,洞口之小几乎連孩童也是難以鑽下,他卻能像土拔鼠一般穿來倏去,輕鬆自如.

發丘印,摸金符,護身不護鬼吹燈;

窨子棺,青銅槨,八字不硬勿近前;

豎葬坑,匣子墳,搬山卸嶺繞著走;

赤衣兇,笑面屍,鬼笑莫如聽鬼哭。

每一個發丘天官都有一枚正統的“發丘天印”,印上刻有“天官賜福、百無禁忌”八個字。這是件不可替代的神物,號稱一印在手,鬼神皆避。但據說隋唐時期發丘一脈就失傳了。


“鬼吹燈”雞鳴燈滅不摸金,盜墓四大門派

搬山道人

搬山道人一派實則為扎格拉瑪部落的後代。一生為了解除鬼洞詛咒而尋找雮塵珠。他們以盜墓為業,擅長生剋制化之術,往往行蹤詭異,與外人也少有來往。這些後人大多習得的是“搬山分甲術”,平時用道士的身份偽裝,以“搬山道人”自居。他們所做之事只是為了求取“雮塵珠”,對墓中財寶明器不為所動。

搬山道人身懷絕技,其中最為出名的還屬他們的七星陰陽術,此術包含了魁星踢鬥、七星陣、迷魂陣等法陣。除此之外他們的武功身手也各個了得,因此即便是形單影隻,在古墓中仍舊可以來去自如。


“鬼吹燈”雞鳴燈滅不摸金,盜墓四大門派

卸嶺力士

卸嶺盜墓皆是聚眾行事,盜取古冢,歷涉險阻危厄,並非僅憑矯健身手與群盜之力。正所謂盜亦有術,卸嶺之術在於器械,流傳了近兩千年,引出許多冠絕古今的奇事。然天下事物興衰有數,既有其生,就自有其滅。卸嶺力士始於漢代亂世,鼎盛於唐宋,沒落於明清,至民國時期,終於銷聲匿跡,就此絕了。

"卸嶺力士"介於綠林和掘丘兩種營生之間,有墓的時候挖墳掘墓;找不著墓的時候,首領便傳下甲牌,嘯聚山林劫取財物,向來人多勢眾(人海戰術是很實際的),只要能找到地方,縱有巨冢也敢發掘(可見卸嶺力士的膽量非同一般)。卸嶺門據說創始人得異人傳授,有令人力大之法,所以卸嶺門門人,多是力大無窮,通曉武功之人,因此被稱為力士。據說當年威震九州的呂布也曾是卸嶺門傳人,為董卓籌備軍餉(聽說還挖出了秦始皇用過的夜壺),曾挖掘過多位漢皇墓葬。

元蒙時期,因敵視元蒙政權,被大肆迫害,於是展開全面報復,以破壞成吉思汗陵的風水,敗壞元朝江山為己任。最終破壞了成吉思汗幾處附陵,恢復漢人江山。也因此和蒙人結下世仇,蒙古佔據天下時,曾發出金鷹令,召集一隻集合了天下刺客的秘密組織追殺卸嶺門人。據說直到今日,這一隻刺客集團的後人依然遵循祖訓,追殺卸嶺門門人。也正因為如此,卸嶺力士最為隱秘自己身份,非本門之人雖父子妻兒也不會告知自己的身份。卸嶺門門人後來淡出中原,曾經多活動於苗疆外蒙西北一帶,近代中亞、北非、歐洲也曾經出現過他們的蹤跡。

卸嶺門有個很出名的人物,那就是《鬼吹燈》裡的瞎子。

陳玉樓--陳瞎子,那真是太偉大的盜墓家了。

想當年在瓶山一盜,能糾集十萬盜眾,可見其厲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