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動盪面前,作為普通人,我們可以做些什麼呢?

2020年的春節,應該會讓我們永生難忘,武漢疫情,讓我們一起經歷了心慌,焦慮,恐懼,憤怒,肥宅,讓我們看到了人和之間的溫暖,也讓我們明白了生命的脆弱。一場地震,讓我們發出來自靈魂的嘆息:“上聯:出門怕肺炎,下聯:在家怕地震;橫批:2020好難”,然後,微信朋友圈和微博裡紛紛出現了大家的願望是:2020年的目標---活著。


有段子的味道,卻也是我們共同的心聲,2020年,從一開始就這麼艱難,往後要面臨什麼,我們真的不知道。可能,疫情地震過後,慢慢地將一切恢復如常;也可能,往後會有越來越多而又無法預測的未知困難砸向我們,而提高風險抵禦能力是我們當前最為重要的事情,那麼我們該如何做呢?如何才能讓我們心安呢?


疫情動盪面前,作為普通人,我們可以做些什麼呢?

立春

星期三 2020.02.04

SPRING

立春,意味著萬物閉藏的冬季已過去,開始進入風和日暖、萬物生長的春季。願你有始料不及的運氣,也有突如其來的歡喜


(01)越是艱難,越需要內定力


越是動盪,越是處境艱難,越需要我們有堅定的信心,越需要我們相信他人相信自己,越需要我們鼓起勇氣直面困難迎難而上,越是要有堅定不移的意志,不能隨意被外界被別人輕易調整。黑暗困難時期終將過去,我們終將會與世間美好環環相扣,也一直會與平安喜樂與幸福安康相隨。

往年,大年三十那天,無論在非洲還是在國內,我看到的微信朋友圈動態總是熱鬧喜氣,每一條動態都是滿滿地祝福和對新年的希翼;可是今年的朋友圈,大年三十的晚上,全部都是武漢疫情的動態,是恐慌,是畏懼,是躁動不安,新年的喜慶被充斥著的黑暗牢牢的壓制了,我們感受到的,不是希望反而絕望更多,過年的這半月時間,我們都是如此地不安。


可是,我想,在大災大難面前,永遠都有一些人,他們勇敢而堅定的站出來主動肩負重任承擔責任,他們身先士卒,替我們負重前行。我想,在這時候,作為普通民眾,我們可以做的就是,遵從專業的意見,每個人都對自己生命負責,哪怕瞭解其嚴重性,也能不畏懼不恐慌。身為普通民眾,我們心中有責任感有愛有對生命的敬重和敬畏,那麼我們更應該相信我們的醫務工作者,相信社會力量,相信我們的政府和國家,一定會不遺餘力的為公眾考慮。網絡上我們可以接觸各種各樣的信息,讓人有難以辨真假的趕腳,高度關注和重視的同時,也需要繼續我們的生活,同時有力出力,有錢出錢,無力無錢的,保重自我,不傳謠造謠,不恐慌添亂就已是在助力了吧。

疫情在繼續,生活也在繼續,不能因為疫情讓生活的腳步停止了。在保護自己的同時,我們也需要為我們後面的生活工作計劃,疫情未過,卻什麼都是被推著往前走。我們作為普通百姓,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沒錢沒力的好好保護自己,在自己的生活中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在看到各種消息的,不要什麼都信,一定要有思辨能力,要有內定力要有韌性,不要那麼輕易的被外界動搖,這也是我們力所能力的事。

疫情動盪面前,作為普通人,我們可以做些什麼呢?

立春作為“二十四節氣”之一,與立夏、立秋、立冬一樣,反映著一年四季的更替。立春,意味著萬物閉藏的冬季已過去,開始進入風和日暖、萬物生長的春季。


(01)家裡蹲,覆盤過往規劃未來

在微博裡,我看到一句話:經過幾天的蝸居生活,才明白,工作的辛苦遠比家裡蹲要幸福很多。是啊,這個春節,因為疫情,我們有了一個格外的年假,在這些日子裡,足不出戶,讓我們都覺得時間變得格外悠長,也在微信朋友圈看到有人抱怨生活的無聊,很多人都重新刷了一遍《還珠格格》《甄嬛傳》《西遊記》之類的。但其實,動盪不安時期,我們也能做一些事情,讓自己心裡平靜,也能讓他人感受到除恐懼不安焦躁以外的東西。

如果,我們可以好好利用這個假期,不只是吃吃喝喝睡睡玩玩,那麼仍舊是時間的主人,在這時,我們有更多的時間思考,總結過去展望未來,對2019年的過往做覆盤,為2020年這個艱難時期提前做規劃,給自己立一個目標,不需要太大太長,就在這一年裡可以實現的目標。比如,我的目標就是在做好自己工作的同時,也可以把旅遊做出點起色,我始終覺得,疫情過後,挑戰和機遇並存,只要善於發現機會,利用機會,善於借力,善於利用優勢平臺,一定可以有不一樣的未來。


看到陳春花老師的文章以及很多經濟學家對於疫情過後的分析,我一直在思考,動盪面前於個體而已,我們可以做些什麼呢?陳春花老師說,控疫情的同時,要防控中小企業倒閉。那麼,作為個體,我們在企業政府防控中小企業倒閉的同時,我們需要防控什麼?我想,是增強我們的防控風險能力。假設這場疫情持續時間過長,假設我們需要在家躲避疫情時間過長,假設我們兩三個月不能復工,假設復工後,我們所在的企業倒閉或者裁員,而不幸的是,裁員名額落到我們頭上?那麼,我們該怎麼辦呢?

也許,這樣的假設太過極端,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復工後一定有企業,有個人會面臨這樣的問題?至於,高薪工薪階層,也許他們可以安然無恙的度過去。可是,對於我們這種拿著一般工資的普通人而,我們會面臨什麼?可能,我們無法預測,也只能慢慢去看去認知。花花老師說"不確定的是環境,確定的是自己",可是確定什麼?怎麼去確定?可能需要我們每個人都認真地思考一下。

我想,作為個體,如何能在類似動盪面前,當一切可能存在運轉有問題的時期,怎麼做可以讓我們還能有收入,說得直白一點,還能掙到錢。這個問題,我想應該也很值得我們去思考思考,如果我們可以做到,我們抵禦危機風險的能力就一定會增加很多。

劇變動盪時期,我們過去的認知經驗可能不足以讓我們去認識當下或者未來,甚至可能之前我們擁有的一切優勢都不再是我們的優勢。企業困難時的發展方向和方式,於個人來說,同樣值得借鑑。每個人都是這場疫情的受害者,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是局內人。疫情帶來了巨大的損失,無論我們是否可以感知認識到。這場疫情過後,很多行業和企業都會面臨如何休整重組,風險和挑戰也許前所未有,於個人來說,同樣如此。


疫情動盪面前,作為普通人,我們可以做些什麼呢?

2020年02月04日


(03)珍惜時間,新年心祝福


最近很流行一句話,“我們永遠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個先來”,既然如此,何不珍惜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在家看看書,刷刷劇,陪陪老人,把平時想做而未做的事情都做一遍,這樣真好。在微博上,我看到這樣一句話,“這一年才剛剛開始,好像全世界就在以各種方式提醒我們要學會珍惜。”是呀,珍惜來之不易的機會,感恩那些“逆行者”為我們負重前行,才能換來我們的平安無事。

在恐慌浮躁中,在動盪不安裡,我們要學會冷靜,保持鎮定,要有思辨能力,要學會在不安的環境中沉澱自己;在面對不確定的環境中,做到自我確定;在“明天和意外”的得到和失去中,學會珍惜時間。

這個假期是我11歲離開農村在家陪外公外婆最長的一次,每一天,我都覺得格外不一樣,格外珍惜,可能是自己成熟了,經歷過漂泊的生活和回國後的壓力,更能體會到留守老人們的心酸和不易;

這個假期,萬村寫作作家發起了“15天書寫家史”的活動,目前仍然進行中,結束的時候,我可能會寫到大約2萬5的文字,《外婆家的故事》,記錄自己,記錄家人的故事,也算是送給家人的一份禮物;


這個假期,發了幾條關於農村生活的微博,有兩條瀏覽數超過30w,微博粉絲增加到6000+,和很多人有了溝通交流,收穫很多很多,這也是非常意外的收穫,畢竟是普通人,這完全已經超出了自己的想象。這個假期,收穫更多。

新的一年,也有“心”祝福,“一願遠離疾疫,平安喜樂; 二願善良自律,不慌不忙; 三願每個人每座城,都被溫柔以待。” 願我們在2020年都能在不安裡找到內心深處的平靜和喜樂;願我們在動盪中仍能守護內心的堅定和信心;願我們在疾病面前被世界溫柔以待;願我們都能保持一顆善良而溫暖的心,都是溫暖的人;願我們都能熱愛生活,哪怕明知生活的不易和艱辛;願病毒早點被驅散,願我們都能健康平安。

疫情動盪面前,作為普通人,我們可以做些什麼呢?


疫情動盪面前,作為普通人,我們可以做些什麼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