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癌”早發現早治療,可防可治

據國家癌症中心2019年發佈的全國癌症統計數據顯示,女性癌症發病率的增長速度快於男性。同時,英國癌症研究最新預測數據顯示,未來20年,英國女性癌症發病率增長速度將比男性快6倍;15年後,女性癌症發病率將增長大約3%,男性癌症發病率大約增長0.5%。另據法國公共衛生局報告,2018年法國男性新增癌症比例為男性癌症患者總數的0.1%,女性新增癌症比例為女性癌症患者總數的1.1%,女性患癌增速比男性高10倍。

數據還顯示,我國女性高發的前十大腫瘤有:乳腺癌、肺癌、結腸/直腸癌、甲狀腺癌、胃癌、宮頸癌、肝癌、食管癌、子宮癌、腦腫瘤,這些癌症女性發病率增速多比男性高,尤其在20~49歲年齡段,有些甚至是男性癌症發病率的兩倍左右。其中,乳腺癌和宮頸癌一直是危害女性健康的兩大主要殺手,而“兩癌”(乳腺癌和宮頸癌)只要早查早診早治,均是可防可治的。

50歲以下乳腺癌患者佔四成,定期體檢及高危篩查是防治關鍵

據國家癌症中心2019年最新癌症報告顯示,我國女性癌症佔發病首位的依然是乳腺癌,每年發病約為30.4萬,佔女性癌症發病率的17.1%。同時,乳腺癌也是世界衛生組織確認的可以通過早期診斷降低死亡率的惡性腫瘤之一,其治療效果與發現時的病期早晚密切相關。如果能夠通過早期篩查實現早診早治,乳腺癌五年生存率可達90%以上。

中國抗癌協會乳腺癌專業委員會副主委、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乳腺腫瘤三科主任張瑾教授在接受中國婦女報·中國婦女網記者採訪時介紹,從年齡分佈上看,我國女性乳腺癌發病率在20歲後隨年齡增長迅速上升,並於55歲年齡組達到高峰,35歲以下年齡段患者約佔10%~15%,50歲以下患者約佔40%。

癌症的早期預防及高危篩查,是提高治療效果的關鍵。張瑾教授介紹,如果能在乳腺癌的早期階段發現並進行規範化治療,患者五年無病生存率可達95%,II期患者也能達到80%以上。

乳腺癌是與基因突變最具相關性的癌症之一,最常見的遺傳基因是BRCA1和BRCA2,這兩個基因如果發生變異,女性患乳腺癌的風險最高可增至普通人群的10倍以上。張瑾教授提醒,具有乳腺癌家族史的人群,定期的影像學檢查不可或缺。因為乳腺腫瘤早期不一定會出現明顯症狀,單純靠自檢難以及時察覺。

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乳腺影像診斷科負責人路紅向記者介紹,目前臨床常用的乳腺癌早期診斷方法包括超聲檢查(US)、乳腺X線檢查以及磁共振檢查(MRI)等,這些乳腺影像學檢查方法對不同年齡、不同情況的女性適用各異。

乳腺X線檢查操作簡單,價格相對便宜,對以鈣化為主要表現、腫塊不明顯乳腺癌的檢出發揮了無法替代的優勢。可作為40歲以上女性每年1~2次的常規體檢項目。

超聲具有良好的軟組織分辨力,能夠清晰顯示乳房及胸壁各層結構,特別是對緻密型乳腺能夠發現數毫米的小腫塊,並確定病變的解剖部位和層次,且無輻射損害,適用於任何年齡和女性任何生理時期(包括妊娠期和哺乳期)。

乳腺超聲與X線優勢互補,成為國際普遍認可的乳腺影像檢查的“黃金組合”。路紅建議,30歲以上女性,對乳腺可觸及腫塊的首次評估,可選擇超聲檢查和乳腺X線檢查聯合進行。而對於有乳腺癌家族史、BRCA1或BRCA2基因攜帶者等高危人群,乳腺MRI應作為篩查與隨訪的首選。

路紅還提醒,常規體檢時發現的乳腺“結節”和“鈣化”都需要根據不同情況區別對待,聽從醫生的專業建議,既要避免錯過早期診斷和治療的最佳時期,也要避免過度診斷和治療。一般來說,如果發現的是典型良性結節或良性鈣化,定期隨診複查即可。但對於超聲或X線檢查不能完全排除惡性的實性結節或鈣化,醫生會建議進一步做乳腺MRI檢查,根據檢查結果再作相應處理,如果發現高度可疑惡性鈣化或結節,必要時需通過穿刺活檢明確病變性質,指導下一步治療。

宮頸癌30歲+發病率迅速上升,HPV疫苗與定期篩查可構築雙重保障

女性癌症發病率排名第6的宮頸癌,雖然其發病率和死亡率在中國女性生殖系統惡性腫瘤中居於第一位,但也是目前唯一病因明確、可防可治的癌症。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婦產科主任薛鳳霞教授對記者介紹說,我國女性宮頸癌在30歲前發病率較低,30歲及以上年齡組發病率迅速上升,45至55歲左右發病率達到峰值。此外,近30年來的統計數據表明,我國宮頸癌的發病率與死亡率呈年輕化趨勢,宮頸癌的防治形勢依然嚴峻。

薛鳳霞教授強調,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HR-HPV)的持續感染是造成宮頸癌的主要原因,可造成宮頸上皮內瘤變等。除此之外,葉酸缺乏、吸菸等因素均可增加宮頸癌發病概率。

人乳頭瘤病毒(HPV)感染十分常見,有正常性行為的女性一生中感染至少一種型別HPV的概率達80%,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持續感染可造成宮頸病變,甚至發展成為宮頸癌。

作為可以預防的癌症,宮頸癌的“三級預防”是什麼?“一級預防是指接種HPV疫苗,這也是目前對宮頸癌最有效的預防手段。”薛鳳霞教授介紹說,目前國內已有3種HPV疫苗上市:1.二價疫苗:可預防70%宮頸癌的發生,適用於9~45歲女性;2.四價疫苗:可預防70%宮頸癌及生殖道疣等HPV感染相關病變的發生,適用於20~45歲女性;3.九價疫苗:可預防90%宮頸癌及生殖道疣等HPV感染相關病變的發生,適用於16~26歲女性。

“需要提醒,接種HPV疫苗獲益最大人群是性生活開始前的青少年女性,年齡越小、越早接種越好,家長應儘早為適齡孩子接種宮頸癌疫苗。30歲以上女性也可進行HPV疫苗接種,但獲益並沒有青少年女性高。”薛鳳霞教授強調,HPV疫苗並不能100%減少宮頸癌的發生,因此接種了HPV疫苗的女性,有性生活後仍然需要定期接受宮頸癌篩查,特別是對於年齡較大女性更應該以宮頸癌篩查為主。

宮頸癌的二級預防,是指對宮頸的癌前病變進行篩查,做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從而阻止宮頸癌的發生。目前宮頸病變的篩查方法有三種:宮頸脫落細胞學篩查、單純高危型HPV檢測及細胞學+高危型HPV的聯合篩查。“最佳篩查還是建議細胞學+高危型HPV的聯合篩查。” 薛鳳霞教授解釋說,HPV檢測能檢出更多的宮頸癌前病變,而HPV檢測用於宮頸癌初篩的最大弊病是篩出HPV陽性會引起人群恐慌,因此HPV篩查異常者可以通過細胞學檢測再進行核實,由醫生決定下一步處理方案。

宮頸癌的三級預防是指針對宮頸癌前病變進行的規範化治療。如出現篩查異常,應聽從醫生的指導及建議,採取相應治療方法。薛鳳霞教授說,隨著計算機技術、醫學影像技術和圖像處理技術的不斷髮展,立體定向放射治療(γ刀、X刀)、三維適形放療、調強放療、圖像引導放療技術的先後問世,宮頸癌放療已跨入了“精確”時代。近年來靶向治療(抗血管生成藥物、表皮生長因子受體阻斷劑等)、免疫治療(PD-1抑制劑等)也開啟了晚期、復發宮頸癌治療的新篇章。

■ 中國婦女報·中國婦女網記者 高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