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芯生物的AB面:單一藥物是99%營收來源亦是“IPO毒藥”

微芯生物的AB面:單一藥物是99%營收來源亦是“IPO毒藥”

微芯生物經過十幾年研發上市的靶向藥西達本胺不僅填補了中國原創抗癌新藥的空白,還使其成為公司的“利潤奶牛”。但高度依賴單一藥品,高度依賴大客戶,也給微芯帶來經營風險。

本文來自科創見聞,閱讀更多請登陸www.awtmt.com或華爾街見聞APP。

作者|楊凡 編輯|安心

6月5日,微芯生物正式接受科創板上市委員會的審議。此前,5月27日,上海證券交易所宣佈,微芯生物、安集科技、天準科級3家企業的科創板發行上市申請,獲得發行上市審核中心的“通行許可”。隨後,上交所將出具同意發行上市或終止發行上市的審核意見和決定。順利的話,上交所將向中國證監會報送同意企業發行上市的審核意見。

科創板開板已經箭在弦上。生物醫藥作為科創板鼓勵的行業之一,已有多家生物醫藥企業的上市申請被受理,深圳微芯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微芯生物”)是其中一家。

3月27日,科創板第二批受理上市申請的8家企業名單曝光,微芯生物位列其中。

微芯生物成立於2001年,主營業務是腫瘤、代謝疾病和免疫性疾病三大治療領域的原創新藥研發。目前,微芯生物旗下產品包括已經正式上市銷售的新藥西達本胺、創新藥西格列他納等。西達本胺是全球首個亞型選擇性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劑和全球首個獲批治療外周T細胞淋巴瘤的口服藥物。

微芯生物原本擬在上交所主板上市,其保薦機構為安信證券。安信證券的上市保薦書中認為,2018年度微芯生物的營業收入達1.48億元,扣非後歸屬於母公司的淨利潤為1897.61萬元。按照最近一次外部股權融資及轉讓對應的估值等情況,預計微芯生物上市後的總市值不低於10億元。

因此,微芯生物適用於“預計市值不低於人民幣10億元,最近一年淨利潤為正且營業收入不低於人民幣1億元”的科創板上市標準。

一級市場估值50-60億元

在業內,人們普遍將貝達藥業的“埃克替尼”、康弘藥業的“康柏西普”、恆瑞醫藥的“阿帕替尼”、微芯生物的“西達本胺”視為國產自主藥突破前期的4大標誌,這四家中,只有微芯生物還沒有上市。

西達本胺這種靶向藥,在醫學上的定義為,全球首個亞型選擇性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劑和全球首個獲批治療外周T細胞淋巴瘤的口服藥物,主要對抗治療復發及難治性外周T細胞淋巴瘤。

在全球製藥行業,原創新藥研發是一個高投入、高風險、長週期但高回報的產業。一般來說,從上萬個化合物中可能發現一個分子結構進行新藥開發,一個新藥研發週期通常長達10至15年,需要超過10億美元級的研發費用。從這個意義上講,新藥研發的成功率僅有萬分之一。但是由於原創新藥受到專利保護,一旦上市可以壟斷市場銷售,每年將為製藥公司帶來上億美元的收入。

微芯生物的西達本胺在研發時也是困難重重。

微芯生物的創始人兼董事長魯先平有著留美藥理系博士後的專業背景。2001年,他和另外5位海歸創立了微芯生物,從事原創新藥的研發。

研發之初,篩選發現理想的分子化合物的工作量堪比大海撈針,魯先平用“天一樣大的漏斗”來形容:2000個化學分子,針對18個靶點,就會形成36000個數據點,每個靶點做幾次重複試驗,僅僅是為了篩選出一個可靠的數據,就要進行30萬個試驗點,從一個無限大的口,通過不斷試錯、不斷收緊,從中可選出一兩個合適的化合物,很多時候一無所獲。

面對如影隨形的科研失敗風險,魯先平一如既往地選擇“死磕”。2005年前後,5個創業夥伴中有兩位因待遇和家庭原因而離開微芯生物,這讓魯先平感受到從未有過的壓力。

同時,新藥研發週期長、風險大,加上早期沒有漂亮的財務數據,上市遙遙無期,公司融資遇到很大困難。找到“資本接力棒”成了微芯生物面臨的另一個挑戰。

為了給自己造血,2006年,微芯生物決定將其正在研發中的西達本胺在國外進行專利授權,幫助企業儘快獲得資金支持。

據悉,如果能在藥物研發進入臨床階段後再進行授權,在商務談判中的底氣會大大增加;而授權如果進行得太早,此時藥物研發風險依然較大,授權方能夠獲得的收益自然要打折扣。“但當時的實際情況是,必須先生存下來。”魯先平談及融資困境時曾無奈坦言。

當時國內原創新藥的軟環境的並不友好。2007年,國家藥監部門對微芯研製的糖尿病新藥提出臨床二期做動物致癌性試驗的全新要求,這意味著更大的成本投入,藥物上市要延後四五年,企業“命懸一線”。雖然微芯生物窮盡辦法,最終按照監管部門的要求完成了試驗,但代價巨大。

隨著跨國公司認可核心技術,以及產品開發進入風險可測階段,微芯生物的投資價值逐漸得到認可,前後完成8輪融資。魯先平曾在2018年透露,微芯生物在一級市場的估值已達50億-60億元。

微芯生物的AB面:單一藥物是99%營收來源亦是“IPO毒藥”

微芯生物融資歷史 來源:天眼查

經過十多年從研發到臨床的歷程,2015年1月,微芯生物在深圳召開新聞發佈會,對外宣佈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原創抗癌新藥西達本胺獲准全球上市。

這意味著,中國有了自己原創的抗癌新藥,也填補了國內T細胞淋巴瘤治療藥物的空白,而且該藥品的價格也僅為國外藥物的5%-10%。

2017年7月,西達本胺被成功納入2017版國家醫保目錄,並且降價30%,由此帶動了西達本胺銷量的大增。2017年,西達本胺的年銷售收入同比增長了66.22%。

實控人為美籍,清華大學、新加坡財政部間接持股

截至目前,微芯生物的股東共有28名。魯先平為公司實際控制人,直接持有公司6.1625%的股份。此外,魯先平還通過其擔任執行事務合夥人的海德睿達、海德睿遠和海德鑫成分別間接持有公司3.4816%、3.4816%和2.6157%的股份;同時通過一致行動協議控制的初創團隊持股平臺海粵門、員工持股平臺海德睿博和海德康成分別間接持有微芯生物6.37%、5.5%和4.24%的股份,合計持有及控制公司31.86%的股份。

值得注意的是,魯先平是美國國籍,同時有中國永久居留權。

LAV One和Vertex作為一致行動人,合計持股13.67%,LAV One為註冊於中國香港的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為7.04%。Vertex持股6.62%,Vertex被淡馬錫控股私人有限公司間接100%控股,而淡馬錫的背後則是新加坡財政部最終100%持股。

公司第三大股東為博奧生物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博奧生物),持有的股份佔比為11.92%。博奧生物的控股股東是清華控股有限公司,而清華控股有限公司則是清華大學的全資子公司。

微芯生物的AB面:單一藥物是99%營收來源亦是“IPO毒藥”

按一致行動人持股比例合計列示的股權結構圖 來源:招股書

另外,微芯生物的股東中還出現了上市公司影子股,搜於特(002503)和江蘇國信(002608)均是通過間接方式參股了微芯生物。

利潤來源過於單一,研發新藥投入巨大

西達本胺是微芯生物的拳頭產品和“利潤奶牛”,但這也意味著微芯生物過於依賴一種產品,

2016—2018年三年內,西達本胺片的產品銷售收入和西達本胺境外專利授權許可收入的合計分別為8529.96萬元、11028.87萬元和14651.14萬元,分別佔微芯生物同期營業收入的99.92%、99.81%和99.20%,存在經營風險。

微芯生物的AB面:單一藥物是99%營收來源亦是“IPO毒藥”

微芯生物主營收入構成情況 來源:招股書

另外,微芯生物的客戶高度集中,報告期內,其來自前五大客戶的銷售收入合計佔當期營業收入比例分別高達99.86%、95.15%、79.76%。雖然報告期內佔比呈現逐步降低的趨勢,但仍保持在50%以上,存在客戶相對集中的風險。

資料顯示,西達本胺目前適應症為既往至少受過一次全身化療的復發或難治的外周T細胞淋巴瘤患者,按照招股說明書顯示,這一病症屬於罕見病的一種,這意味著患病人數較少,市場空間有限;同時由於納入醫保,結賬週期出現變化,微芯生物的應收賬款快速增加,至2018年,已經佔據其流動資產超20%,並預計將會持續增加。

微芯生物的AB面:單一藥物是99%營收來源亦是“IPO毒藥”

公司流動資產局部結構分析 來源:招股書

在此前的研發過程中,政府醫藥研發專項資金就在不斷為微芯生物“雪中送炭”,目前,補貼甚至成為公司利潤的其中一個重要來源。

2016-2018年三年,微芯生物獲得了國家科技部“重大新藥創制”科技重大專項補助、深圳市科技創新委員會相關科技計劃資助撥款等多項國家、省、市級科研資金的支持。

其招股書顯示,微芯生物過去三年獲得的補助金分別佔當年利潤總額的21.88%,54.41%和36%。

微芯生物的AB面:單一藥物是99%營收來源亦是“IPO毒藥”

微芯生物政府補助金額及其對利潤的影響 來源:招股書

除了西達本胺之外,微芯生物還擴展西達本胺適應症,用於激素受體陽性晚期乳腺癌治療,這些藥物也正在進行上市申請。此外,微芯生物還在進行西格列他鈉、西奧羅尼等新藥的研發和臨床試驗。

在2002年-2018年期間,微芯生物僅研發金額累計就已經達到了3.81億元,為推動這些技術儲備和新藥品,微芯生物還在不斷增長其研發支出還在快速增加。2016年至2018年三年,其研發投入分別達到:5166萬、6852萬和8248萬,分別佔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60.52%、62.01%和55.85%。截至2018年底,微芯生物尚存在3581.55萬元未彌補虧損。

如果臨床試驗結果或試驗進度及上市時間未達預期,那麼其用於技術儲備和新藥的研發投入則面臨著無法回收和實現經濟效益的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