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招商引資,蓄足發展“活水”!

疫情影響之下,招商引資工作要如何推動?面對特殊時期的特殊工作要求,新區又有哪些新招、妙招?本期“戰疫情 促發展”圓桌會聚焦招商引資,邀請了相關職能部門、街道及項目代表,來聽聽他們怎麼說!

聚焦招商引資,蓄足發展“活水”!

八招“疫”下組合拳助力防疫、招商兩不誤 | 新區招商與人才局

2月3日,杭州鼠年土地首拍如期舉行,三宗“限房價”宅地成交27.4億元,其中錢塘新區獨佔兩席。

“雖然成功摘得了地塊,但受疫情影響,其中一家摘得土地的集團無法深入所摘地塊進行進一步的實地考察並交接。”招商與人才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為此招商部門第一時間跟進,提供相關服務諮詢,並派專人負責指導企業在線註冊登記工作。從土拍敲定到企業確定落地,只用了不到半個月的時間,全程溝通“屏對屏”線上完成,打了一場教科書般的線上招商“示範課”。

在抗疫的關鍵時刻,招商與人才局搭建並運行了高精準度的網格化項目信息管理“雲平臺”,形成綜合集成、業務協同、信息共享的投資促進信息化數字化格局。平臺的建立實現了從項目信息獲取、簽約落戶、開工建設等招商引資全流程“一站式”管理,確保特殊時期招商工作24小時全天候在線。

實際上,自疫情防控工作全面開展以來,新區招商與人才局堅持防疫和招商兩手抓、兩手硬、兩手贏,根據新區出臺的“十抓十促”工作舉措,深化招商體制機制改革,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礎上,打出了上好一堂線招商“示範課”、亮出一套體制改革“新招式”、下好一盤調查研究“先手棋”、畫好一張產業招商“作戰圖”、搭建一個數字管理“雲平臺”、出臺一套工作保障“機制牌”、謀劃一場招商引資“開門紅”、打好一場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八招“疫”下招商組合拳,實現防疫、招商兩不誤。

值得一提的是,招商與人才局還化被動為主動,抓住疫情這個“閉門機會”,通過發放調查問卷、電話、網絡等手段,深入瞭解企業生產經營狀況和行業投資趨勢,並圍繞新區內的主導產業,形成專門的調研資料,為做好下階段的招商引資決策工作提供參考依據。

除此之外,招商與人才局還建立了招商研究委員會,在招商研究科的基礎上,進一步壯大調查研究力量,深入研究新區項目招引的全局性、戰略性和重難點問題,為新區招商引資工作提供參謀與服務。

“下一步,招商與人才局堅持目標導向和結果導向,現已制定落實2020年招商引資行動計劃,全力以赴確保實現2020年招商引資‘開門紅’。”招商與人才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以科創園為平臺 加大招商力度 | 義蓬街道

招商引資是經濟工作的生命線,是城市發展的活力源。防疫期間,項目招商、洽談、落地等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投資的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加,給招商引資工作帶來了巨大挑戰。

但疫情不能阻擋招商的腳步,義蓬街道堅持戰“疫”不鬆懈,招商不停滯,做到“兩手抓”、“兩手硬”,為全年招商引資工作順利進行打下堅實基礎。

街道以科創園這個孵化器為載體,著力在數字經濟等方面招才引智,繼續招引有較好市場發展前景,較大發展潛力的企業。面對疫情的“封鎖”,街道不等不靠、主動出擊,通過微信、電話、電子郵件等方式與意向企業保持密切聯繫,咬定年度目標不放鬆,確保招商引資工作實現新突破,打贏這場“突圍戰”。  

對招引進科創園的企業,街道延續一貫的優惠政策。其中稅源型企業每年稅收達到5000元每平方米,科創型企業有核心技術和專利認證,那麼可免費入駐科創園3年,並減免50%的裝修費用。2020年至今,科創園已招引企業2家。

街道更是當好“店小二”,努力打造一流的營商環境,讓企業在科創園內發展得順心、舒心。疫情期間,針對科創園企業的湖北員工流動受阻等難題,街道及時向企業傳遞疫情防控最新信息,幫助企業及時復工。當得知許多企業防疫物資短缺時,街道想方設法為他們採購口罩,分階段、分數量發放到位,保證企業有序復工。部分企業遇到融資難、資金緊張問題,街道積極與銀行對接,雪中送炭,緩解企業資金週轉難題。街道還幫企業開具復工證明,讓企業復工之路暢通無阻。總而言之,企業有困難,街道來解決。街道將繼續通過科創園這個平臺培育孵化企業,幫助他們開拓市場,解決他們實際困難,帶領他們做大做強做精。

當前,街道超前謀劃,統籌佈局,確保第一季度招商引資工作開好局、起好步、開門紅。下階段,街道將“走出去”,與意向企業“面對面”洽談,力求引進一批大項目、好項目,促進經濟工作健康穩定發展。

打造最優營商環境 釋放最強吸引力 | 臨江街道

招商引資是經濟工作的生命線,是城市發展的活力源。眼下,各地陸續復工復產,不少地方在打響新一輪"搶人大戰"的同時,也在使盡渾身解數忙招商。

如何促進防控疫情與招商引資兩不誤?臨江街道給予了這樣回答:環境無痛點,招商才有亮點。  

疫情防控期間,臨江街道緊緊盯住全年投資促進工作目標任務,緊緊扭住招商引資工作不放鬆,不僅提前謀劃,為企業復工復產創造條件,還通過邀請專業規劃單位,對街道整體營商環境進行高標準規劃設計,以不斷提升營商環境為亮點舉措“栽種梧桐,吸引鳳凰”。其中,街道將專門開展“幹好九八五,當好施工員”專項行動,持續推動各項重點工作、民生實事和基礎工程抓實見效。

“九八五”專項行動,包含高質量推進經濟平臺建設、環境綜合整治、臨江片區提升等九項街道年度重點工作,高質量推進老舊小區改造、美麗鄉村建設、全域水質提升等八件民生實事工程,高質量推進開工建設項目、在建續建項目、投入使用項目等五類基礎工程。

優化環境,才能留住人才。這些相關配套設施的提升是“引得鳳凰來”的重要“法寶”。“前不久,我們出讓的一塊地塊就已在進行未來鄰里中心建設前期規劃。”街道相關負責人說,大項目帶動小項目,“小球”也可以滾“大球”。做好特殊時期、特殊形勢下的招商引資工作,關鍵要敢擔當、善作為、爭一流。例如,在不少人的印象裡,臨江是化工類企業集中的“代名詞”,在如何提供化工類企業管理水平方面,街道“安全生產智慧中心”的構想破繭而出。

優化營商環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回答。儘管今年的招商,形勢更特殊,面臨疫情衝擊、經濟下行等多重壓力,但臨江街道將以攻堅克難精神補上疫情造成的損失和缺口,積極保持街道經濟生產發展活力!

一步一個腳印 儘快實現產能 | 東南綠建基地項目

2月18日,復工的東南綠建基地項目又恢復了往昔的忙碌。“既然決定紮根在新區,東南綠建一定一步一個腳印,在做好企業疫情防控的同時,按計劃推進廠房建設和設備安裝,儘快實現產能。”據東南綠建辦公室主任郭水炳介紹,項目車間一目前已進入設備安裝調試階段,計劃4月底投產,車間二、五已經完成總工程的90%,計劃6月底投入使用,2020年計劃生產裝配式鋼結構產品3萬噸。

在郭水炳看來,新區致力於打造世界級智能製造產業集群、長三角地區產城融合發展示範區、浙江全省標誌性戰略性改革開放大平臺、杭州灣數字經濟與高端製造融合創新發展引領區,與東南綠建打造行業一流的數字化、智能製造基地,爭做綠色建築標杆企業的理念不謀而合。同時,項目開工以來新區多個部門對企業紮實服務,也讓他感慨頗深:新區建設局和經發科技局多次來企業“上門服務”,瞭解企業在項目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並一一進行指導推進解決,同時耐心解讀相關優惠政策,增強了企業信心。

“關鍵時刻,新區靠得住。”郭水炳表示,疫情發生後,新區駐企服務員第一時間連同街道和建設局防疫防控小組與企業進行對接,及時幫助企業制定切實可行的安全防疫復工方案,為項目有條不紊開工打下了基礎。

“預計今年11月份項目整體能夠完工。”郭水炳表示,作為新區新建企業,東南綠建會積極參與到新區學校、醫院、安居工程、體育場館、會展中心等公共建築、城市大型公共服務設施、新型城鎮化等方面的建設項目招投標中,利用自身裝配式鋼結構產品優勢,助力新區城市基礎設施的建設。

聚焦招商引資,蓄足發展“活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