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唐武宗會昌的政治

小編今天帶大家瞭解一下歷史,武宗會昌的政治唐武宗嗣位不久,宰相楊嗣復、李珏相繼罷去,淮南節度使李德裕內調為宰相。李德裕在文宗太和七年(公元833年)曾為宰相,後來遭到李訓、鄭注排擠,一再貶黜,甘露事變以後,累遷淮南節度使。當時宦官楊欽義為淮南監軍,有次奉召回京,“人皆言〔欽義必知樞密,德裕待之無加禮,欽義心銜之。一旦,獨延欽義,置酒中堂,情禮極厚;陳珍玩數床,罷酒,皆以贈之,欽義大喜過望。行至汴州,敕復還〔監〕淮南〔軍〕,欽義盡以〔德裕前時〕所餉歸之。德裕曰:此〔無所直,〔奈何相拒。卒以與之。其後欽義竟知樞密;德裕柄用,欽義頗有力焉”。

中國歷史:唐武宗會昌的政治

武宗初年,適值北方回鶻汗國因統治階級長期內亂,加以“歲疫,大雪,羊馬多死,回鶻遂衰”(《資治通鑑》唐開成四年)。回鶻西北方的黠戛斯部落(今譯吉爾吉斯)始自稱可汗,不斷出擊回鶻,“連兵二十餘年”,卒滅回鶻,“焚其牙帳蕩盡,回鶻諸部逃散”(《資治通鑑》唐開成五年)。回鶻相馭職、特勤厖等十五部西奔葛邏祿,一支奔吐蕃之甘州,稱甘州回鶻;一支奔安西,稱安西回鶻;一支由沒斯(回鶻可汗之弟)率領,南下抵天德軍(今內蒙古烏拉特前旗北五加河東岸),請求保塞內附。武宗會昌元年(公元841年)二月,塞北十三部回鶻又擁立烏希特勤為烏介可汗,也向南移動。唐武宗命令天德軍使田牟約束將士,不得先犯回鶻。

中國歷史:唐武宗會昌的政治

李德裕堅請遣使慰撫回鶻,且運糧食賑濟其部眾。武宗同意賑谷二萬斛。同年十二月,武宗與烏介可汗書,“諭以‘宜帥部眾,漸復舊疆,漂寓塞垣,殊非良計”(《資治通鑑》唐會昌元年)。會昌二年,沒斯附唐,唐以嗢沒斯為左金吾大將軍,饋其部米五千斛,絹三千匹。烏介可汗時尚有眾十萬,“睥睨邊城,桀驁自若”,“深入邊境,侵暴不已”(《資治通鑑》唐會昌二年)。會昌三年,麟州(治新城,今陝西神木北)刺史石雄出兵擊降回鶻二萬餘人,烏介可汗退出塞上,和蕃的唐太和公主(憲宗女)被迎回唐朝。會昌六年,烏介可汗為其國相所殺,烏介可汗弟特勤遏稔被立為可汗,殘部五百餘人,依於室韋。

中國歷史:唐武宗會昌的政治

黠戛斯動員勁騎七萬來取回鶻,遏稔可汗夜與妻子九騎西走,黠戛斯悉收回鶻餘眾歸磧北。漠北的回鶻汗國的統治就此結束了。唐武宗、李德裕對回鶻的策略,一方面用糧食接濟,一方面不希望他們進入內地,騷擾塞上人民的和平生活。這樣處理基本上是妥當的。昭義節度使劉從諫在甘露事變後,幾次上表朝廷,為王涯等人之死鳴不平,並暴揚宣官仇士良等罪惡,以致和宦官集團勢同水火。仇士良等揚言劉從諫窺伺朝廷劉從諫也考慮到仇士良等不會放過他,“由是與朝廷相猜恨。遂招納亡命,繕完兵械”,“榷馬牧及商旅,歲入錢五萬緡,又賣鐵、煮鹽亦數萬緡”,準備割據。

中國歷史:唐武宗會昌的政治

會昌三年(公元843年)四月,劉從諫病死,澤潞鎮按照劉從諫生前安排,秘不發喪,推立劉從諫子劉稹為牙內都知兵馬使。又逼監軍崔士康向朝廷奏稱從諫疾病,請朝廷任命劉稹為澤潞節度留後。當時宰相多以為回鶻尚在塞上,“邊境猶須警備,復討澤潞,國力不支,請以劉稹權知軍事”。獨有李德裕知道宦官與澤潞有仇恨,誅討澤潞,宦官是不會掣肘的,因此主張討伐劉稹,武宗和李德裕的意見相同。於是調動各路藩鎮,圍攻澤潞。劉稹上表自陳:“亡父從諫為李訓雪冤,言仇士良罪惡,由此為權幸所疾,謂臣父潛懷異志,臣所以不敢舉族歸朝,乞陛下稍垂寬察,活臣一方。”武宗不予答覆。

中國歷史:唐武宗會昌的政治

“時議者鼎沸,以為劉悟(劉從諫之父)有功,不可絕其嗣”(《資治通鑑》唐會昌三年),武宗概不理會。當時藩鎮,多懷兩端,出兵境上,逗留不進。據日本僧圓仁《入唐求法巡禮行記》記載:“打潞府兵入他界不得,但在界首。頻有敕催,怪無消息。徵兵多時,都不聞征伐者何。彼兵眾驚懼,捉牧牛兒、耕田夫等送入京,妄稱捉叛人來。敕賜封刀於街衢而斬之。晚,兩軍(神策左右兩軍)兵馬圍著之。如此送來相續”,“尋常街裡被斬屍骸滿路”,“天子時時看來,旗槍交橫遼亂。見說被送來者,不是唐叛人,但是界首牧牛耕種百姓被捉來。國家兵馬元來不入他界首,恐王怪無事,妄捉無罪人送入京也。”

中國歷史:唐武宗會昌的政治

這反映了藩鎮受命作戰,只是虛張聲勢,向唐王朝邀功請賞罷了。會昌三年十二月,河東鎮(治晉陽,今山西太原西南)奉詔增兵二千人充實榆社(今山西榆社)前線。當時河東鎮已無兵可調,便從橫水柵調來戍兵一千五百人。戍卒到達太原,已是年底,要求過了元旦然後就道,監軍呂義忠不許逗留。原先軍士出征,每人給絹二匹。這時河東府庫虛竭,每人才得一匹。次年正月元旦,都將楊利用眾心怨怒,又知城中空虛,率部眾飄掠城市,河東節度使李石逃奔汾州(治隰城,今山西陽)。這一下,唐朝廷亂了手腳,或言兩地(太原、澤潞)應黑兵。李德裕也動搖了,奏稱楊決不可恕。如國力不及,寧舍劉稹。

中國歷史:唐武宗會昌的政治

戌守榆社前線的河東鎮兵,聽說朝廷要調動客軍來攻取太原,恐妻為客軍所屠滅,因此回兵取太原,殺楊弁,河東的局面很快就穩定下來了。唐軍四面圍攻澤潞,歷一年零四個月,在軍事上並沒有多少進展。但是澤潞鎮在外力壓迫下,內部矛盾卻爆發了劉稹年少懦弱,押牙王協、宅內兵馬使李士貴攬權用事,專聚貨財,府庫充溢,而將士有功無賞,由是人心離怨。劉從諫妻裴氏憂稹將敗,其弟裴問典兵山東(太行山以東,指邢、洺、磁三州地區),欲召之使掌軍政。士貴恐問至潞,大權被奪,竭力阻撓。裴問見劉稹聽信讒佞,重稅商人,山東人心忷忷,知道劉稹遲早要失敗,他就聯絡邢州(治龍岡,今河北邢臺)刺史崔嘏向唐投降了;洛州(治永年,今河北永年)都知兵馬使王釗、磁州(治滏陽,今河北磁縣)守將安玉也開門降唐。邢、洺、磁三州降唐,潞州就更加孤立了。都押牙郭誼殺劉稹,因收稹宗族,甚至襁褓中的嬰兒也殺了。又殺李訓兄李仲京,郭行餘子郭臺,王涯從孫王羽,韓約子韓茂實、韓茂章,王璠子王渥,賈子賈庠等十二家,他們都是經甘露事變以後,逃到澤潞的,至此都遭殺戮。郭誼這麼做,無非想巴結宦官集團。他隨後函送劉稹首級,遣使奉表乞降。朝廷卻以郭誼原是劉稹謀主,及稹勢孤力屈,又賣稹求賞,不可不誅。於是命河中節度使(鎮河東,今山西永濟蒲州)石雄率兵入潞,處理善後事宜。郭誼殺了劉稹以後,以為朝廷會任命他為節度使。及石雄率河中兵至,將抗拒官軍的桀黠將領,包括郭誼、王協在內,悉執送京師,加以誅戮。並取劉從諫屍體置球場斬到示眾。劉從諫妻裴氏亦賜死。澤潞將士,死者甚眾。會昌五年(公元845年),唐王朝詔發澤潞騎兵五百、步兵一千五百,戍守振武(振武節度使鎮單于都護府,在今內蒙古和林格爾西北)。潞卒憚於遠戍,回旗入城,門大噪,監軍王維直自出曉諭,被亂兵擊傷,旬日而卒。亂兵奉都將李文矩為帥,文矩不從,曉示以禍福,亂兵漸漸聽命。澤潞節度使盧鈞覆遣戍卒前往振武,戍卒走了一驛(三十里),盧鈞暗地裡派兵追趕,追到潞州城北六十里的太平驛,把戍卒全部殺掉。文章到這就告一段落了,大家如果喜歡小編的文章請轉發並且評論哦!感謝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