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行“原油寶”設計存在缺陷嗎?

陳欣/文

本週美國WTI原油5月期貨合約暴跌至負價格,引發市場的極大關注。但油價的大幅波動和我國大多數投資者的直接關係並不緊密,我國投資者也沒有親身感受。然而,中國銀行發行了“原油寶”的系列理財產品,其中之一就剛好掛鉤這個跌至負油價的WTI原油5月期貨合約。原油寶是紙原油性質的賬戶交易類產品,不能提取實物,可以進行多空操作。正常情況下,購買紙原油採用全額保證金,不具備槓桿效應,風險並不高。

原油寶負油價結算引發爭議

4月22日,中國銀行正式回應原油寶客戶,經和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核實,將以WTI原油5月期貨合約4月20日的收盤價-37.63美元/桶作為理財產品的有效結算價格。中國銀行於4月21日為多頭客戶進行軋差交割,對空頭客戶則進行移倉處理。這意味著持有空頭原油寶產品的投資者可獲得暴利;但所有買入多頭原油倉位理財產品的投資者,不僅血本無歸,還倒欠中行266.12元/桶的平倉損失。如無法歸還欠款,銀行有權向人民銀行申請將欠款記錄納入其徵信。

該消息馬上引發市場熱議。到底誰應該承擔負油價引發的損失,是銀行,還是買理財產品的客戶?

有投資者質疑,中行“原油寶”的產品設計存在較大缺陷,導致在目前的情況下虧損的產生不可避免。

移倉交易設計成本高

持有原油期貨和原油現貨面臨的風險不同,原油期貨在進行換月交易時存在一定價差。尤其是疫情期,原油遠月和近月期貨之間的價差已趨擴大,如果一直持有,光換月的移倉交易就能讓投資者虧損慘重。比如,當前WTI原油6月合約的期貨價格不足12美元/桶,但7月合約則超過了20美元。如果進行移倉交易,單月損失就達8美元/桶以上。

該設計缺陷在WTI原油5月期貨合約到期時也凸顯出來,以至於 “多頭客戶看到負結算價格,客戶希望更改到期處理方式,不希望繼續移倉,希望改成軋差”。

倉位集中單月風險大

而且,“原油寶”的設計將該產品的倉位集中於5月單月的期貨合約。在美國疫情導致原油供應與存儲失衡時,單月合約的風險就凸顯出來。專業的原油基金一般不會按中行“原油寶”的設計來配置其倉位,一般只會在最近月持有相對較少的期貨倉位,而在更遠月期貨,比如7、8月合約持有更高比例的倉位。

選擇過晚帶來流動性風險

“原油寶”將持倉客戶選擇到期移倉或軋差交割的時間設為於期貨合約的倒數第二個交易日。中國銀行的判斷是,“從歷史經驗看,不同日期的官方結算價根據市場實際情況波動,沒有顯著的好壞之分”。這個根據“歷史經驗”的判斷是否可靠,存在爭議。

然而,在期貨合約到期前,若有較為重大的信息出現,市場容易發生較大波動,給交易帶來不必要的流動性風險。在美國疫情期,將持倉客戶交易選擇的時間設為期貨合約到期前,無疑具有較大風險。事實上,中國銀行表示,“4月20日美國原油期貨價格首次跌為負數,市場的劇烈波動導致我行對原油持倉客戶無法進行正常移倉交易”。

風險披露是否充分?

有投資者批評中國銀行沒有在充分揭示“原油寶”的產品風險和明確過這個產品是期貨產品等方面進行充分的信息披露。中行對此的答覆是,在其官網和手機銀行具有產品的詳細說明,也明確過產品掛鉤境內外原油期貨合約的交易產品,在市場出現較大波動時也在對客渠道入口進行過精準彈窗提示和公告提醒。

然而,這些簡單的風險提示並不涉及以上本文所提及的深層次風險。投資者是否真的能意識到“原油寶”產品設計所帶來的風險?

投資者保護有待加強

下一步銀保監會可以介入進行調查,釐清“原油寶”系列理財產品到底是否存在產品設計缺陷和投資者風險提示不足的情況。

此次中行“原油寶”的負油價結算事件也是一次很好的投資者教育機會,讓大家意識到金融市場存在各種難以預測的風險,對於各自不熟悉的交易品種要心存戒懼。同時,銀保監會作為監管機構也可利用這次經驗教訓對於相關理財產品市場進一步規範,加強對投資者的保護。

(作者為上海交大上海高級金融學院教授,作者公眾號:財經週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