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球拍:其實最初我長得不是這樣的

在網球這個高度職業化的競技體育項目中,除了球員對生理極限的追求之外,科學技術的發展伴隨左右。各種新材料、新工藝、新設計理念的不斷投入,推動著網球運動的飛速發展。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球拍的飛速發展。

網球拍:其實最初我長得不是這樣的

【球拍製造簡史,整理自網絡】

從木拍到鐵拍,再到後來的鋁拍、碳拍,球拍的材質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而球拍的設計也變得隨心所欲起來。

網球拍:其實最初我長得不是這樣的

【Werner Fischer 的這隻球拍保留了傳統的球拍結構】

在上個世紀的八十年代,各種奇葩的球拍設計層出不窮,百花齊放。下面我們一起看看究竟有哪些腦洞大開的球拍設計。

一、奇葩的拍面設計

現在我們熟悉的球拍,除了YONEX標誌性的ISO方拍頭之外,大部分都是橢圓形設計。但在網球拍的設計史上,為了獲得更大的甜區和更好的擊球效果,各式各樣的拍面設計千奇百怪。

1."歪脖子"設計

網球拍:其實最初我長得不是這樣的

【Snauwaert Ergonom(1983)】

這款誕生於1983年的球拍採用了非對稱的拍面設計。對於那些"懶得"彎腰擊打低位球的球員來說是一種福音,在面對高彈跳的回球,到底應該拍頭朝上還是拍頭朝下呢?順帶很好奇,如果要是像費天王那樣喜歡在手裡轉拍的球員,一個不當心是不是來不及把球拍"正面"朝上了呢?

2.菱形拍面

網球拍:其實最初我長得不是這樣的

【Jono Diagonal(1989)】

宣傳語中強調此拍的設計有甜區大、旋轉足、控球好等諸多優點。但是這樣設計意味著球線不再是經緯交叉,而是"X"形交叉,擊球的感覺必然與傳統的有所差異,既然沒有流行起來,顯然是失敗的。

3.多邊形設計

網球拍:其實最初我長得不是這樣的

【從左至右:Major Octodiagonal(1984),Dunlop Predator,MacGregor Bergelin Long String(1986)】

"如何增大甜區?"上世紀八十年代的設計師們告訴你:採用多邊形設計吧。但是,拍面的增大帶來球拍揮速的降低是這些球拍的通病。在球速越來越快的職業賽場上,這些奇形怪狀的球拍設計就成了雞肋。

4.特形球拍

網球拍:其實最初我長得不是這樣的

【心形拍面——Heart racquets(1984)】

網球拍:其實最初我長得不是這樣的

【小提琴形——Violin racquet(1983)】

網球是一種浪漫的運動,這種心形和小提琴形球拍的出處和廠家已經不可考,筆者只找到這幾張圖片。顯然這樣的球拍在比賽場上是無法佔有一席之地的。

二、拍喉(三角區)的奇葩設計

球拍的拍喉是球拍結構中最重要也是最脆弱的部分,肩負球拍力量傳導、結構減震等重要作用。上世紀八十年代,受制於材料的因素,更多球拍設計師開動腦筋,設計出各種各樣的結構來實現更好的擊球效果,設計的思路就是"結構粗壯、支撐效果好"。

網球拍:其實最初我長得不是這樣的

【Wilson Javelin(1981),該球拍層為少年時期的斯蒂芬·埃德博格使用】

網球拍:其實最初我長得不是這樣的

【Markill Mosquito(1980)】

網球拍:其實最初我長得不是這樣的

【John Mott Silver Shadow】

網球拍:其實最初我長得不是這樣的

【Chris 5-Star】

三、拍柄的奇葩設計

球拍的拍柄是球拍與人體接觸最直接的部分,人們常說的"手感"多半來自球拍拍柄的觸感。設計師們自然也不會放過這個"創新"的重要部位。

網球拍:其實最初我長得不是這樣的

左邊的球拍估計只能給巴托麗、彭帥這樣的雙正雙反選手,右邊這隻估計又要愁煞費天王了。

四、其他奇葩設計

1、可以組裝的球拍

球拍玩DIY的鼻祖是Donny還是HEAD?都不是!看了以下這隻完全"自行組裝"的球拍,是不是感嘆設計師的奇思異想?

網球拍:其實最初我長得不是這樣的

【Demountable metal Tretorn racquet, 60s】

2.用來訓練的球拍

網球拍:其實最初我長得不是這樣的

【Hans Zinner`s special tennis training racquets(19


分享到:


相關文章: